




摘 要:解決“三農”問題的核心在于解決農民問題,要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民是主體,農村勞動力素質直接關系到農村生產力的發展和農村社會進步。昌黎縣隸屬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是中國重要的扇貝養殖基地。文章以昌黎縣為調查對象,分析了當地扇貝行業勞動力素質現狀,歸納出文化素養、技能培訓和經營能力等3個影響昌黎縣扇貝行業勞動力素質的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加強扇貝行業勞動力培訓、轉變扇貝行業勞動力思想觀念、建設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以及完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等具體措施,旨在為當地扇貝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助益。
關鍵詞:扇貝行業;勞動力素質;昌黎縣
中圖分類號:F327文獻標志碼:C
202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正式發布,這是本世紀以來第20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三農”問題雖然是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個問題的簡稱,但實際上“三農”問題是一個涵蓋了從事行業、居住地域和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問題。因此,解決“三農”問題必須一體化考量,而其核心在于解決農民問題。要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民是主體,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就是解決農民問題、促進農業現代化的根本措施。但是,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市向周邊村鎮的勞動力提供了大量的非農就業崗位,相當一部分農村勞動力,特別是農村青年從第一產業中脫離出來,開始從事第二、第三產業。由于城市中的非農就業崗位有著更高的薪酬待遇和更舒適的工作環境,對農村勞動力的吸引力相對更強,這就導致農村青壯年,特別是具備一定技能的高素質勞動力選擇了“棄田務工”“棄田經商”,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逐漸老齡化。由此可見,農村勞動力素質相對較低的現狀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要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1]。為此,筆者選取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農村勞動力作為調查對象,調查當地扇貝行業勞動力現狀、分析農村勞動力素質的影響因素,提出對策建議,以期為昌黎縣扇貝行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有益借鑒。
1 扇貝行業勞動力現狀
通過對河北省昌黎縣11鎮5鄉1區下轄的446個行政村和2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64份,問卷有效率92.80%。根據調查問卷數據可知:年齡結構上,昌黎縣從事扇貝行業的勞動力年齡偏大,以中老年為主。21~30歲的青年勞動力在家從事扇貝行業的人數為0,其余全部外出務工。31~40歲的青年勞動力只有7人從事扇貝行業,占該年齡段有效問卷總數的9.59%,其余66名受訪者都是
父母從事扇貝行業。41~50歲的受訪者有79人從事扇貝行業,占該年齡段有效問卷總數的66.95%,其余39名受訪者的父母還在從事扇貝行業。51~60歲年齡段從事扇貝行業的人數最多,有84人,這個年齡段下父母年齡較高,從事扇貝生產的只有2人。61~70歲年齡段從事扇貝行業的人數次多,有81人,這一年齡段下父母年紀更大。70歲以上還在從事扇貝行業的仍有19人。
2 扇貝行業勞動力素質影響因素
文章分別從文化素養、技能培訓和經營能力3方面探究昌黎縣扇貝行業勞動力素質影響因素[2]。
2.1 文化素養
文化素養因素主要通過扇貝行業勞動力的文化結構所反映。文化結構在一定程度上不僅代表了勞動力受教育程度,也能夠從一個方面反映出勞動力接受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的難易程度。由表1可知,昌黎縣扇貝行業勞動力文盲人數有17人,占總人數的3.66%;初中及以下學歷合計有331人,占總人數的71.34%;中專及以下學歷合計96人,占總人數的20.69%;專科學歷有20人,占總人數的4.31%;本科學歷0人。
通過表1數據可以看出,昌黎縣扇貝行業勞動力文化程度普遍較低,這直接影響勞動力接受新知識、新技能的效果,進而導致當地扇貝行業生產力水平難以有較大提升,達不到農業現代化要求。
2.2 技能培訓
技能培訓是指扇貝行業勞動力所掌握的專業技能及其培訓情況。表2從接受培訓情況、培訓內容需求和參加培訓方式三個方面考察扇貝行業勞動力的生產技能及培訓情況。由問卷數據可知,61.21%的勞動力表現出對扇貝養殖技術的培訓需求,但與此同時也有23.49%的人出于各種原因沒有參加培訓。而且,從表2中的結果來看,只有11.85%的勞動力認為培訓效果較好,可見技能培訓的目的并沒有很好地實現。
表3生產技術掌握情況主要包括養殖技術來源、科學投飼及漁藥使用以及對扇貝疫病了解程度三個方面。從生產技術掌握情況看,從漁業部門、廣播電視及報紙和親朋及鄰居處獲得養殖技術的人數分別為174人、132人和115人,占比分別為37.50%、28.45%和24.78%,只有極少數的勞動力通過科技書刊和互聯網獲取養殖技術。在科學投飼及漁藥使用方面,“不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人數分別為190人和34人,占比分別為40.95%和7.33%,幾乎接近總人數的一半。47.63%的人選擇了“一般了解”,其中大部分人在投飼、投藥方面全憑經驗,并沒有科學、系統地學習過。在對扇貝疫病的了解方面,46.98%的人選擇了“不了解”,10.56%的人選擇了“完全不了解”,體現出扇貝行業勞動力對疫病的了解十分有限。
2.3 經營管理
經營管理能力主要反映了當地勞動力在扇貝生產中的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能力。專業合作社是一種新興的、在農業生產中逐漸發展壯大起來的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專業合作社的數量和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本地區農業產業的成熟度。表4中提到是否參加專業合作社,亦是希望從一個側面窺探昌黎縣扇貝行業的發展狀態。
由表4數據可知,參加專業合作社的人僅有25.22%,選擇“作用不大已退出”“從沒參加”和“完全不了解”的人分別為40人、171人和136人,占比分別為8.62%、36.85%和29.31%,可見扇貝專業合作社在昌黎縣發展情況并不理想。廣大從業者獲取市場信息的來源有漁業部門、廣播電視及報紙、親朋及鄰居、海鮮農貿市場以及上門收購人員,除最后一項外,各個信息來源的差距不大。但是,不管從何種渠道獲取市場信息,整體上看都屬于間接渠道,扇貝從業者直接從市場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有限,難以洞見市場需求、快速抓住市場機遇,還可能產生“跟風”現象,帶來一定的經營風險。
3 提高扇貝行業勞動力素質的措施
3.1 轉變勞動力思想觀念
轉變扇貝行業勞動力思想觀念是提高勞動力素質的前提和基礎。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并明確提出走質量興農之路、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轉變昌黎縣扇貝行業勞動力思想觀念,有利于促進新知識、新技能在農民群眾中廣泛傳播,在從業者中樹立科學意識、創新意識,激發普通農民群眾的創業熱情,提高扇貝行業從業者主動學習養殖技術和市場經營管理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其不斷提高綜合素養和技能水平,進而帶動扇貝行業整體發展和昌黎縣經濟騰飛。
3.2 提升勞動力文化素養
提升昌黎縣扇貝行業勞動力文化素養,主要應做好以下三點:一是本地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堅持開展文化下鄉活動,通過多種形式向本地農村勞動力傳播先進文化和科學知識,并利用諸如文藝演出等生動多樣的方式強化文化下鄉效果,提升廣大農民群眾的文化基礎,培養其科學精神。二是鄉鎮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以村、組為單位抓好適齡農業人口攻讀高等學歷幫扶激勵政策,鼓勵本地區農業人口深造后返回農村從事第一產業,提升扇貝行業從業者整體文化水平。三是鼓勵農村勞動力通過成人自考、遠程函授等方式提升自身學歷,并給予一定的經濟補貼。
3.3 加強勞動力技能培訓
加強勞動力技能培訓,主要應當做好以下三點:一是依托規模以上企業和大型專業合作社,利用其在生產技術、場地設備和管理經驗等方面的優勢,加快建設扇貝行業勞動力培訓平臺,鼓勵個體從業者進廠進修、學習先進養殖技術,積累管理經驗和營銷技能。二是要在當地漁業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聯合基層鄉鎮建立扇貝養殖科技示范園區,發揮科技示范園區輻射帶動作用,為專業合作社和個體農戶提供示范樣本和實踐機會,推動扇貝養殖技術傳播。三是漁業部門要發動漁業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專業人才深入一線,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提高扇貝行業科技含量,促進農民增收。
3.4 提高勞動力經營管理能力
提高勞動力經營管理能力是提高扇貝行業從業者素質的重要方面,重點要做好以下三點:一是加強對扇貝行業從業者戰略規劃能力,增強從業者市場敏感度,幫助扇貝行業從業者學會辨別市場趨勢,了解市場在扇貝供產銷全流程的作用,主動參與市場競爭,綜合市場信息做出正確預測,降低生產經營風險。二是加強對資源的整合能力,理順生產與營銷之間的關系,強化扇貝養殖和物流倉儲成本控制,優化營銷手段,提高資源利用率。三是創新運營模式,通過組建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等方式集中資金、人力和技術優勢,實現規模化經營、高質量發展[3],打造標準化養殖流程和專業化營銷團隊,擺脫過去一家一戶的生產經營模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占有率。
參考文獻:
[1]單武雄,羅邁欽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問題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19): 6499-6501.
[2]李劍富,曾衛明,郭金豐.農民素質提高的障礙因素分析:基于欠發達地區的考察[J].農村經濟,2005(1):116-119.
[3]岳緒海,楊哈韜,朱峰.安康煙農素質調查初報[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191-193.
Survey and analysis of labour quality in scallop industry in Changli County
YAN Yonghong
Abstract:The core of solving the problem of \"three rural areas\" lies i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farmers, and farmers are the main bod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modernis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he quality of the rural labour forc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productivity and rural social progress. Changli County, belonging to Qinhuangdao City, Hebei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scallop aquaculture base in China. The article takes Changli County as the object of investigation,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local scallop industry workforce, summarizes three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the workforce in the scallop industry in Changli County, such as cultural literacy, skills training and business capacity, and on this basis proposes specific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the workforce in the scallop industry, change the ideological concepts of the workforce in the scallop industry, build a new type of vocational farmer team, and improve the social and public service system, with the aim of Provide benefit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scallop industry.
Keywords:scallop industry; labour force quality; Changli County
基金項目:秦皇島市創新能力提升計劃軟科學研究項目“昌黎縣扇貝品牌創建與分析(202301A287)”。
作者簡介:閆永紅(1978.1- ),女,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昌黎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會副主席,昌黎縣工傷保險服務中心經濟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E-mail:956060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