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出自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一詞。“南飛雁”指的就是有名的候鳥,其老家在北方西伯利亞一帶。冬天天寒地凍,在食物資源(植物、昆蟲)尤其匱乏的時期,大雁便會浩浩蕩蕩、成群結(jié)隊地飛往溫暖且食物資源比較豐富的南方過冬。等第二年的春天到來,再長途跋涉,回到西伯利亞繁衍后代。

人們在寒冷的冬天里,也喜歡“打飛的”,或是乘坐火車去到四季如春的云南,抑或是去往有“東方夏威夷”之稱的三亞過一個舒適的冬天。很多朋友上飛機時,穿的是厚厚的羽絨服,下了飛機,就熱得換上單衣單褲了。短時間內(nèi)經(jīng)歷如此劇烈的溫差變化,對人體是否有一定的影響呢?出發(fā)前,應該做足哪些準備呢?接下來,讓我為您一一解答。
“遷徙南方”前,備好藥物
冬季,南北方的溫度差異較大。在“遷徙”避寒的過程中,人體的自我體溫調(diào)節(jié)功能有限,面對突如其來的劇烈溫差,人體也會產(chǎn)生相應的變化。例如初到南方潮濕、溫暖的環(huán)境,會使更適應北方干燥環(huán)境人身上有一種沉重感,這是濕氣進入體內(nèi)的表現(xiàn)。此外,還會導致人體的抵抗力下降、血壓波動明顯,容易出現(xiàn)感冒,以及心臟、血壓等方面的問題。
那么,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呢?出發(fā)前,建議做一個全面的身體檢查,對自己的身體情況進行全面并且清晰的了解。

患有高血壓病的人群需要密切監(jiān)控血壓,按時、定量服用降壓藥。患有心臟病的人群需要避免在天氣溫暖時進行劇烈活動,警惕心臟疾病的發(fā)生風險。針對體弱人群,則需要準備一系列藥物,以備不時之需。例如暈車藥,在漫長的路途中,可以提前服用暈車藥來緩解癥狀。南北方溫度差異大,如增減衣物不及時,容易患上感冒,可以備上治療風熱及風寒類感冒的中成藥。南北方飲食差異明顯,很容易引起水土不服,導致腹瀉,可以對癥服用蒙脫石散。南方氣候潮濕,容易讓人有困倦感、沉重感,可以服用藿香正氣水來緩解癥狀。丹皮酚軟膏及爐甘石洗劑,對蚊蟲叮咬、濕疹、皮疹及日光性皮炎等效果良好。南方的紫外線相對較強,在戶外游玩時,需及時涂抹防曬霜來預防曬傷,日曬后也可以通過厚涂蘆薈膠來舒緩及鎮(zhèn)靜皮膚。
“返程北方”后,補陽抗寒
當享受完溫暖的椰林、大海、鮮花及美食,再回到寒冷的北方,撲面而來的寒冷,可能會對我們的身體帶來較大的打擊。不同于一年四季循序漸進的寒熱變化,猛然接受數(shù)十攝氏度的溫差變化,對于呼吸系統(tǒng)、心腦血管系統(tǒng)及關(guān)節(jié)等部位都是嚴峻的考驗。猛然吸入的冷空氣,首先,會讓人的呼吸道感覺不適,可能會誘發(fā)咳嗽、胸悶等癥狀。其次,對血管的刺激,可能會導致血壓升高、心臟不適發(fā)生的概率增加;對于患有關(guān)節(jié)類疾病的人群,則會加重原有的癥狀。
因此,回到寒冷地區(qū)時,需要適當增加飲食量,多吃高蛋白食物,以增加熱量來抵御寒冷。中醫(yī)講究“秋收冬藏”,因此,每天要睡夠7~8小時,過短的睡眠會嚴重影響人體的抵抗力,增加患病風險。在控制室內(nèi)溫度的同時,也要注意室內(nèi)空氣流通,避免空氣過度干燥、穢濁。老年人洗澡不宜過于頻繁,可以4~5天洗澡一次,避免水溫過熱。同時,避免外出時間過長,尤其是早晨和夜晚。早晚外界陽氣弱,不適合鍛煉,可以選擇正午稍微活動一會兒。
還有什么方法,能讓我們在寒冷的冬天保持陽氣充足呢?

食療
生姜棗茶:俗話說“天天七個棗,九十不顯老”。冬日里切上幾片生姜,加上七八個大棗泡茶飲,滋味十分不錯。從功效上看,大棗可以補五臟、養(yǎng)氣血,生姜可以驅(qū)寒、促進血液循環(huán)。

當歸生姜羊肉湯:出自《金匱要略》。取當歸10克、生姜15克、羊肉250克,慢燉2小時。適合手腳冰涼、畏寒怕冷、容易感冒、小便頻繁的體弱人群。
理療
使用暖手貼或暖手寶:置于膻中穴及腰陽關(guān)穴處,各20~30分鐘。膻中穴可以理氣寬中、止咳平喘,對于調(diào)節(jié)心臟功能有較好的作用。腰陽關(guān)穴可以益腎強腰、祛寒除濕。兩個穴位搭配,既可以保護心臟,又可以溫暖腰腎。注意,在使用期間應避免時間過長和直接接觸皮膚,以免引起低溫燙傷。

八段錦:八段錦是老少皆宜的一項運動,主要是通過對呼吸、身體活動及意識的調(diào)整,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練習八段錦不僅可以改善睡眠、調(diào)整體態(tài)、緩解肩頸酸痛,還可以調(diào)肝腎、養(yǎng)頭發(fā)、促進血液循環(huán)。
責任編輯/陶憲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