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月中旬,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電視劇、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重點扶持項目、“北京大視聽”重點文藝精品項目《鯤鵬擊浪》,在北京衛視、浙江衛視、廣東衛視及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圓滿收官。作為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的獻禮作品,電視劇展現了毛澤東從1918至1921年的三年青春歲月。
該劇自2023年12月18日開播以來,憑借青春化的革命視角、平視化的人物塑造及引發觀眾共情的生活流敘事,收視一路走高,網絡熱度持續升溫。數據顯示:該劇相關微博話題閱讀量超7500萬;抖音話題播放量超4億;騰訊視頻評分8.9 ,騰訊革命劇榜TOP1、騰訊現實劇TOP1、愛奇藝歷史劇TOP1、愛奇藝戰爭榜TOP1、優酷革命劇榜 TOP2。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社、學習強國等主流媒體相繼報道,該劇備受各界好評。
填補空白以青春視角講述偉人革命歷程
最燃探索路,偉人正青春。《鯤鵬擊浪》由北京廣播電視臺、北京紫禁城影業有限責任公司、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長江電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慈文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潤大美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安徽五星東方影視投資有限公司出品,高軍擔任總制片人,馬繼紅擔任總編劇,劉飚執導,劉承林、米卓清領銜主演,于洋、李東翰、董勇、黃淏楠、宋佩澤、天愛、肖昀希、王曉云子主演,以青年毛澤東為敘事主線,講述了毛澤東自1918年從湖南第一師范畢業,到1921年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所走過的不平凡的革命歷程。
談到創作緣起,總制片人高軍表示,2023年是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作為重點獻禮劇,《鯤鵬擊浪》如何拍出新意,拍出毛澤東革命思想發軔和成長歷程尤為重要。聚焦毛澤東青年時期,講述一代偉人青春故事的電視劇極為稀缺,毛澤東在1918年至1921年這段歷史在影視劇中幾乎空白,《鯤鵬擊浪》則填補了這一空白。
高軍說:“《鯤鵬擊浪》的特色很鮮明,就是聚焦1918至1921這三年的歷史,以青春的視角、青春的陣容,講述一代偉人的青春成長和革命歷程,讓青年演繹青年,讓青春共鳴青春。”為此,《鯤鵬擊浪》大膽起用新人演員。高軍表示:“我們一定要用年輕的演員來飾演年輕時的偉人,飾演青年毛澤東的演員一定要后繼有人。”《鯤鵬擊浪》的選角持續了半年,從全國范圍的6000多名候選演員中,劇組數度推翻暫定人選,才最終確定如今這個以00后為主力的主演陣容。
關于《鯤鵬擊浪》的開拓意義,2023年12月16日,在該劇開播發布會上,與會上主管部門領導高度肯定了《鯤鵬擊浪》的三大突破:“這部劇最大的開拓不僅是填補一個空白,還進行了一次深耕,把毛澤東同志年輕時在北京三年的生活經歷很細致地展現出來,能讓今天的年輕人產生共鳴;第二個開創,反映一代偉人的青春故事,我們需要年輕的演員。這給未來創作新模式,如何培養年輕演員,帶來了啟示;第三,它給電視劇制作開創了新格局。以紫禁城影業為代表的影視機構,精誠合作,再度擦亮金字招牌,他們有責任感、有使命感,有能力創造更多、更好的作品。”
《鯤鵬擊浪》用全新視角解讀厚重歷史,燃情講好偉人青春的故事、奮斗的故事、信仰的故事。這不僅是對革命先輩的懷念致敬,也讓新時代的年輕人共鳴共情,從中汲取力量。以劉承林、米卓清為代表的青年演員,更以本色自然、青春感十足的淳樸表演演活了毛澤東、楊開慧、蔡和森、向警予、蔡暢、蕭子升、陶斯詠等風華正茂的熱血青年。觀眾紛紛點贊:“正青春的演員,演出了正青春的偉人,這才是重大革命題材劇的正確打開方式。”
講好故事讓當代年輕人與歷史共心共情
重大革命題材電視劇最難的就是講好故事,因為要忠于歷史,似乎創作的空間有限,缺少懸念感、新鮮感。《鯤鵬擊浪》較好地把握了歷史真實與藝術想象的尺度,對劇情的懸念設置、沖突設置都給予精心設計,使得這部重大革命題材劇呈現較高觀賞性,用觀眾的話說就是“好看”。
中國文聯原副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高度評價《鯤鵬擊浪》是一部將現實主義精神與浪漫主義情懷相結合的精品力作。“作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先行者和探索者,毛澤東的這段光輝歷程在《鯤鵬擊浪》中得到了生動呈現,這是藝術工作者的一種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同時,在把握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相統一上,《鯤鵬擊浪》向前邁出了一大步。”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稱,該劇再現了革命者的青春歲月與成長歷程,為重大革命題材電視劇創作在面對新時代的創新性表達和審美提升上,做出了新的探索和努力。不少觀眾也點贊這是具有溫度的紅色青春劇,“《鯤鵬擊浪》情懷拉滿,敘事高級,有著典型的佳作氣象。”
《鯤鵬擊浪》不僅講述歷史上那三年間國家和民族往何處去的故事,也講述毛澤東等熱血青年的人生故事。他們個人的前途、命運,像那時的國家現狀一樣,飄搖不定,充滿了曲折。
難能可貴的是,不僅本劇濃墨重彩書寫了歷史事件,還挖掘了人物感情和精神所蘊藏的豐富人文內涵,展現了他們平凡人的一面,如與愛人、親人、朋友的情感交流,從而與觀眾情感達成了深深的共鳴。簡單地說,就是“以情動人”。
第一是愛情動人。劇中用一定篇幅描寫了青年學子在個人感情方面的愛與痛。毛澤東與楊開慧、蔡和森與向警予等幾對年輕人的愛情,也是本片的一大看點。
第二是親情動人。劇中在親情方面的闡釋,在毛澤東身上體現得非常突出。毛澤東正要加入《京報》之時,接到母親病危的來信,立即回家探望。相信他給母親洗腳的那組鏡頭讓不少觀眾落淚。而他的母親文素勤每想念兒子一次,就會為兒子念一遍心經,每天要讀幾遍,這種無私的母愛讓人感動。
第三是友情動人。劇情基本圍繞 “湘江三友”毛澤東、蔡和森和蕭子升的故事展開。我們從劇中看到,這三人都熱愛中國,都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們不僅在學術上相互啟發,還在實際行動中為改善中國社會付出努力。相信他們的友情一定會讓現在的很多年輕人找到共鳴。
事實上,重大革命題材創作者只要能真實地把百年前青年人熾熱的理想及他們眾志成城上下求索的軌跡傳遞給觀眾,年輕觀眾就一定會“買賬”。因為每個當代年輕人骨子里都有自己的愛國情懷,很容易被點燃。《鯤鵬擊浪》用生動、共情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對觀眾的精神洗禮,讓當代年輕人對偉人的青年時代、革命軌跡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渴求和對理想的堅定。這正是《鯤鵬擊浪》彌足珍貴又富有創新的價值所在。
聚焦寫人讓青春脈搏與新時代同頻共振
“《鯤鵬擊浪》青春激揚,風云激蕩,太燃了,令人熱血沸騰!”《鯤鵬擊浪》播出后,以青春化的革命視角、平視化的人物塑造及引發觀眾共情的生活流敘事,在同檔期電視劇中脫穎而出。
復盤《鯤鵬擊浪》廣受好評的原因,聚焦寫人,展現偉人成長歷程、藝術表達接地氣,無疑是這部劇成功的關鍵。1918年的毛澤東,只是一個年滿25歲、剛從師范學校畢業的學生。初到北平,面臨就業和生存壓力,他在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上,也出現過困惑和迷茫。
以青春之我,展鯤鵬之志。《鯤鵬擊浪》讓毛澤東從歷史偉人回歸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讓觀眾見到更有青春活力、全新的青年毛澤東形象和既可愛又堅定的楊開慧形象。它將這部重大革命題材電視劇拍出了煙火氣,讓觀眾第一次如此真切地看到毛澤東同志的親情、愛情和友情。該劇充滿了濃郁的青春氣息和迎難而上、向陽而生的蓬勃生命力,令人耳目一新。劇中既有二十八畫生讀無字之書,行萬里征程的青春豪邁;有抬尸請愿、孤身赴會的熱血壯舉;也有賣字求生,被父親拿著煙袋鍋追著打的生活情趣;更有兒行千里母擔憂,叮囑窮家富路的淚目親情。有網友表示:“跟著《鯤鵬擊浪》一邊燃,一邊哭,一邊笑。各種情感層疊涌來,追劇根本停不下來。”“總有一種情感讓你熱血沸騰,總有一個細節讓你淚流滿面。《鯤鵬擊浪》做到了。”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青年時代,毛澤東同志就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壯志豪情,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難的遠大志向,投身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為了找到中國的出路,毛澤東同志‘向大本大源處探討’,在反復比較和鑒別中,毅然選擇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選擇了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的崇高理想,從此一生追尋,矢志不移。”
大風卷海,鯤鵬擊浪,青春之問,激情正燃。談及《鯤鵬擊浪》的現實意義,高軍表示,回顧毛澤東同志對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傳承紅色基因,感受毛澤東同志的崇高品質和革命精神,將激發廣大青年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一百多年前,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一批有為青年,為民族、為人民、為這個國家的未來探索道路,他們為什么這么做?我們今天該怎么做?《鯤鵬擊浪》能給年輕人帶來一些啟迪。當《鯤鵬擊浪》的革命青春之光照進現實,年輕的‘后浪’們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將以奮進之姿,激揚青春,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猛擊出個巨浪,發出青春的巨響。”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