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解決校園快遞柜產生的包裝,取件超時等問題,設計一個滿足學生需求,符合可持續理念的校園快遞柜及智能操作系統。基于可持續設計理念,從用戶需求出發,分析校園快遞柜取件方式及包裝回收等問題,對校園快遞柜及使用流程進行優化。設計一款基于可持續設計理念,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校園快遞柜,滿足用戶需求,增強環保意識。優化用戶體驗,減少快遞包裝浪費,為快遞柜的操作系統設計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可持續設計;用戶需求;校園快遞柜設計;物流服務系統;包裝回收
中圖分類號:C9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4)04-0118-04
Abstract: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packaging and timeout delivery of items generated by campus express delivery cabinets,and to design a campus express delivery cabinet and service system t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and comply with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ility.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sign,starting from the needs of users,analyze the way and recycling of packaging,and optimize the process of campus express cabinets and use.design a campus express cabinet based on the sustainable design concept and oriented by user needs to meet user needs and improv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Optimize the user experience,reduce the waste of express packaging,and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service system design of express cabinets.
Keywords:Sustainable design;User demand;Campus express delivery cabinet design;Logistics service system;Packaging recycling
隨著電子商務和物流行業的飛速發展,網絡購物這種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心儀產品的購物方式逐漸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年輕人,已經成為網絡購物的主體人群。學生作為年輕人群的典型代表,更是促進了我國網絡零售行業的快速發展和快遞業務的增長。《校園快遞行業發展報告(2019)》數據顯示,校園快遞由2018年的25億件持續增長,2019年全國校園快遞突破30億件。以高等教育在校3833萬人計算,意味著人均快遞達78件,是全國人均快件的1.8倍。校園快遞業務量的急劇增長為智能快遞柜的投放和使用創造了有利條件,校園快遞柜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大學生收取快遞,打破了校園快遞“擺地攤派件”的經營模式,緩解了校園快遞堆積成山,校園環境雜亂,產生安全隱患等問題。但是現有校園快遞柜的投放和使用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顯而易見的問題:取件人多需要排隊,取件方式耗費時間長效率低,快遞包裝回收不合理,超時需要支付費用導致用戶產生抵觸情緒等。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人們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逐漸提高。在設計學領域,可持續設計理念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在產品設計中不斷應用和深入。可持續設計是一種構建及開發可持續解決方案的策略設計活動,均衡考慮經濟、環境、道德和社會問題,以設計引導和滿足消費需求,主要的設計表現在建立持久的消費方式、建立可持續社區、開發持久性能源等技術工程[1]。隨著快遞柜成為校園建設的一部分,快遞柜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快遞包裝破壞校園環境等問題受到關注。《校園快遞行業發展報告(2019)》指出,綠色驛站成為新潮流,環保舉措應該受到重視。比如,菜鳥驛站提出“綠色回箱計劃”,倡導師生回收快遞包裝,方便其他用戶使用。將環境保護理念貫穿于校園快遞柜設計的整個過程,不僅要從功能造型材料的選擇上貫徹可持續設計的理念,也要從用戶與產品的交互過程上體現可持續的環保理念,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既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也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從用戶的具體需求出發,深入了解用戶的所思所想和所做,明確產品設計優化的目標和方向,使設計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針對目前校園快遞柜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主要是沒有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沒有解決學生用戶取件過程中的痛點。快遞柜取件是用戶與快遞柜服務系統交互的必要環節,取件的方式和流程是影響用戶使用體驗的關鍵,取件方式和流程的優化可以提升取件便捷性,有利于促進快遞柜的高效使用,優化用戶的使用體驗。
基于此,文章針對目前校園快遞柜的使用現狀,閱讀相關文獻,分析現有案例,通過實地考察和采訪等形式總結校園快遞柜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用戶特點,了解用戶行為特征,深入挖掘用戶需求,準確把握校園快遞柜的設計訴求,設計了一種新型的校園快遞柜,優化了取件操作服務系統,可以有效地緩解快遞包裝浪費的問題,滿足大學生對取件便捷性和高效性的需求,提高學生在使用過程中的體驗,引導大學生的環保行為,增強大學生的環保意識。
(一)校園快遞柜研究
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促進了快遞行業的進步,智能快遞柜作為快遞行業處理“最后一公里”的方式之一,提高了快遞配送的效率,但快遞柜使用過程中的問題也隨之產生。由于大學校園人群密集,網購量大以及大學生學習和活動的特殊性,校園快遞柜派件取件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更加突出。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提高快遞柜對學生的服務質量,需要對快遞柜的使用及操作系統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在取件系統的優化方面,相關學者針對取件效率低,取件安全性等問題,設計了更高效的校園智能快遞系統,優化了取件流程,解決了校園快遞的配送問題[2]。在快遞柜選址方面,相關學者根據校區的空間布局特點和道路路線規劃,通過層次分析法,從學校,學生和快遞公司三方的需求出發,確定校園快遞柜的選址方案,促進了校園智能快遞柜的投放與使用[3]。有學者針對校園快遞柜出現的配送問題進行多功能的高校智能快遞柜設計,開發出新的實用功能,結合火車票購買、一卡通充值等功能,方便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好地滿足了學生的需求。有學者建議快遞柜的設計可以增加快遞包裝回收功能,提高消費者自主回收快遞包裝的意識,并對該種回收方式的可行性進行調查[4]。
(二)校園快遞包裝回收研究
大學生作為新一代的年輕消費群體,具有人群密集,人數眾多,學習生活方式相對固定等特點,是網絡購物的主要人群,大學校園產生的快遞數量約占全國快遞的6%,帶來大量的快遞包裝廢棄物,如果這些快遞包裝廢棄物得不到合理的回收和管理,不僅對校園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也會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針對這一情況,學校企業及社會積極展開討論和研究。2017年,菜鳥聯合物流伙伴推出“綠倉”,從“綠倉”中發出的包裹,使用的是免膠帶快遞箱和可生物降解的快遞袋[5]。順豐的物流包裝實驗室在2018年推出了豐·BOX,用拉鏈代替膠帶,具有易拆封可折疊,防盜防水隔熱等功能,解決成本高、破損多、破壞環境、資源浪費等問題[6]。京東推出了循環包裝袋,用抽拉繩完成包裝袋密封,消費者取出商品后,可以循環利用抽拉繩包裝袋[7]。2019年,天貓雙十一購物節期間,全國2000所高校響應了菜鳥驛站提出的綠色倡議,倡導師生把紙箱等快遞包裝留在驛站、方便其他用戶寄件,快遞包裝實現循環利用。但是這些共享的快遞包裝不適合在大學校園內進行推廣,選擇使用這種共享包裝的學生用戶較少,而且需要專門人員對共享包裝進行維護,增加了人力資源。除了相關企業對共享包裝回收問題做出,深入的研究和推廣外,相關學者也對校園內快遞包裝的回收問題進行了廣泛探討,有學者針對高校快遞包裝回收的特殊性,建立了包裝回收的新模式,通過科學技術實現無人智能回收,設置包裝回收返利積分機制,提高包裝回收的積極性和可實施性[8]。有學者提出,共享快遞包裝的回收需要依靠互聯網技術,優化物流系統,增強快遞包裝回收的管理功能[9]。有學者認為,可以構建合理的包裝回收系統,利用智能手機的App或者小程序,借鑒上門取件的形式,回收快遞包裝時提前進行線上預約實現上門取件,快遞包裝回收獎勵以積分的方式返還到消費者的賬戶[10]。
(一)收集痛點
通過用戶訪談的形式對取件的大學生進行隨機訪談,基于訪談內容制作了用戶訪談圖,進行痛點的挖掘和分析,見圖1。根據對用戶訪談內容的總結得到,大學生取件過程中存在的痛點:第一,一個快遞柜只有一個電子屏幕操作系統,排隊取件的人數太多,排隊長浪費時間;第二,智能操作系統的電子屏幕交互不夠流暢,有卡頓,會讓人產生厭煩心理,且需要輸入較長的取件碼和電話號碼,操作麻煩增加了取件時間;第三,學生抱怨快遞超時未取需要付費的情況,大學生不僅需要完成相關專業的學習,還有各種社會活動和實踐需要參加,難免會有時間不充裕忘記取件的情況,每次遇到這種情況都需要使用手機掃碼付錢,使整個取件過程更加復雜,這種付款方式沒有考慮到學生當時的心情,無法保證良好的取件體驗。


通過實地觀察用戶行為的方式追蹤了大學生取件的全部過程,并繪制了用戶旅程圖,見圖2。用戶旅程圖將大學生取件的過程可視化,在整個取件過程產生的行為中,除了排隊及取件方式導致的顧客情緒波動之外,快遞包裝的處理方式也應該給予較高的關注,從圖2中可以看到,大學生處理快遞包裝的方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當場打開快遞,將快遞包裝隨便扔到快遞柜旁邊的垃圾桶,沒有分類意識;第二,回宿舍等固定場所打開快遞,將快遞包裝隨垃圾一起處理;這兩種方式都導致快遞包裝和其他不可回收垃圾混雜在一起,得不到合理的回收,對校園環境造成了影響,不符合學校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綠色發展理念。
(二)總結需求
通過用戶訪談和實地觀察兩種方式收集用戶痛點,繪制了用戶訪談圖和用戶旅程圖,將用戶行為及情緒可視化,通過分析收集的痛點,總結用戶需求:第一,節約時間,高效取件;第二,簡化取件流程,提高交互體驗;第三,改進付費方式,減少抵觸情緒;第四,優化回收方式,避免浪費污染;第五,建立獎勵機制,增強環保意識。
(一)設計理念
可持續設計的理念貫徹產品設計的整個生命周期,從產品概念到產品生產,從產品消費到產品報廢,都要充分考慮對環境產生的影響[11]。產品的可持續設計要求設計師在設計產品時不僅要滿足用戶的需求,還要考慮產品生產和使用中的能源消耗和對環境的污染問題[12]。在可持續設計過程中,不僅要考慮使用材料的可回收性和循環利用性,設計結構的可拆卸性和可重復利用性,還需要考慮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的方式及操作流程,從而減少對環境帶來影響。所以要將可持續設計理念貫穿于快遞柜設計的全過程,保證其在使用過程中起到保護環境,引導人們環保行為,提高人們環保意識的作用。
設計應該以滿足用戶需求為中心,通過分析和研究找到用戶的痛點和問題,然后通過合理的設計方法將用戶需求轉化為產品的功能,從而解決用戶問題。所以,校園快遞柜設計過程中應該時刻貫徹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設計思維,通過不同的設計研究方法挖掘學生用戶的真實需求,針對學生學習生活習慣的特殊性,從功能,造型和交互等方面進行優化設計,優化用戶的取件操作流程,改進快遞服務智能系統,設計更加貼近用戶操作習慣的取件方式,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取件需求,提高學生的使用體驗。
(二)設計原則
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以滿足用戶需求為中心優化校園快遞柜的設計,解決同學們的痛點,應該遵循以下幾點原則:第一,簡潔性原則,取件過程的操作步驟給用戶帶來了很大麻煩,所以設計過程中要保證整個取件流程的方便和快捷,使用戶與快遞柜之間的交互方式簡單易懂,減少操作步驟,提高取件效率;第二,省時性原則,校園快遞柜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快遞派送時間與學生取件時間沖突,不能存放等問題,但是由于取件人數較多,等待取件的過程要浪費大量時間,所以要考慮學生對取件效率的需求,遵循省時性原則,疏散取件人群,加快取件速度;第三,環保性原則,學生們強大的消費能力導致校園快遞數量龐大,產生大量的快遞包裝,如果包裝得不到合理的回收,會帶來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的問題,所以要高度關注快遞包裝回收的問題,通過快遞柜的設計,促進快遞包裝的回收和利用;第四,獎勵性原則,針對快遞包裝的回收問題,增加學生們的積極性,完善回收體系,采用一定的獎勵機制,從而激勵學生們主動進行快遞包裝的回收利用。
(三)設計思路
1.節約時間,高效取件
學生取件排隊長,浪費時間等問題產生的原因除了學生人數較多,取件時間固定之外,快遞柜取件系統的設計和布局也存在一定問題。主要體現在現有的快遞柜只有一個電子屏幕操作系統,所有需要取件的同學只能排隊等待,沒有多余的電子屏幕可以操作。所以要改變快遞柜的整體造型和智能取件操作系統的布局和數量,增加多個取件操作系統,將隊伍分散,從不同的取件窗口取件,減少排隊人數,縮短排隊時間,提高取件效率。
2.簡化取件流程,提高交互體驗
取件耗費時間長的另一個原因是目前的快遞柜智能操作系統使用流程相對復雜,交互界面卡頓,交互流程不順暢,導致用戶操作時耗費時間長,容易出錯,從而產生厭煩心理,體驗不佳。所以要優化取件的操作流程,改變輸入取貨碼或電話號碼的形式,將數字改為二維碼,將用戶的輸入數字改為機器掃描,簡化過程,避免操作失誤,提高用戶的交互體驗。
3.改進付費方式,減少抵觸情緒
取件超時付費雖然能夠督促用戶及時取件,有利于快遞柜的高效使用,但是此方式需要掃碼付費,使取件操作過程變得復雜,沒有考慮學生用戶的實際情況。所以要優化超時付費的方式,在提醒用戶及時取件,保證快遞柜正常使用的同時,更好地考慮用戶的使用需求和心理需求,減少抵觸情緒。
4.優化回收方式,避免浪費污染
學生群體產生了大量的快遞包裝,這些快遞包裝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回收利用不僅會對校園環境造成影響,還會造成資源的浪費。目前,校園內的快遞包裝處理方式不夠合理,學生沒有主動回收快遞包裝的意識,快遞包裝的處理也給后勤人員帶來了很大的工作壓力。所以要在快遞柜自身的箱體上做改造,增加快遞包裝回收區域,幫助實現快遞包裝的合理回收。
5.建立獎勵機制,增強環保意識
考慮各種激勵的方式,促進快遞包裝回收的規范化和合理化。將快遞包裝的回收對應金錢的獎勵機制,回收一定數量的快遞包裝就能得到相應的金幣獎勵,將獎勵的金幣用于抵扣超時付費的費用,不需要用手機掃碼操作付費,甚至不需要額外支出費用,促進學生主動回收快遞包裝,增強環保意識。

綜上所述,整個設計思路主要簡化了取件過程,優化了用戶和快遞柜之間的交互流程,引導了用戶的環保行為,如圖3所示,新舊取件過程的對比,在新的過程中,用戶手機收到的是取件二維碼,通過快遞柜掃描二維碼取件,由用戶輸入改為機器掃描,避免輸入錯誤導致取件過程不流暢,增加取件時間,如快遞超時未取需要付費,系統會自動識別,提醒用戶進行扣款,不需要再用手機掃描二維碼付費,簡化了取件過程。取到快遞后,用戶可以選擇是否現場打開快遞,如果現場打開快遞即可把快遞包裝直接進行掃描回收,獲得環保積分獎勵,也可以帶回宿舍等快遞包裝積攢到一定數量后統一進行掃描回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快遞包裝亂丟亂放回收不當等問題,回收獎勵機制與超時付費結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同學們的環保意識。
(四)設計實踐
根據前期的調研和用戶分析,確定了現有快遞柜在造型和智能操作系統功能上的不足,設計基于用戶需求和可持續理念,對造型和智能操作系統的取件流程進行創新設計,解決取件效率低,包裝回收不當的問題。
1.設計柜體造型,增加多個取件窗口
從造型上對快遞柜從整體到局部進行創新設計,整體設計一個八面的快遞柜體,局部設計8個取件掃描口,改變了只有一個電子屏幕的長方體柜狀造型,用戶可以選擇從8個不同的取件系統取件,排隊的方向由一個變為8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排隊長,浪費時間的問題。如圖4所示,展現了改變柜體造型后使用場景對比圖。
2.設計取件功能,創新掃描取件方式
從功能上對快遞柜的取件方式進行創新設計,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設計8個電子掃描窗口,將在屏幕上輸入取件碼或電話號碼改為快遞柜掃描窗口識別手機二維碼,使取件方式變得更加方便,避免操作失誤和系統卡頓帶來不好的使用體驗。如圖5所示,改變取件方式后的對比圖。
3.設計付款形式,優化取件交互方式
從交互方式上對超時的付費形式進行創新設計,優化交互體驗,充分考慮用戶的心理需求。由原來的掃碼支付超時費用設計為系統自動抵扣,減少了用戶的操作步驟,節約時間。同時,增加超時付費的支付選擇,將抵扣金額與包裝回收獎勵機制相結合,不僅滿足了用戶使用需求,還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滿足用戶的情感需求。
4.設計回收功能,增加包裝回收窗口
從包裝回收功能上進行創新設計,在快遞柜的8個面各設計一個快遞回收箱,在智能操作系統上設計包裝回收識別系統和獎勵機制。如圖6所示。學生可以將快遞包裝投放到回收箱內,通過快遞柜上的電子掃描口識別快遞盒上的相關信息,建立起自己的快遞回收賬戶,每回收一個快遞包裝就能得到相應的回收獎勵,獎勵的金額可以用來抵扣超時費用,提高學生的環保積極性,如圖7所示為包裝回收的流程圖。

校園快遞柜的優化設計通過改變造型,增加取件窗口,緩解了排隊時間長的問題,改變了智能操作流程,讓取件方式更便捷,交互過程更順暢,將超時取件費用和快遞回收獎勵費用相結合,簡化操作流程,提高快遞柜利用效率,有效促進了快遞包裝的回收,解決快遞包裝浪費的問題,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校園快遞柜的優化設計以用戶為中心,最大限度滿足了用戶的需求,為物流服務系統的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此設計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如不同尺寸和材料的快遞包裝回收的分類問題,超時計費和回收環保獎勵費用如何抵扣的問題,新的取件交互方式對用戶適應和學習的影響,快遞柜新外形對加工生產方式的要求等,而隨著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對快遞柜設計的深入研究和物流服務系統的不斷優化,校園快遞柜的發展,乃至快遞行業的發展會更加智能便捷,滿足用戶需求,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

參考文獻
[1]Emma. 城市中的可持續生活[J]. 設計,2019,32(16):32-38.
[2]賴麗婷,周紫婷,王玲,等. 校園快遞領取智能系統研究[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20):218-221.
[3]張夢璐. 高校智能快遞柜選址研究[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21,43(04):162-164.
[4]王晶,朱愛紅. 基于UTAUT模型的包裝回收功能快遞柜使用意向實證研究[J]. 包裝工程,2019,40(17):131-137.
[5]鄭凱清. 基于演化博弈的共享快遞包裝多主體決策機制研究[D]. 中國礦業大學,2019.
[6]陳龍,黎英,劉溈. 基于大數據庫的物流共享包裝設計研究[J]. 包裝工程,2020,41(10):205-210.
[7]熊興福,卞金晨,曲敏. 基于綠色模塊化理念的共享快遞包裝設計[J]. 包裝工程,2021,42(10):207-212.
[8]溫宗勇,張小勇,余傳婷,等. 北京高校快遞包裝物回收利用現狀和優化分析[J]. 北京規劃建設,2021(01):148-157.
[9]朱和平. 共享快遞包裝設計研究——基于設計實踐的反思[J]. 裝飾,2019(10):104-107.
[10]徐麗,王昕怡,管雪松,等. 模糊綜合評價法在綠色快遞包裝中的應用[J]. 包裝工程,2019,40(23):180-188.
[11]余森林,喻嬌. 可持續性產品設計的創新方法與案例解析[J]. 包裝工程,2018,39(12):15-19.
[12]宮杜天宇. 基于可持續理念下初加工農產品包裝設計研究[D]. 廣西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