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青少年美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需求不斷提高,美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顯;另一方面,隨著全球化的影響,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日趨頻繁,美育的復雜性和難度也隨之增加。如何在這樣的背景下培養青少年的美學素養和審美能力,提高其文化自信和創新能力,成為教育工作者和社會各界關注的重要課題。由北京時代華文書局于2019 年出版、龍蟠河和王登洋共同編著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一書,正是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角度,為青少年美育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和有益的實踐思路。該書從禮儀、衣食、建筑、民俗、傳統藝術、鄉土等方面,全面而生動地講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內涵,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多樣性,對于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養與文化自信具有較高的價值,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美育價值、美育實踐的思考與探索具有很強的啟發意義。
總體而言,該書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系統梳理和闡釋,為青少年美育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和豐富的內容。例如,作者指出,禮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美育的重要手段。該書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新時代青少年美育的啟示:
一、衣食
衣食不僅是一種生存需求,也是一種美的享受和美的創造。該書對中國傳統服飾的種類、特色、演變、象征等進行了介紹,展示了中華服飾的文化,同時也探究了中國傳統飲食的風味、禮儀、文化等,有助于青少年學生了解中國傳統衣食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培育審美情趣和生活情趣。
二、建筑
建筑也是一種美的表達和美的創新。該書通過介紹建筑的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等,展示了中國傳統建筑的風格和特色,青少年學生可以欣賞建筑的美學、理解建筑的哲學、探索建筑的技術、保護建筑遺產,感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從而幫助他們認識建筑的藝術魅力和文化意義,培養空間感和創造力,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
三、民俗
民俗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美的傳承和美的創造。該書通過講述民俗的起源、內容、分類、功能等,展示了中國傳統民俗的豐富和多樣,啟示青少年要尊重民俗,在參與民俗活動的基礎上,傳播民俗文化,創新民俗形式。這部分內容有助于青少年學生了解民俗的文化底蘊和審美趣味,培養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認同感,提升文化傳承能力和文化創新能力。此外,開展和參與民俗活動,還有助于美育氛圍的營造。
四、傳統藝術
傳統藝術不僅是文化遺產,也是美的追求和美的實踐。該書介紹了傳統藝術的種類、特征、作品等,展示了中國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青少年學生可以欣賞傳統藝術的魅力、學習傳統藝術的技巧、繼承傳統藝術的精神,從而發展傳統藝術。青少年學生在欣賞傳統藝術的美感和韻味中,提升藝術鑒賞能力和藝術表達能力。
(河南省醫藥衛生學校唐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