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斯沅
最近,“上班比丑”這個話題登上熱搜。
該話題是打工人對工作期間與非工作狀態下的形象反差的一種調侃與自嘲,打工人紛紛分享自己上班時不修邊幅,穿著比較隨意甚至有些“丑陋”的服飾,或是由于長時間工作導致的精神疲憊、面容憔悴的形象照片。
為什么打工人愈發不喜歡上班時打扮?長期的工作疲勞是如何導致“上班丑”的?“上班比丑”反映出打工人心態的疲憊,如何讓打工仔擁有“美美”的工作心態?
很多打工人對于上班打扮興致不太高,只要衣服干凈、舒適、得體,那么也就不在意穿上這身衣服去上班是美是丑。因為對于很大一部分工作而言,穿得“美”或者穿得“丑”,并不那么重要。
一來,在多數職場環境中,員工的評價主要取決于他們的工作表現和成果,只要員工能夠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務,他們的著裝不是評估的重點。不少企業倡導平等、開放的文化氛圍,不太強調等級制度和嚴格的著裝規范,希望更好地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二來,面對工作壓力,打工人也會優先將工作表現而非穿著打扮視為更高優先級,以便將更多精力投入工作中。對于許多打工人來說,穿著舒適的衣服可以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如果打工人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穿搭上,可能會分散他們對工作的注意力。因此,許多打工人傾向于選擇簡單、舒適且實用的著裝。
當然還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因素,即,每天疲憊不堪的打工人根本沒那么多心力去在乎上班的穿搭,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長時間工作和加班讓打工人身心疲憊,他們剩余的精力不足以投入日常的形象管理和打扮中。當打工人處于疲勞狀態,更傾向于簡單快速地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比如休息和恢復體力,精心打扮反而是一種額外的精力消耗。
何況,如今工作節奏快,很多打工人通勤時間長,早晨起床后的首要任務往往是盡可能快地出門上班,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整理自己的儀表,由此忽略日常的梳洗打扮。
很多打工人干脆“擺爛”,越“丑”越自在,越“丑”越方便。
很多打工人“上班比丑”,主要是出于自嘲——沒有精力去打扮,上班后整個狀態越變越“丑”。一段時間以來,網上一直有“越上班越丑”的說法。這并非沒有科學依據。比如,有些工作強度比較大,打工人經常熬夜、作息不規律,進而導致睡眠不足。睡眠是身體恢復和修復的關鍵時期,缺乏充足睡眠會影響皮膚的新陳代謝,導致皮膚出現暗沉、粗糙、干燥、細紋等問題,加上眼袋、黑眼圈,整個人看起來就顯老了。睡眠不足、壓力太大、過于疲憊也會影響精神狀態,使人看起來精神萎靡、眼神無光,無法讓人顯得容光煥發。
在2020 年的一項試驗中,研究者對60 位職業女性做了面容變化的研究。研究者在她們開始工作前拍攝面部照片,然后在工作進行4 小時、8 小時后,再分別拍攝兩次照片。
從照片可以看出,受試者的面容在工作4 小時后已經出現紋路加深的變化,8 小時后變化更加明顯:眉間皺紋、鼻唇溝褶皺(法令紋)和眶周皺紋(魚尾紋)加重,同時皮膚會變得更加暗沉,疲憊和無表情的情況越來越多。
都市里不少打工人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工作,缺乏運動,可能會導致肌肉僵硬、頸椎疼痛、駝背等不良體態,也可能加速頸部、臉部皮膚松弛下垂。
有研究還發現,當我們坐著時,下肢肌肉活動會基本關閉,新陳代謝速度下降50%,分解脂肪的酶的產生量減少90%,不可避免要變胖。
此外,忙碌的工作可能導致飲食不規律,或者打工人會“報復性”地選擇高熱量、低營養的食物,長此以往,容易引起肥胖,也會影響皮膚狀態。
總之,在上班時段,很多打工人由于工作壓力、作息不規律、睡眠不足、飲食不健康以及較少關注個人形象等原因,出現面色不佳、疲憊不堪甚至顯得比平時不夠精神、不夠好看的現象,讓“上班丑”成為一種現實。
打工人“上班比丑”的自嘲背后,也隱藏著一種溫柔的“控訴”——看看這份工作,把我變成什么樣了。事實上,一份真正幸福且有獲得感的工作,給打工人帶來的會是幸福,會讓打工人變得更美。
從心理學角度看,一份工作如果可以讓打工人感受到由衷的幸福,那么它能顯著提升打工人的心理狀態和情緒穩定性,他們對工作、對自己的評價和認同感會增強,他們更愿意微笑,展示親和力,面部肌肉放松,表情豐富而生動,使整個人看起來更有生氣和活力。這種幸福工作的狀態,也能增強同事之間的正向反饋,形成良性循環,讓工作氛圍更友善、更和諧。在這種狀態下工作,人自然而然就會變得平和,變得穩定,變“美”。
從生理學角度看,一個讓打工人感到幸福的環境,可以促進人體內分泌系統的平衡,例如釋放內啡肽等讓人感到快樂的化學物質,減少壓力激素的分泌,減少體內炎癥因子的產生,有利于保持皮膚健康,延緩衰老過程;愉快的心情也可以讓打工人下班后睡個好覺,改善睡眠質量,進而改善膚色和整體氣色。
可見,如果一份工作能讓打工人感到幸福,打工人應該是“上班美”,而不是“上班比丑”。如今“上班比丑”成為一種網絡熱潮,折射了打工人對于當下工作環境的某種不滿。與其上綱上線指責年輕人“上班比丑”,還不如去想想,如何更多地提升打工人的工作幸福感,讓“上班美”成為可能。
比如建立公平公正、尊重員工、鼓勵創新和成長的文化氛圍;確保員工的薪資待遇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設置公正透明的激勵機制,完善福利體系,提供一個舒適、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優化工作流程,盡量減少無效勞動和繁瑣環節,讓員工能專注于核心工作內容;尊重員工的工作和生活平衡,實施彈性工作制、遠程辦公等靈活工作安排;傾聽員工意見,及時反饋和解決員工關心的問題等。
期待有一天,社交媒體上不是苦哈哈的打工人在“上班比丑”,而是讓“上班美”成為打工人的普遍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