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江紅 王歡 吳妍
西安高新醫院超聲科,西安 71007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由于冠狀動脈阻塞造成患者心肌細胞缺血、壞死的一種嚴重心血管疾病,臨床具有較高致死、致殘率[1]。AMI 臨床較為常見,多發于45 歲以上中老年人群中,但近年來發病率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對于老年AMI 患者若未能及時有效治療,可能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臨床治療AMI 的微創手術方法,可通過擴張阻塞血管、促進血液流動,從而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提升療效。然而,患者PCI 術后仍有一定不良預后結局發生的風險[3-4]。潛在轉化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latent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binding protein 2,LTBP-2)是與轉化生長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相互作用的一種蛋白質,LTBP2 與TGF-β結合可通過影響TGF-β 活性,調節多種生理、病理過程[5]。心肺聯合超聲(cardiopulmonary ultrasound,CPUS)通過進行心臟超聲和肺超聲檢查,可有效觀察患者心肺功能整體狀況,予以臨床指導治療和療效監測等[6]。有研究顯示,CPUS可有效預測AMI 患者心力衰竭發生情況[7]。目前,臨床對于LTBP-2與CPUS 聯合在AMI患者預后中的研究較少[5-6],基于此,本研究對西安高新醫院收治的行PCI 治療的AMI患者進行LTBP-2水平檢測、CPUS檢查,分析其對患者短期預后的預測價值,以期為臨床改善患者預后提供可靠的指導依據。
回顧性分析西安高新醫院在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間收治的116 例行PCI 治療的AMI 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60 例,女性56 例;年齡為60~80 歲;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為18.7~26.1 kg/m2;合并糖尿病54 例,合并高血壓72例。
西安高新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開展本項研究(倫理編號:LWFB2019005-01)。
(1)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AMI相關診斷[8];符合PCI手術指征,且患者與家屬均知情同意,自愿行PCI 治療;臨床相關資料準確完整;年齡在60 歲以上;首次診斷AMI 并行PCI治療;依從性好,按時完成隨訪。(2)排除標準:伴惡性腫瘤、免疫系統、血液系統、感染性疾病等;合并嚴重腦、肝、肺等臟器損傷或功能不全;伴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其他心臟病變;有心臟外科手術史。
3.1.LTBP-2 測定 抽取患者術前空腹靜脈血5 ml,抗凝室溫靜置30 min 后,在3 000 r/min 轉速下離心10 min,離心半徑為12.5 cm,取上清,用酶聯免疫吸附法(試劑盒購自南京賽泓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測定血清LTBP-2 表達水平。
3.2.CPUS 檢查 (1)心臟超聲檢查:患者呈平臥位,保持呼吸均勻平靜,連接胸前導聯超聲心電圖。常規測量患者三尖瓣口反流峰值流速(VTR)、二尖瓣口舒張早期峰值流速(E)、二尖瓣口舒張晚期峰值流速(A),測算E/A 水平;測量患者舒張早期室間隔側及左室側壁側二尖瓣環運動速度峰值,測算二尖瓣環室間隔側測量舒張早期峰值速度(e′)與E/e′水平;用雙平面Simpson法測量左心室收縮/舒張末期容積(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end-diastolic volume,LVESV/LVEDV)、左心房最大容積(left atrial volume,LAV)、左心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用體表面積標化,測算左心房容積指數(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2)肺超聲檢查:在心臟超聲檢查完成后即刻進行肺超聲檢查。患者呈仰臥位,將患者兩肺分成呈8 個區域,以乳頭和人體中軸平面將肺部劃分成上下左右4 個區域,再以腋前線將每個區域分成前、后2個區域,共8個區域。記錄患者每個區域的B線數量,相加計算B線的總數。
3.3.臨床資料收集 根據患者臨床病歷收集相關資料,包括性別、年齡、BMI、合并基礎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發病至介入治療時間、Killip分級、術后用藥等。
3.4.預后 術后對患者進行為期3 個月的隨訪,觀察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發生情況,包括心力衰竭、非致死性腦卒中、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靶血管重建、心律失常、心房顫動、室性心動過速等。
研究數據用SPSS 22.0分析,以[例(%)]表示家族史、梗死部位等計數資料,行χ2檢驗,以(±s)表示VTR、E/A 等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行獨立樣本t檢驗;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LTBP-2 聯合CPUS參數對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16 例老年AMI 患者PCI 術后3 個月內有31 例患者發生MACE,其中發生心力衰竭12 例、非致死性腦卒中2 例、心血管死亡2 例、心律失常5 例、心房顫動7 例、室性心動過速3 例,患者總預后不良發生率為26.72%。將31 例出現MACE 的患者納入預后不良組,將其余85 例未出現MACE的患者納入預后良好組。
表1 兩組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TBP-2、CPUS參數比較(± s)

表1 兩組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TBP-2、CPUS參數比較(± s)
注:LTBP-2 為潛在轉化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CPUS 為心肺聯合超聲,VTR為三尖瓣口反流峰值流速,E/A 為二尖瓣口舒張早期峰值流速/二尖瓣口舒張晚期峰值流速,E/e′為二尖瓣口舒張早期峰值流速/二尖瓣環室間隔側測量舒張早期峰值速度,LVESV/LVEDV為左心室收縮/舒張末期容積,LVEF 為左心室射血分數,LAVI為左心房容積指數
指標LTBP-2(ng/L)VTR(cm/s)E/A E/e′LVEDV(ml)LVESV(ml)LVEF(%)LVAI(ml/m2)B線數量(條)預后不良組(31例)41.25±6.87 195.45±32.58 1.15±0.38 11.54±2.86 97.54±21.68 43.26±10.82 48.31±4.39 26.57±6.64 13.46±4.48預后良好組(85例)29.62±5.92 183.47±30.58 1.07±0.36 10.21±2.55 96.25±21.39 39.74±9.94 56.26±5.11 23.51±4.70 7.52±2.51 P值<0.001 0.069 0.299 0.018 0.775 0.102<0.001 0.007<0.001 t值8.963 1.835 1.044 2.406 0.286 1.648 7.658 2.762 8.897
兩組VTR、E/A、LVEDV、LVESV 參數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預后不良組LTBP-2、E/e′、LVAI、B線數量均高于預后良好組,LVEF 低于預后良好組(均P<0.05)。

表2 兩組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性別、年齡、BMI、高血壓、糖尿病、家族史、梗死部位、Killip分級、病變支數、支架植入數量、術后用藥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預后不良組發病至介入治療時間、冠狀動脈重度病變占比均高于預后良好組(均P<0.05)。

表3 影響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的11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預后的多因素分析
以患者預后情況為因變量,以LTBP-2、VTR、E/e′、LVEF、LVAI、B 線、發病至介入治療時間、Killip 分級、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病變支數為自變量進行賦值(賦值情況如下:預后不良=1,預后良好=0;LTBP-2、VTR、E/e′、LVEF、LVAI、B 線、發病至介入治療時間均為連續變量;Killip 分級:Ⅰ級=1,Ⅱ級=2,Ⅲ級=3;冠狀動脈病變程度:輕度=0,重度=1;病變支數:單支=0,多支=1)。經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LTBP-2(OR=3.221,95%CI:1.993~5.206)、B 線數量(OR=3.182,95%CI:1.663~6.087)、冠狀動脈病變程度(OR=1.487,95%CI:1.082~2.043)是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LVEF(OR=0.328,95%CI:0.157~0.681)是獨立保護因素(均P<0.05)。

圖1 LTBP-2 聯合CPUS 參數預測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的11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預后的ROC

表4 LTBP-2聯合CPUS參數對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的11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預后的預測價值
ROC 分析結果顯示,LTBP-2、LVEF、B 線數量及三者聯合預測患者短期預后的靈敏度分別為71.00%、74.20%、67.70%、87.10%,特異度分別為72.90%、76.50%、71.80%、91.80%,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別為0.795、0.816、0.769、0.932(均P<0.05)。
老年AMI患者由于年齡較大,機體各項機能逐漸衰弱,器官代償能力下降,且患者多合并基礎疾病,臨床病情容易惡化,導致患者預后較差,患者短期內病死率可高達60%,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9-10]。陳赟赟與盧冬雨[11]研究顯示,AMI 患者PCI 術后近期預后不良發生率約為28.30%,本研究中老年AMI 患者PCI 術后短期預后不良發生率為26.72%,與既往研究結果相比略有下降。因此,臨床早期評估患者預后風險,并提前采取合理措施進行及早干預,對改善預后、保障生命安全有重要意義。
LTBP-2屬于細胞外基質糖蛋白,在機體心臟、肺部、肝臟等組織器官中廣泛分布,與原纖蛋白有類似功能,可參與多種疾病的發生與發展[12]。LTBP-2 可通過調控TGF-β 活性,促進纖維細胞激活,導致心肌纖維化,從而加劇心肌損傷[13]。有研究顯示,LTBP-2在冠心病的發生與發展中有重要作用,LTBP-2可促進彈性纖維聚集,引發動脈損傷,還可以介導細胞外基質沉積在心血管內,損傷血管內皮,從而加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14]。曹學民與張穎[15]研究顯示,LTBP-2 可促使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向AMI 進展。CPUS 檢查可以提供非創傷性、實時、動態的評估,有助于及時發現和診斷心臟和肺部的異常[16]。在AMI 患者中,心臟血管發生堵塞,會導致左心室收縮功能受損,泵血能力下降,通過心臟超聲可以評估患者心肌損傷范圍和程度,觀察患者左心室收縮、舒張功能,AMI患者的左心室功能下降常與不良心血管事件有關。AMI 后心肌可以經歷結構和組織重構,并在此過程中發生逆向或不逆向的變化,如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指數、左心室體積等,這些變化都可以通過超聲心動圖進行監測,不良的心臟重構通常與患者預后相關[17]。湯衛忠等[18]研究顯示,心臟超聲可以用于預測冠心病患者MACE發生情況。AMI患者中,左心室功能下降會導致左心衰竭,從而使肺部壓力過載,引起肺部血管充血和液體積聚,表現為肺部淤血,肺部超聲能夠顯示肺部淤血的程度,輔助評估心臟功能和預測患者的預后[19]。丁琦等[20]研究顯示,肺超聲可協助AMI患者進行危險分層,預測患者預后風險。本研究顯示,預后不良組LTBP-2、E/e′、LVAI、B線數量均高于預后良好組,LVEF 低于預后良好組;提示LTBP-2、CPUS 參數可能與患者預后有關。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LTBP-2、B 線數量是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LVEF 是獨立保護因素。ROC 分析結果還顯示,LTBP-2、LVEF、B 線數量及三者聯合預測患者短期預后的AUC 分別為0.795、0.816、0.769、0.932。LTBP-2、CPUS 參數是影響患者預后的重要指標,臨床通過聯合測定LTBP-2、LVEF、B線數量可有效協助評估患者預后風險,為臨床改善患者預后提供一定指導依據。研究還顯示,預后不良組發病至介入治療時間、冠狀動脈重度病變占比高于預后良好組;提示發病至介入治療時間、冠狀動脈病變程度與患者預后有關。分析其原因為,臨床早治療是提升療效、改善預后的關鍵,延遲介入治療會導致冠狀動脈血流阻塞時間的延長,心肌缺血時間增加,進而增加心肌損傷的程度,從而增加預后不良風險。AMI患者冠狀動脈病變越嚴重,患者血管阻塞越嚴重,心肌壞死面積越大,患者術后預后相對較差,病變非常嚴重,術后再狹窄的風險較高,預后不良風險增加。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冠狀動脈病變是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臨床對于合并上述危險因素的患者應予以高度關注,及時評估患者預后風險,并采取措施進行合理干預,以降低預后不良發生情況。
綜上所述,LTBP-2、B 線數目是老年AMI 患者PCI 術后短期預后的危險因素,LVEF 是保護因素,LTBP-2 聯合CPUS 參數對患者PCI 術后短期預后有較好預測價值。然而,由于本研究是單中心研究,且研究樣本量較小、研究指標少等,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后續有待擴大樣本量及范圍進一步進行相關研究,以期為臨床改善患者預后提供更為可靠的指導依據。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郭江紅:醞釀和設計試驗,采集數據,分析/解釋數據,起草文章,對文章的知識性內容作批評性審閱,統計分析,指導;王歡:實施研究,采集數據,對文章的知識性內容作批評性審閱,指導;吳妍:實施研究,采集數據,對文章的知識性內容作批評性審閱,指導,支持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