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菁菁 邵琛 曲朋 張老追
1東營市第二人民醫院藥學部,東營 257335;2東營市第二人民醫院內分泌腎內科,東營 257335
美羅培南是一種廣譜β-內酰胺類抗生素,主要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來發揮其抗菌作用,對多種革蘭陽性和陰性細菌都有良好的活性[1]。然而像許多其他藥物一樣,美羅培南在體內主要通過腎臟進行排泄,因此腎功能的狀態對其療效和安全性有顯著的影響。腎功能亢進并不等同于腎功能正常或增強,而是指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異常增高的一種狀態,這與生理、藥理或病理因素有關[2]。這種增強的腎臟清除功能可能導致某些藥物過快地從體內排除,從而影響其治療效果[3]。此外,腎功能亢進的患者在臨床上可能表現為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降低、尿量增多和其他相關癥狀[4]。盡管美羅培南在正常腎功能患者中的使用已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應用,但關于其在腎功能亢進患者中的適當劑量和效果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討不同日劑量美羅培南在腎功能亢進患者中的臨床療效,為未來的臨床實踐和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回顧性分析東營市第二人民醫院藥學部在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期間納入的144 例使用美羅培南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利用Cockcroft-Gault 公式,依據患者開始用藥前的Scr 來估算Ccr[5],基于用藥時期的Ccr,超過130 ml/(min·1.73 m2)的患者歸為腎功能亢進組(63 例),低于130 ml/(min·1.73 m2)的患者歸為腎功能正常組(81 例)。其中亢進組男性37 例,女性26 例,年齡37~69(53.55±4.47)歲,體質量46~93(71.51±6.06)kg,病程1~6(2.98±0.93)年;正常組男性48 例,女性33 例,年齡41~73(53.50±4.42)歲,體質量49~89(71.56±6.01)kg,病程1~5(2.97±0.95)年。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東營市第二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202401003)。
納入標準:(1)腎功能數據完整的患者;(2)患者同意并提供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對美羅培南已知過敏或不耐受的患者;(2)在接受治療前已知存在其他重大合并疾病的患者;(3)孕婦或哺乳期婦女;(4)在研究期間使用其他可能影響腎功能藥物的患者。
兩組患者均予以深圳華藥南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注射用美羅培南(規格:0.5 g,國藥準字H20113023)與100 ml的0.9%氯化鈉注射液混合后,進行靜脈滴注。給藥方案包括:0.5 g 劑量(每6 h 給藥1 次和每8 h 給藥1 次)、1.0 g 劑量(每8 h 給藥1 次、每12 h 給藥1 次)、2.0 g 劑量(每8 h 給藥1次)。
4.1.腎功能 血液樣本檢測Scr 水平(通常范圍50~100 μmol/L)及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通常范圍3.6~7.1 mmol/L),并計算Ccr 值(通常范圍90~120 ml/min)。
4.2.炎癥指標 血液樣本檢測白細胞計數(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水平(通常范圍4~10×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NEUT%)水平(通常范圍50%~70%)、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通常范圍<50 μg/L)、C 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通常范圍<10 mg/L)。
4.3.用藥情況 跟蹤并記錄兩組給藥方案、總用量、單次用藥劑量、單位體質量日劑量及用藥天數。
4.4.不同日劑量的臨床療效 根據文獻[6]確定美羅培南的限定日劑量為3.0 g。根據治療后患者的臨床表現進行療效評估,療效分為三級:顯效(臨床表現和體征顯著改進,與炎癥有關的指標返回到正常范圍)、有效(臨床表現和體征有一定程度的改進,但炎癥相關的指標略高于正常上限)和無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沒有明顯變化或者變得更糟,與炎癥相關的指標沒有明顯改善或遠高于正常上限)。總有效率=(總例數-無效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1.0 軟件進行實驗數據的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采用(±s)進行描述,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進行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亢進組Ccr 水平高于正常組,Scr 和BUN 水平均低于正常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使用美羅培南治療的患者腎功能比較(± s)

表1 兩組使用美羅培南治療的患者腎功能比較(± s)
注:腎功能正常為Ccr 值低于130 ml/(min·1.73 m2),腎功能亢進為Ccr 值超過130 ml/(min·1.73 m2);Ccr 為肌酐清除率,Scr為血清肌酐,BUN為尿素氮
Ccr(ml/min)116.25±10.51 126.14±11.63 5.346<0.001組別腎功能正常組腎功能亢進組t值P值例數81 63 Scr(μmol/L)58.62±5.62 47.66±4.25 12.875<0.001 BUN(mmol/L)4.22±0.49 3.10±0.33 15.594<0.001
亢進組WBC、NEUT%、PCT、CRP 等炎癥指標均高于正常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使用美羅培南治療的患者炎癥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使用美羅培南治療的患者炎癥指標比較(± s)
注:腎功能正常為Ccr 值低于130 ml/(min·1.73 m2),腎功能亢進為Ccr值超過130 ml/(min·1.73 m2);Ccr為肌酐清除率,WBC為白細胞計數,NEUT%為中性粒細胞百分比,PCT 為降鈣素原,CRP為C反應蛋白
組別腎功能正常組腎功能亢進組t值P值例數WBC(×109/L)NEUT%(%)PCT(μg/L)CRP(mg/L)81 9.44±1.56 68.52±5.52 48.60±4.12 9.23±1.06 16.17±3.55 16.679<0.001 63 15.55±1.23 25.518<0.001 77.85±5.69 9.927<0.001 59.10±5.69 12.840<0.001
亢進組用藥情況在0.5 g劑量(每6 h給藥1次和每8 h給藥1 次)、2.0 g 劑量(每8 h 給藥1 次)均高于正常組,在1.0 g劑量(每8 h給藥1次、每12 h給藥1次)均低于正常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總用量、單次用藥劑量、單位體質量日劑量、用藥天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使用美羅培南治療的患者用藥情況比較
亢進組在1/2 日劑量、2/3 日劑量的臨床有效率均為0,均低于正常組(88.89%、92.3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亢進組1 倍日劑量的臨床有效率(50.00%)高于本組1/2及2/3日劑量,但仍然低于正常組(75.6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亢進組2 倍日劑量的臨床有效率(81.82%)與正常組(100.0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使用不同日劑量美羅培南治療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美羅培南,作為一種β-內酰胺類抗生素,已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7-8]。其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達到抗菌的效果,針對多種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均展現出了良好的療效[9]。然而任何藥物的作用都與體內的代謝和排泄機制緊密相關,美羅培南也不例外,其中腎臟作為主要的排泄器官,其功能狀態對藥物的療效及安全性起著關鍵作用[10]。腎功能亢進,不僅僅意味著腎臟的功能得到了增強,更反映了腎臟在藥物代謝和排泄中的特異性[11]。在這種情況下,某些藥物可能會被過快地清除,從而影響其在體內的濃度和療效[12]。對于美羅培南這種主要通過腎臟排泄的藥物,無疑提出了一個臨床挑戰。近年來,隨著臨床實踐的深入和科學研究的進展,越來越多學者開始關注不同日劑量美羅培南在腎功能亢進患者中的應用;他們的研究不僅提供了更為細致和具體的劑量推薦,而且揭示了在特定的日劑量下,美羅培南對腎功能亢進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的優勢[7-8,13]。
本研究中,亢進組的Ccr水平明顯高于正常組,而Scr和BUN的水平則相對較低。這一發現與張艷等[13]研究結果相符,提示腎功能亢進患者的腎小球濾過率增加,而血清中的Scr 和BUN 含量則相對較低。這種差異是由于腎臟濾過功能的增強導致血液中的Scr 和BUN 更快地被清除。而Ccr作為反映腎臟濾過功能的指標,其水平的增高也證實了這一點。此外,腎功能亢進可能與荷爾蒙分泌的增加、某些藥物的應用或其他疾病狀態等因素有關。
研究顯示,亢進組的WBC、NEUT%、PCT、CRP 等炎癥指標均明顯高于正常組。這說明腎功能亢進的患者存在較為明顯的炎癥反應。成維鵬等[14]研究指出,炎癥反應的增加與腎功能亢進本身的病理生理機制有關,是由于其他并發癥或感染引起。增加的炎癥反應也可能影響藥物的代謝和作用,尤其是那些通過腎臟排泄的藥物。此外,持續的炎癥狀態可能會導致其他器官的損傷,這也值得大家在臨床中給予高度關注。
在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在不同日劑量美羅培南的應用上存在顯著差異。具體而言,亢進組在0.5 g 劑量(每6 h 和每8 h給藥)及2.0 g劑量(每8 h給藥)的應用均高于正常組,而在1.0 g劑量的應用(每8 h和每12 h給藥)均低于正常組,這是因為腎功能亢進患者需要更大的日劑量來達到同樣的治療效果,或是為了避免潛在的毒性,鄒雅敏等[15]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然而,兩組在總用量、單次用藥劑量、單位體質量日劑量及用藥天數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這與患者的基線情況、疾病的嚴重性及其他并發癥有關。
亢進組在1/2 和2/3 日劑量的臨床療效遠低于正常組,這一發現進一步證明了腎功能亢進患者在藥物代謝和作用上的特異性。而在日常劑量上,雖然亢進組的療效低于正常組,但仍有一半以上的患者達到了良好的療效。這也說明了在一定的劑量范圍內,腎功能亢進并不一定導致藥物療效的降低。兩組在2 倍日劑量比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從有效率來看,亢進組與正常組相當。黃健等[16]提出,在給予較大劑量的美羅培南時,需要更加關注腎功能亢進患者的藥物反應和潛在的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腎功能亢進患者對美羅培南的需求與正常腎功能患者不同,需調整劑量以確保療效與安全性。腎功能亢進不僅提高了腎臟濾過率,也增強了炎癥反應,均對藥物代謝產生影響。因此,在臨床實踐中,對于腎功能亢進患者使用美羅培南時,需個性化考慮劑量調整,以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于菁菁:醞釀和設計試驗,實施研究,采集數據,分析/解釋數據,起草文章,對文章的知識性內容作批評性審閱,統計分析,獲取研究經費;邵琛:采集數據,分析/解釋數據,對文章的知識性內容作批評性審閱,行政、技術或材料支持,指導,支持性貢獻;曲朋:分析/解釋數據,對文章的知識性內容作批評性審閱,行政、技術或材料支持,支持性貢獻;張老追:分析/解釋數據,對文章的知識性內容作批評性審閱,指導,支持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