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一眼就能看透它,但它背后隱藏的卻是“卡脖子”技術;你每天都在觸摸它,卻不了解其中的奧秘;你很容易忽略它,但它卻助力國產大型客機C919飛向藍天。
去年8月29日,華為Mate60 Pro手機上架開售,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在致用戶的一封信中,華為再次強調其搭載的“昆侖”玻璃手機屏具有強抗摔性能。
當華為手機把“昆侖”玻璃反復作為其亮點隆重推向市場,位于重慶兩江新區的一家蟄伏了8年的民營企業終于浮出水面。重慶鑫景特種玻璃有限公司六年磨一劍,花費19億元,終于鑄就了這塊獲得業界首個瑞士SGS五星抗跌耐摔認證,同時也是目前全世界強度最高的電子玻璃。這塊玻璃的背后,正是鑫景特玻公司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動實踐。
讓電子玻璃“堅如磐石”
重慶兩江新區水土新城,重慶鑫景特玻公司生產車間里,流水線上的玻璃清澈且方正,一塊接一塊地“跑”出來。各種設備正有條不紊地忙碌著,融化、成型、切割、挑選、封裝,一切準確無誤。這里生產的玻璃看似普通,但卻不凡——它們“堅如磐石”,是獲得全球首個五星級抗跌耐摔認證的高性能電子顯示特種玻璃。
生產車間的另一端是試驗室,工作人員正在對剛下線的玻璃進行跌落測試:將玻璃從1米的高度跌落到大理石材質的地板上,50次以上不碎才算合格,而普通的玻璃最多遭受5次試驗就會支離破碎。
隨后工作人員進行了落球測試:一小塊玻璃被固定在試驗器材底部,65克的鐵球從1.2米的高度砸向中心,玻璃經受住了考驗——這相當于32公斤的物體壓在手機屏幕上,手機還完好無損。工作人員介紹,每一批生產出來的玻璃,都要經受這樣的測試。
一塊厚度僅約半毫米的玻璃,為何如此抗砸?工作人員道出了其中的奧秘——這塊玻璃里有上億個納米級的晶體,可以阻礙裂紋的擴展。原來,當一片玻璃里有無數個納米晶體時,裂紋就“無路可走”了。這種抗震耐摔的玻璃屬于電子玻璃種類中的納米微晶玻璃,主要用于制作手機蓋板。也正是因為這種“耐摔”的技術取得突破,才成就了華為高端系列手機屏幕“摔不爛”的美譽。
更為亮眼的是,這款重慶造電子玻璃是全球第一款可以3D熱彎的微晶玻璃,也就是說它還可以用于電子產品的曲面屏。或許你很難相信,這是重慶兩江新區一家成立不到10年的民營企業取得的突破。
打破封鎖成就國家級“小巨人”
在手機玻璃生產領域,高端電子蓋板玻璃的核心技術長時間由歐美國家掌握,其產品占據了全球絕大部分市場份額。“這種材料在全球領先,掌握這種生產技術的歐美國家十分清楚它的市場價值,行業對這方面的人才都會簽署保密和排他協議。”鑫景特玻公司董事長白一波感嘆,“想通過資金、關系找國外獲得技術支持,幾乎不可能,只能靠自己!”
從2016年進軍納米微晶玻璃領域,到2018年點火試生產,鑫景特玻公司先后克服了玻璃配方、制作流程等方面的難題。然而,把試驗室的成果轉化為工業化量產產品,這一步相當難。“當時我們最大的擔心就是一旦量產就必須對耐火材料和燃燒系統進行改造,同時對成型工藝進行優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這對企業而言無疑是巨大的考驗。”白一波說,2019年是公司最艱難的一年,公司持續不斷地“燒錢”,但產品良率不高,員工看不到希望,導致生產線副總頻繁離職,公司前景一片迷茫。
“我們不走這條路,總會有其他人走;我們如果失敗了,也算給大家開了個頭,讓后來者能夠從中總結經驗。”白一波孤注一擲。他抵押了自己名下的全部資產,數次低價轉讓其持有的公司股份,以維持每月巨大的研發生產費用。
“最難的時候連電費都交不起了,還是我們這些高管自己去銀行借款,來維持公司運轉。”白一波說。當企業在研發道路上艱難摸索時,作為企業的娘家人,兩江水土新城園區了解到企業的實際困難,立即安排專人梳理出幫扶清單,并拿出真金白銀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這幾年,我們每年的研發費用都超過1億元,若是再算上固定資產等投入,如今我們已經‘燒’光了整整19億元。”白一波感慨。
正是這樣的堅持,終于迎來曙光。鑫景特玻公司破解了該領域的技術難題——把數量龐大的納米微晶放進玻璃中,由此,打破了國外玻璃巨頭對該技術的封鎖。2020年,“昆侖”玻璃實現量產。
“以前很多高精尖材料會受制于人,現在我們做出這種玻璃后就打破了壟斷,這是為我國特種玻璃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盡了一點力量。”白一波說。
如今,鑫景特玻公司已申請國內外專利35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282項,生產工藝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入選工信部第五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錄。
發展新質生產力做大產業集群
鑫景特玻公司生產的玻璃不僅成功應用在國產高端手機屏幕上,還廣泛應用于航空、高鐵、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其研發生產的高性能航空玻璃已成為國產大型客機C919唯一的原片玻璃,對國家有關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作出了突出貢獻。白一波認為,這樣的成績,得益于公司踐行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引領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發展理念。
“目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實現可持續增長,就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將科技創新成果在產業端順利轉化形成現實生產力。”白一波認為,制造業是重慶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其成色決定了重慶經濟的發展質量。“我們曾經做過測算,與電子蓋板玻璃原片推廣相關的蓋板及顯示模組加工,市場規模約為1000億元。若將玻璃原片、液晶面板、蓋板及顯示模組加工等進行整合,產值規模將更大。”白一波表示,當前,我國正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特種玻璃生產企業,聚集上下游企業,加快打造電子蓋板玻璃產業集群,正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有效實踐。
“我們已研發出多種高端特種玻璃配方,掌握了超薄浮法及成型、全氧燃燒、電助熔等關鍵制造工藝技術,可以更自信地與國際上的玻璃巨頭展開全面競爭,也將努力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白一波說。
目前,重慶已初步建成“玻璃基板—液晶面板—顯示模組—整機”新型顯示產業鏈集群。其中,兩江新區新型顯示產業產值在2021年就已超過600億元。按照規劃,預計到“十四五”末,重慶新型顯示產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型顯示創新發展高地,新型顯示產值規模將超1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