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驚蟄過后,重慶市黔江區的6000多戶栽桑養蠶戶忙著打理桑園,為接下來的春蠶養殖打好基礎。乘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東風,在黔江扎根250多年的蠶桑養殖正煥發出蓬勃生機。當地不僅搭建起蠶桑絲綢全產業鏈,還攜手四川積極打造“渝南綿廣宜”蠶桑產業示范帶,黔江全區蠶桑絲綢全產業鏈綜合產值突破10億元。
小小一只蠶,何以“破繭成蝶”?
共建基地深化產業協作
黔江自古就是蠶桑之鄉,2001年,蠶桑產業被納入該區農業骨干產業。
身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古老的蠶桑產業該如何騰飛?黔江區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田濤一語道破:用工業化思維謀劃發展,接“二”連“三”構建蠶桑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在此當中,繭絲綢產業集群扮演著重要角色。
3月12日,在重慶市雙河絲綢有限公司選繭車間里,女工們正熟練地分揀蠶繭。這些蠶繭的“老家”可能在四川——5個月前,雙河絲綢公司剛從那邊收購了30多噸蠶繭。
雙河絲綢公司辦公室主任范躍峰表示,公司的主打產品白廠絲需符合出口歐盟標準,因此對蠶繭質量要求較高。
為滿足生產需求,雙河絲綢公司一邊抓區內桑園提質增效,一邊抓區外基地聯建,與四川省富順縣、威遠縣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打造近5000畝蠶桑基地。公司還派出技術人員參與基地管理,從桑苗采購、桑葉管理到小蠶飼養,逐一嚴格把關,從源頭上提升蠶繭合格率。
有了基地,就好比有了固定原料供應商。范躍峰透露,和遠赴廣西、云南、浙江等地采購相比,從四川的基地采購蠶繭每噸能便宜1萬元,一年下來能節省一大筆開支。今年,雙河絲綢公司還計劃擴大基地規模,養出更多好蠶優繭。
川渝攜手,政府搭臺,更多合作項目紛至沓來:黔江區、四川省南充市兩地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排在前列的合作項目就是深化蠶桑絲綢產業。黔江區林業局分別與四川省自貢市農業農村局及珙縣蠶桑生產辦公室、珙縣農業農村局簽訂蠶桑絲綢產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話產業發展……
“四川在小蠶人工飼料共育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桑園標準化建設等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借鑒。”黔江區蠶業管理總站負責人徐兵表示,除了項目合作,川渝兩地還持續推動考察學習走深走實。每年,黔江都會組織一兩百人前往四川省儀隴縣參觀考察。今年,徐兵還計劃將兩地蠶農組織起來,互學互鑒。
延鏈補鏈培育產業集群
在雙河絲綢公司忙著完成訂單時,位于黔江區石會鎮關后社區的重慶弘凡生態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內,一朵朵赤松茸正競相頂開“培養料”,迫不及待地探出身子。
“這是公司的一大主打產品,其種植技術叫桑枝赤松茸無土栽培。”弘凡生態公司負責人龔艷敏說。顧名思義,這些赤松茸的營養源不是土壤,而是由桑枝加工成的木屑。
一畝桑園能剪伐約一噸桑枝,過去,蠶農會將桑枝用來燒柴煮飯。伴隨天然氣的普及,桑枝不再充當燃料,只能被當作廢棄物堆積在一旁,不僅增加環境負擔,要想運走處理,還得花錢。
打造蠶桑生物產業集群,將桑枝變廢為寶,培育食用菌,正是破解之法。從網上了解到這項技術后,龔艷敏和丈夫李偉敢于“吃螃蟹”,從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搬家至黔江,一頭扎進全桑枝食用菌栽培。
桑枝皮厚、木質纖維豐富,最初,夫妻倆幾乎嘗試了市面上各個型號的木材粉碎機,發現效果均不理想。兩人干脆將廠方技術人員請到公司住了兩個月,最終研發出一款鼓式桑枝條粉碎機,能一次性將成捆桑枝粉碎為木屑。
有了技術保障,隨后的食用菌栽培就不成問題。每年,公司會消化兩萬噸桑枝,按每噸400元的收購價計算,僅這一項就能給當地蠶農帶來800余萬元收入。
除了出售桑枝,蠶農還可向公司購買菌種,享受技術服務,在家搞栽培。龔艷敏表示,以赤松茸為例,每年8月底堆料,9月底植菌種,45天即可出菌,此后,公司還將進行回收。其中,A級菇的市場價能達每公斤7.5元左右。
產業搞得紅紅火火之時,一群來自四川的客人上了門。2021年,經重慶市蠶業科學技術研究院牽線,武勝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找上門來,對這一項目流露出強烈興趣。
合作水到渠成,一周后,對方便落實了場地,很快,四川芝皇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武勝縣掛牌成立,由李偉的弟弟李俊鋒擔任公司負責人。和弘凡生態不同,目前,芝皇農業主攻桑枝香菇種植和生物質顆粒生產,很快成長為武勝蠶業的一張名片。
多措并舉之下,黔江已構建起栽桑養蠶—繅絲—織綢—桑蠶生物資源加工—外貿—桑旅融合的蠶桑絲綢全產業鏈,擁有22家鏈上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達4家。更讓黔江人歡欣鼓舞的是,2023年,全區蠶桑絲綢全產業鏈實現產值10億元,蠶繭產量連續13年位居全市第一,蠶農戶均收入達到5.03萬元。
“今年,我們的目標是全產業鏈綜合產值達到12億元,力爭到2027年實現35億元。”田濤表示。
對于這個“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黔江已緊鑼密鼓啟動工作。緊扣打造“渝南綿廣宜”蠶桑產業示范帶目標,圍繞基地聯建,當地將與四川攜手打造更多合作基地,邀請兩地政府部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成渝科技創新聯盟。圍繞資源共享,在提升轄區現有企業的科技能力,賦能產業升級的同時,黔江還將致力于引進更多下游企業,例如印染廠、服裝廠等,實現延鏈補鏈。圍繞信息共享,黔江將進一步鞏固與四川的協調推進機制,加強日常聯絡、協調、服務,持續推動成渝兩地合作事宜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