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獲取老舊電動汽車中拆解的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GBT) 模塊在再制造時的剩余壽命,提出經典循環神經網絡的變體,即GRU 神經網絡的IGBT 模塊剩余壽命預測模型。分析IGBT 模塊的內部結構及老化失效機理,明確老化失效的具體形式,結合IGBT 模塊功率循環試驗的老化數據,確定通態飽和壓降作為模塊老化失效特征量。通過試驗構建最優參數的GRU 神經網絡剩余壽命預測模型,完成對老化失效特征量的預測,并與同樣是經典循環神經網絡另一種變體LSTM 網絡預測模型進行對比。結果表明:經過優化參數的GRU 網絡模型的均方根誤差為0.004 6,平均絕對誤差為0.004 1,決定系數為99.96%,相對LSTM 網絡精度更高,更適合所選IGBT 模塊的剩余壽命預測,同時檢測的時間成本更低,更能提高IGBT 模塊再制造時的檢測與生產效率。
關鍵詞: 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 GRU; 神經網絡; 剩余壽命預測
中圖分類號: TB9; TP18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674–5124(2024)11–0025–08
0 引 言
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的海量需求,功率半導體產能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舊功率半導體器件的回收再利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GBT) 是一種綜合了功率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MOSFET) 和雙極結型晶體管(BJT) 結構的復合型功率半導體器件,具有開關速度快、驅動功率小、控制電路簡單、通斷速度快等優點[1],被廣泛應用在電動汽車AC/DC 充電模塊中。近年來隨著電動汽車的發展進步,對于老舊電動汽車的報廢回收提上日程。通過調研發現,電動汽車中的IGBT 模塊成本高昂且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往往整車報廢時該模塊仍處于健康狀態,存在較高的利用價值。因此,預測老舊電動汽車IGBT 模塊剩余壽命對模塊資源化具有重要意義。
基于不同的預測機理,IGBT 模塊剩余壽命預測方法可歸納為3 類:基于解析模型、物理模型、數據驅動的預測方法[2]。基于解析模型的預測方法中,Yang 等[3] 運用Levenberg-Marquardt 法與控制變量法對Lesit 模型參數優化擬合,獲得了磁懸浮列車斬波器IGBT 模塊失效的數學解析模型,完成壽命預測;Lai 等[4] 利用Weibull 分布建立了一維壽命模型,并分析提出了Arrhenius 廣延指數壽命模型,驗證了其更適用于低結溫變化場景下IGBT 模塊的壽命分布。基于物理模型的預測方法中,Zhao 等 [5]建立了高溫梯度環境下的IGBT 模塊二維有限元物理模型,提出了基于Darveaux 模型改進的能量壽命預測模型,完成壽命預測;胡震[6] 針對大功率IGBT模塊,以疲勞累積損傷理論為基礎,構建Coffin-Mason 疲勞壽命預測模型,并通過有限元分析仿真出剩余壽命。基于數據驅動的預測方法中,李國元等[7] 利用誤差反向傳播(BP) 神經網絡模型和徑向基函數(RBF) 神經網絡模型對大電流場景下的IGBT 模塊進行結溫預測,證明了BP 神經網絡模型的預測精度較高;史業照等[8] 利用NASA 預測中心的IGBT 模塊加速老化數據集,建立采用Adam 算法優化的LSTM 神經網絡壽命預測模型,完成壽命預測。
解析模型法與物理模型法一般較多用于風力發電、磁懸浮列車等大型電力控制系統中的IGBT 模塊,應用場景通常為大功率、高電壓、低結溫變化等情況。而本文的研究對象拆解于老舊電動汽車,模塊在汽車機電系統中分布密集且尺寸較小,實際工況通常為低功率、高電流、高結溫變化率等情況,更適用于數據驅動的預測方法。同時,本文的研究對象不同于新批次產品的抽檢,而需要對老舊電動汽車上拆解的IGBT 模塊逐一進行檢測,檢測數量多、檢測批次大,對時間成本有較高的要求。因此,本文構建了基于傳統循環神經網絡簡化的GRU 網絡預測模型,并通過網格搜索法優選出針對本文實驗對象的最優模型參數,并與同為傳統循環神經網絡變體的LSTM 網絡預測模型對比,旨在證明最優參數GRU 網絡預測模型更適合所選IGBT 模塊的剩余壽命預測。
1 IGBT 模塊的結構及老化失效
1.1 IGBT 模塊的結構及失效原因
如圖1 所示,IGBT 模塊是一種多層復雜結構,包含IGBT 單管芯片、續流二極管FWD 芯片、鍵合線、上下焊料層、DBC 層、銅基板及最外層散熱器。其中DBC 層又分為上下銅層及中間陶瓷層。IGBT 單管芯片和續流二極管FWD 芯片與DBC 層通過焊料層連接,DBC 層與銅基板也通過焊料層相連。DBC 層中心的陶瓷層既可以建立電氣絕緣,還可以保證熱量傳導。
IGBT 模塊工作時,熱量主要由IGBT 單管芯片和續流二極管FWD 兩個發熱源產生,熱量在二者之間通過輻射與鍵合線傳遞熱量,同時熱量向下傳遞至與兩個芯片直接接觸的焊料層中,再傳遞至DBC 層中的各層,接著繼續向下傳遞至銅基板,最后部分由外殼傳遞至空氣中或者大部分傳遞到下方散熱器上,散熱器與空氣之間再由熱對流的方式進行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