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聲樂作品《懷念戰友》的創作年代、歌詞賞析、曲式分析、音樂風格,民族唱法演繹過程中氣息運用、高音咬字、人物情感表達等方面展開分析,結合筆者在學習練習演唱過程中的體會、遇到的問題、重點難點的把握等方面進行闡述,以探析聲樂作品《懷念戰友》的民族唱法演繹。
〔關鍵詞〕:《懷念戰友》;民族聲樂;唱法演繹
《懷念戰友》是電影《冰山上的來客》的插曲,1963年電影上映后,這首聲樂作品也隨之成為家喻戶曉的歌曲,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傳唱,作品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至今仍影響廣泛,成為經典。
(一)《懷念戰友》的創作背景
《懷念戰友》這首歌曲的作者,是我國著名作曲家雷振邦。雷振邦是中國著名電影音樂作曲家,國家一級作曲家,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音樂協會副會長,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從1955年到1980年,他譜寫的電影歌曲代表作多達一百余首,包括《劉三姐》《五朵金花》《冰山上的來客》《董存瑞》《馬蘭花開》等40余部影片經典音樂作品。2019年6月,《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雷振邦改詞編曲)入選中宣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優秀歌曲100首”。1962年,當雷振邦接到為電影《冰山上的來客》創作歌曲的任務以后,他立刻趕赴新疆,為創作歌曲收集素材尋找靈感。按照導演趙心水的設想,在劇本中班長犧牲以后就要有一首歌頌戰友情的歌曲出現,來表達戰士們失去戰友的悲傷和緬懷之情。為了自己創作的歌曲擁有真實的情感,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雷振邦來到了喀喇昆侖山上高處的哨所進行采風,可剛到山上,雷振邦就聽見了身后發出一聲巨響,那是剛剛走過的山路發生了雪崩,如果雷振邦稍晚兩分鐘出發,就必然會葬身于雪崩之中。可見,當時邊防哨所的自然環境是多么的險惡,戍邊戰士的生活條件是多么的艱苦。在同邊防戰士們生活的那些日子里,雷振邦收集到了非常多的創作素材,了解到了非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和悲壯的英雄事跡,深刻地感受著戍邊戰士們質樸熱烈的愛國情懷和向往美好生活的真實情感,這使雷振邦的內心世界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就這樣,在一個狂風大作的夜里,就在喀喇昆侖山上的這個哨所里,腦海中伴隨著劇本里班長巍峨高大的冰雪雕像,雷振邦的創作靈感猶如泉涌,《懷念戰友》的旋律和歌詞在他的筆下奔瀉而出。當雷振邦譜寫完最后一個音符時,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淚水奪眶而出打濕了那一行行五線譜。
(二)《懷念戰友》的軍旅情懷
《懷念戰友》是一首軍旅題材的聲樂作品,講述的是邊疆戰士戍邊衛國的故事。歌詞采用了多重的比喻手法,表達了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特別是對戰友犧牲的無限悲痛與懷念。每當筆者聽到《懷念戰友》這首歌曲,就會被深深地打動,不僅旋律優美,歌詞所表達的意境更是讓人觸景生情,心生悸動,筆者也好奇如此深情的歌詞背后是怎樣的感人故事?!稇涯顟鹩选愤@首歌的歌詞質樸直白,沒有任何多余的裝飾,用天山腳下、哈密瓜、都達爾這樣的新疆元素簡單明了地表達出了祖國邊疆的富饒壯闊,又通過離開可愛的家鄉和與心愛的姑娘分別,渲染出戰士們對家鄉的熱愛,對愛情的真摯。沒有高大上的諂媚和粉飾,有的只是最質樸最真實的情感,然后再以最純粹的情感襯托軍旅男兒的袍澤之情,雷振邦先生用曾經目睹過的雪崩來詮釋這段感情的深情與悲壯??蓯鄣募亦l,香甜的哈密瓜,飛奔萬丈的雪崩和犧牲戰友雄偉的身影,這沒有經過任何雕琢的詞句,真實地詮釋著雷振邦先生在創作這首歌曲時真摯的情感,平和而蘊含激蕩,樸實而情真意切,把一段軍旅故事描繪得感人至深,把軍人的雄偉形象和戰友情義表達得淋漓盡致。
《懷念戰友》這首歌曲獨特的音樂特點,無論是歌曲前后跌宕起伏的音樂結構,還是音樂中運用的塔吉克音樂特點,都是這首聲樂作品能成為經典的重要原因。
(一)《懷念戰友》的音樂結構
《懷念戰友》是一首充滿民族風格的單二部曲式結構的歌曲作品。整首歌曲的調式為:g小調轉降B大調,行板,2/4拍。結構為:前奏,A段副歌;B段,尾奏?!稇涯顟鹩选返那白嘤芯判」?,前奏是由柱式和弦和長音所組成,配以新疆手鼓節奏,確定了邊塞軍旅歌曲的肅穆基調,在前奏的高音部分有緊密排列的柱式和弦,微音樂營造了一種心潮澎湃的情緒,之后前奏的結尾逐漸舒緩,為即將進行的演唱進行了鋪墊。歌曲A段,旋律悠揚婉轉,沒有波動,作曲家雷振邦采取了多利亞調式,用比喻的手法將自己離開家鄉的狀態,比作斷了秧的哈密瓜,表達該調式的特點是:相比自然小調,旋律主音的上方是一個大六度,這個六度就是多利亞六度。歌曲B段,開始由小調轉為大調,歌曲的主音從“re”轉為“sol”,特別是整首歌曲的高潮部分——“當我永別了戰友”的“永”字用了一個八度大跳,充分表達出了戰士們對犧牲戰友的深切懷念和緬懷之情,直入主題,簡單明了,遂將整個旋律推至高潮。最高音直接到達小字二組G,在旋律上完全將情感升華,好似是對犧牲戰友的深情呼喚,又好似在意念中若即若離地又一次看到了戰友的身影,內心充滿了激動,特別能夠觸動歌者和聽眾的靈魂。然而隨著旋律音高的急轉直下,像是歌者回到現實,平復了內心激動的情感?!稇涯顟鹩选?AB兩段旋律的情緒變化非常明顯,雷振邦借用西方的大小調色彩轉換強化了音樂的情感表達,在跨越兩個八度的大起大落之中,真切地融入了歌詞的意境。
(二)《懷念戰友》的塔吉克族音樂特點
由于電影故事的背景設定,《懷念戰友》是一首具有極為鮮明的塔吉克族音樂特點的歌曲。塔吉克音樂的音域集中,節奏型相對單一,也正是因為融入了邊塞民族悠揚的曲風,才讓這首歌曲非常的與眾不同,給聽眾留下了極為驚艷的印象。塔吉克族的音樂在中國音樂領域特立獨行,有著濃郁的中東風格,曲式也非常豐富,有歌舞曲、彈唱曲、情歌、哀悼曲、宗教曲等。由于塔吉克族絕大部分生活在山區,所以塔吉克歌曲幾乎都是山歌體,韻律相對固定,多數為7聲音階。塔吉克族音樂的節拍大多為2/4、4/5、5/8、6/8、9/8、5/4、3/4及混合節拍。歌譜很短,一個固定旋律會配幾段歌詞,容易被傳唱,因而一個旋律往往能派生出很多不同的歌曲。塔吉克族歌曲的演唱形式以接唱、對唱為主,常用伴唱,伴唱者大都重復領唱者的句子,以加強氣氛,突出主題,有著濃郁的阿拉伯特點的曲風。塔吉克族的文學藝術豐富多彩,塔吉克族人民能歌善舞,塔吉克族使用的樂器也非常具有地域特色,這就為塔吉克族音樂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土壤。塔吉克族使用的音階與傳統漢族民歌和西方常用大小調均有不同,雷振邦此處綜合運用了三種音階,既保留了塔吉克族色彩,又突出了中國民族風格。
《懷念戰友》的首唱是歌唱家李世榮,他演唱得情真意切,極富感染力。隨著時間的推移,聲樂作品《懷念戰友》已經在中華大地上傳唱了整60年,許許多多的歌唱家都演唱過這首作品,唱法上有美聲、民族、流行唱法演繹,形式上也有獨唱、合唱,而不同的唱法又呈現出不同的演繹風格。
(一)《懷念戰友》中美聲與民族唱法的風格區別
美聲唱法從西歐的專業古典聲樂傳統唱法發展而來,自文藝復興逐步形成,音域寬廣聲區統一,具有很強的科學性。民族唱法起源于勞動人民生產勞動和生活實踐,歷經幾千年的演變,由古典戲曲逐漸發展到近現代的民族唱法,音色優美明亮悅耳,具有很強的地域特色和風格。
近年來,筆者聆聽觀摩過不少《懷念戰友》的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演繹,在撰寫論文期間,又試聽了很多《懷念戰友》的演唱版本。應該說,無論是美聲唱法還是民族唱法演繹《懷念戰友》這首作品,歌唱家都特別注重歌曲的情感表達和聲音的科學性。仔細分析,卻也有所不同。美聲唱法以中國音樂學院教授丁毅的《懷念戰友》演唱為例,丁毅的聲音高亢明亮,用堅實有力的歌聲,成功塑造出歌曲中的革命英雄形象。民族唱法以天津音樂學院教授王宏偉的《懷念戰友》演唱為例,王宏偉在演唱時特別注重新疆音樂風格的表達,演唱中融合了很多新疆音樂的特點,讓聽眾感受到濃厚的地域風情,他的自然質樸的聲音也演繹出了戰友間親密真摯的情義。
(二)《懷念戰友》中演唱氣息的運用
《懷念戰友》這首歌曲調和婉,旋律跨度很大,這就使演唱者在演唱這首作品時,受音域跨度大的影響,要充分利用氣息和共鳴,才能夠完美地演繹作品。在民族聲樂演唱技巧中,氣息和共鳴是演唱技巧重要的部分,要針對不同作品的需要,旋律和情緒等進行最為恰當的組合,從而達到一種和諧的統一。
就《懷念戰友》這首作品來說,起始部分的旋律委婉深沉,演唱時歌者的情緒被旋律和歌詞的意境所帶動,漸次隨著音高的轉高而增長。這也就意味著演唱者要不斷地調整氣息來對歌曲本身進行演繹,雖然旋律本身比較單一,但是難度并不會因為歌曲本身的精干而減少,相反,會因為在短時間內多次調整呼吸和氣息而需要更加全面的演唱功底?!稇涯顟鹩选返牡谝徊糠?,也就是A段,歌詞意境悠然輕緩,由于音域在小字一組,音域較低,歌者在演唱時的氣息應下沉,使聲線渾厚深沉,但是為了避免聲音過于沉重,缺少演繹感,應更多地采取頭腔共鳴弱唱。歌曲第二部分,也就是B段,旋律突然上揚高昂,當唱到“當我永別了戰友的時候”時,演唱者必須控制氣息的流動,腔體要在瞬間打開,讓聲音的高低轉換沒有突兀感,充分演繹出這首歌曲的張力,避免氣息跟著音樂旋律的八度躍進而上浮。
而進入到歌曲的尾聲部分,旋律音域下行,力度減弱,演唱這部分時,歌者應該保持氣息的穩定,加入胸腔共鳴,氣息往下嘆,讓聲音由高亢逐漸回歸到A段的渾厚和飽滿的狀態。
(三)《懷念戰友》中演唱咬字的把握
民族唱法演繹特別注重咬字的把握。何時輕何時重,何時虛何時實,都有著一定的標準和規律,親切自然的咬字也是民族唱法演繹的重要特點,特別是這首作品具有濃厚的少數民族風格,所以更需要在適當的地方注入一些少數民族特點,讓演唱更具特色?!稇涯顟鹩选愤@首作品在民族唱法演繹時,尤其要注重歌唱咬字,這首作品是一首敘事性歌曲,歌曲主歌部分像講故事似的展開,演唱時要像說話一樣的狀態,輕松地描述歌詞的內容,娓娓道來,讓聽眾感受到親切溫暖。
在歌曲的副歌部分,隨著情感的爆發,歌唱咬字的力量也要逐漸加強,特別是唱到“當我永別了戰友的時候,好像那雪崩飛滾萬丈”時,歌唱咬字不僅要清晰,更要融合強烈的情感,讓每個字都被情感和力量包裹,從而表達出內心劇烈的悲痛。
歌曲結束句“聽我歌唱”的“聽”字是一個閉口音,又在強拍上,還要翻高八度演唱,筆者在剛開始練習演唱這句時,“聽”字總咬得特別重,從而導致喉嚨加力,聲音受影響,氣息也跟著上提。經過反復的學習和練習,筆者找到了方法,演唱結束句時,減少了“聽”字的力量,同時咬“聽”字時注意往“窄”和“薄”的感覺去咬,始終保持聲音的高位置不動搖,結合深呼吸的支撐,逐漸就解決了剛開始出現的問題,達到了良好的演唱效果。
(四)《懷念戰友》中演唱情感的表達
一首歌曲要達到較高的演唱效果,除了以科學的發聲方法作為支撐,更重要的是歌曲的藝術處理,這樣才能充分地表達歌曲的意境和歌曲中的人物情感。
一方面要對作品進行深刻理解。每一個聲樂作品都有一個主題,都需要演唱者對每一個字進行雕琢和理解,歌曲的情感表達是對演唱者藝術修養的一種最為直觀的檢驗,是需要通過生活的閱歷和專業的學習不斷地沉淀而成,并且體驗生活積累感情色彩。演唱《懷念戰友》這首作品,一定要先深切體會作者在創作時的心境,只有通過深層透徹地對歌詞本身和創作背景的理解,才能夠讓歌者的演唱技巧與情感表達完美結合,即所謂聲情并茂。對于《懷念戰友》這首作品的情感表達,每個人其實都有不同的理解,理解的程度決定著歌者的演唱和作品的融合度,歌者是否能夠在歌唱的同時感動自己,并通過作品本身向聽眾和觀眾們傳達一種跨越時空的情感。
另一方面要對作品進行二度創作。聲樂是一門極具感染力的藝術表現形式,是一種通過聲音來揭示旋律與文字意境相結合的展示,在演唱時融合深厚的感情,通過對聲音的處理、節奏的突出、文字的強調等方面,進行歌曲的二度創作。《懷念戰友》的主歌部分“天山腳下是我可愛的家鄉,當我離開她的時候”,前一句聲音剛出來時應是溫暖親切的,后一句情感逐漸上升,“好像那哈密瓜斷了瓜秧”這一句的情感在演唱表達時,又逐漸回落。“白楊樹下住著我心上的姑娘”這句在演唱時除了前面談到的情感處理,如能把“心上的”三個字稍微處理,在“上”和“的”之間,演唱得稍微有那么一點點停頓感,就能達到很好的情感表達效果?!肮涎頂嗔斯芄弦廊幌闾?,琴師回來都達爾還會再響”,在演唱這兩句時,對“依然”“還會”做一些強調的處理,語氣上注重突出一點,就會表達出不一樣的效果?!鞍?,親愛的戰友”這一句的前面是一段高亢的演唱,所以這句在演唱時,聲音要收回一點,情感也更注重內心深處的表達,這樣會產生非常高級的音樂效果。在演唱“你也再不能聽我彈琴,聽我歌唱”這句時,速度可以稍微做一點調整,把演唱速度稍微放慢一點,除了情感能表達得更飽滿,演唱到這里也更能有結束感。
以上兩點既是對作品基本的音樂理解,又要突出演唱者演繹風格的二度創作,兩者是互相補充,相輔相成的。
筆者對聲樂作品《懷念戰友》的創作背景、音樂特點、民族唱法演繹等方面進行研究和分析,希望能為民族聲樂演唱的歌者提供一定的借鑒,幫助其更好地掌握聲樂作品《懷念戰友》的民族唱法演繹。
參考文獻
①金鐵霖:《中國聲樂探索與創新》,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②雷振邦:《雷振邦作品新編》,中國文聯出版社,2019年版。
③張曉農:《中國聲樂藝術史》,上海音樂出版社,2015年版。
④張歡:《新疆民族音樂教育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⑤張帥:《中國聲樂藝術的民族化發展與傳播》,中國書籍出版社,2019年版。
⑥王欣欣、劉希里:《新疆兵團音樂史》,線裝書局出版社,2012年版。
⑦楊壯:《雷振邦聲樂作品〈懷念戰友〉的藝術特色及演唱分析》,吉林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⑧張洋:《聲樂作品〈懷念戰友〉的演唱研究》,《黃河之聲》,2021年,第7期。
⑨劉玉潔:《〈懷念戰友〉音樂創作與演唱分析》,《散文百家(理論)》,2020年,第9期。
⑩袁錦華:《聲樂作品〈懷念戰友〉中“哭腔”演唱技巧分析與運用》,濟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年。
11張艷輝:《淺析電影插曲〈懷念戰友〉在影片中的作用》,《四川戲劇》,2010年,第4期。
12王浩?。骸睹褡迓晿纷髌凤L格及演唱分析——以畢業音樂會五首新疆民歌為例》,新疆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20年。
13張禮仁、車翔:《淺析新疆民歌及其特色》,《人民論壇》,2015年,第12期。
作者簡介
張偉,中央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聲樂歌劇分析。
責任編輯:任麗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