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武 陳宇哲 姜濤
(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廣東廣州 510405)
課程思政緣起于習近平總書記“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重要論述。[1]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廣播影視節目制作專業群確立以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為己任,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的思政建設總目標。
1.發展定位
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廣播影視節目制作專業群發展定位是: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超高清影視制作產業鏈,對準視頻內容供給的制作、傳播環節,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影視新媒體傳播提供技術技能人才。專業群有廣播影視節目制作、視覺傳達設計、廣告藝術設計、網絡新聞與傳播四個專業分別屬于新聞傳播大類和文化藝術大類,涉及廣播影視、新聞出版、藝術設計三個小類。[2]
結合專業群發展定位和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思政建設具體目標是積極探索影視職業教育與思政深度融合的專業群課程創新發展路徑,形成“記錄時代、創作精品、傳承創新”的專業群課程思政典型模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將守正創新、開放包容、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融入專業群課程,培養學生具有責任感與使命感,養成愛國愛鄉、求真務實和追求卓越的品質。
2.需要解決的問題
專業群在課程思政建設上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在思想方面是如何提升教師對課程思政的思想認識和理論水平,調動校內外教師團隊積極性共同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研究和實踐;在教學方面是如何針對專業群平臺課和各專業課程的定位設計與實施課程思政融入專業技能教學的有效方法,為專任和兼職教師提供主題鮮明、導向正確、內容豐富、穩定長期的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和實踐項目;在激勵學生方面是運用什么方式引導學生和激發學生認識和參與課程思政研究和實踐。
3.運行機制
針對以上問題,專業群圍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這個中心,從參與產業發展宏大敘事、記錄城市發展日常片段、創作鄉村振興感人故事、續寫傳統文化輝煌歷史、譜寫兒童發展時代強音、創新國際傳播影視語言六個方面,秉承“藝術潤心、文化潤人”思政育人理念,著力培養具有濃厚藝術氣質、影視職業素養、深厚家國情懷,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專業群課程思政建設形成的運行機制如圖1所示:

圖1 專業群課程思政建設運行機制
廣播影視節目制作專業面向影視傳媒行業輸出專業人才,如何提高影視作品審美,挖掘文化自信,提高新媒體時代影視工作者的整體素養,是關鍵問題。[3]針對課程思政建設需要解決的問題,廣州城市職業學院采取以下方法。
1.發揮黨建和高水平人才引領作用提升團隊課程思政建設能力
專業群所在的藝術設計學院黨總支和教工黨支部通過“三會一課”定期組織黨員和全體教師學習黨的最新理論,領會黨中央有關精神,從黨團員教師做起,切實落實到行動中,共同推進課程思政相關理論學習和實踐。
通過名師指導全體教師講好身邊故事,提高認識和站位。發揮黨員中的全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南粵優秀教師、廣東省技術能手、廣東省高等職業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以及高層次校外兼職教師、客座教授、企業一線技術能手作用,組織教師學習“黨的二十大政策熱點與教育部人文社科省社科課題選題與申報高端論壇”,到武漢大學參加專題培訓班,領會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國家課程思政教學團隊負責人傳授經驗,全國模范教師、思政課教學名師分享課程思政建設案例。
2.運用專業群新聞傳播類課程功能傳播時代好聲音
專業群與翼狐設計教育資源庫合作,在智慧職教平臺上建設廣播影視節目制作專業資源庫,由廣州冠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與廣東省電影行業協會支持建設,現有微課264門,素材654條。依托資源庫,專業群采取分層分類指導的方式推動課程思政教學內容規范化。
專業群的平臺課程如《創意寫作》《攝影基礎》《動態影像技術》等借助與廣州市禁毒辦、廣州青年報、廣州廣電傳媒集團等單位的校政企媒合作,引導學生傳播身邊榜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用新媒體講好廣州故事和中國故事,為專業群各類各門課程思政建設做出示范。
專業群的專業核心課程《新媒體制作技術》《網絡新聞采訪與寫作》《數字攝像技術》等通過城市形象宣傳微電影、紅色文化和鄉村振興主題宣傳等真實生產實踐項目,提升師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的認識。
專業群的專業拓展課程《四書五經導讀》傳授修養修身的儒家經典理論與人生智慧,《非遺與新媒體》《嶺南實物設計制作》引導學生領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培養學生文化自信。
3.參與社會服務和產業發展提升課程思政建設質量
專業群通過與企業共建校外課程思政基地,舉辦以“發現身邊之美”為主題的廣州(國際)城市影像大賽,吸引全國百所高校和海外青年學子參與大賽“紅色印象”“城市印象”“高質量發展”“超高清視頻”“兒童電影”賽道影視創作,提高影視素養,用優秀作品記錄美好新時代。師生參與主旋律電影拍攝、“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鄉村振興·共同富裕”主題的農創產品包裝設計服務和農產品網絡直播帶貨、“青少年毒品預防數字化平臺”短視頻創作、“青春白云”共青團白云區委微信公眾號運營等社會服務中,用眼、用耳、用心去直觀了解“三農”和鄉村振興宣傳等工作的意義。
1.結合專業核心課程開展課程思政研究和實踐
教師團隊申報的《傳播榜樣力量,激勵學生成長——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創意寫作>課程思政案例》在廣東高校學生工作案例評優活動中獲得優秀獎;教師結合這門課程出版書籍《當創意寫作遇見新媒體——我們如何構建和傳播中國故事》引導學生認識課程思政的意義。與《太陽升起的時刻》制片方廣東盛視文化影視有限公司合作組織學生赴橫店影視城參與電影拍攝、宣發工作,影片被廣東省文聯推薦參評獲得廣東省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電影作品。
2.師生參與思政主題活動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師生申報《“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新時代粵文化美育數字創新與傳播》《“愛鄉愛國,文化自信”—新時代嶺南鄉土史的數字化資源開發與傳播》獲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科技創新戰略“攀登計劃”專項資金立項;《山川方物——設計、教育、傳播賦能鄉村振興》獲得2023年第九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廣東省分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公益組)銀獎;《大嶺古村藝術美育創新實踐調研報告》獲得第十七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超高清新場景應用調研報告》獲得2022年廣東省“立志·修身·博學·報國”主題教育系列活動社會實踐調研類三等獎;評論作品在2022年第七屆廣東高校網絡文化媒體展示活動之“粵易文化”網文作品展示活動榮獲二等獎和三等獎;學生高麗梅獲評為2022-2023年度“廣東省優秀學生骨干”。
黨的二十大要求深化教育領域改革創新,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承擔著我國發展全面教育的重要任務,而且是發展高質量教育根本性保證。因此高校應提升專業課教師對課程思政的價值認同、完善和創新課程思政建設體系、優化和整合思政教育資源、在頂層設計上完善相關配套制度政策、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評價系統。[4]
課程思政建設“課程”是教育的基礎和前提,“思政”是教育的重點和關鍵。[5]
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廣播影視節目制作專業群課程思政示范團隊建設得到學校立項支持。團隊推動專業群的廣播影視節目制作專業確立學技從德,守正創新的課程思政目標,在微電影創作等專業課程中融入家國情懷、紅色傳承、文化自信、社會責任等思政元素,在影視新媒體工業全流程教學之中實現思政全方位育人;網絡新聞與傳播專業積極探索建設基于全矩陣的“三線通聯、雙向融合、一專多能”課程思政教育模式;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積極探索專美結合的課程思政建設方式,讓學生認識到如何通過好的文創產品傳遞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器物之美、精神之美、價值之美,成為中國優秀文化的創造者和傳播者;廣告藝術設計專業注意引導學生分析當代各種廣告現象,培養學生學習與創新能力,把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聚焦在用中國設計、中國表達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課程思政往往采取隱性的形式,滲透于專業課的教學過程當中,課程思政要求教師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將價值育人融入知識育人的過程。[6]
專業群在人才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要認真梳理總結課程思政實踐經驗,編制影視、藝術、傳播類不同類別準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指南。如短視頻、微電影創作類專業課程,注重融入家國情懷、紅色傳承、文化自信、社會責任等思政元素,通過《視聽語言》《劇本與分鏡頭》《新媒體短視頻創作》《微電影創作》等專業課程,在影視新媒體工業全流程教學之中實現思政全方位育人。
推動在教學全過程中融入科學精神、美育精神、工匠精神、職業精神和當代精神。《嶺南實物設計與制作》《平面廣告設計》等藝術設計類課程通過藝術考察和藝術創作實訓引導學生走進文化博物館,了解館藏文物背后的故事,強化美育與思政教育結合讓學生在感受、體驗過程中提高審美力,激發創造力,認識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心靈,進而形成傳播中華文化魅力和風采的動力。
媒體融合是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改革的重要內容,呈現出“多屏互動”新趨勢、“融媒節目”新業態。在此背景下,廣播影視節目制作專業的建設必須在職業面向、人才培養規格、典型工作任務和課程體系等多個維度積極應變。[7]
通過廣州城市影視傳播職教集團年會、“麓湖峰會”、廣州(國際)城市影像大賽等活動和平臺,廣州城市職業學院一方面向教育領域國內外同行、相關行業企業共同展示交流課程思政建設成效,同時引導學生參與主旋律電影拍攝、挖掘記錄和傳播非遺文化傳統技藝、用新媒體傳播中國故事。學生創作的網絡熱點新聞評論被人民日報、新華網、中國青年報、南方日報、廣州青年報等主流媒體轉發。運用學校每年舉辦的“工匠技能活動周”及團委和學生社區活動,舉辦“禁毒反詐短視頻”創作比賽和“我身邊的雷鋒”攝影短視頻比賽,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好人好事,用專業技術制作宣傳品傳播正能量。學生通過影視創作實踐認識社會、認清自己身上擔負的歷史使命。
廣播影視節目制作專業群要推動團隊建設方案納入二級學院重點建設工作進行督辦,團隊成員由專任教師、思政課教師、思想政治輔導員及外聘專家、教師組成,同時與學校學校其他二級學院開展合作,確保團隊建設與專業群建設同向同步,保證課程思政建設質量。
課程思政建設要落實到每個專業每門專業課程,實現課程思政建設資源共享、校內外課程思政基地共建。以高水平學校和高水平專業群建設中的師資建設經費作為團隊建設的主要經費支持和保障,省市和校級課題、案例等成果對應專業群各項任務及各項目研究經費可以保障課程思政整體建設經費。
基于講好中國故事的理念,有利于廣播影視制作專業群聚焦紅色資源保護、鄉村振興、中華優秀文化傳播、優秀兒童電影創作等重點領域,實現課程思政建設總體目標。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廣播影視節目制作專業群課程思政實踐為高職院校提供了可參考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