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婉鈴 范楷
2020 年,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啟動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中央財政每年安排20 多億元轉移支付資金支持省、市、縣培育高素質農民,在提升農民技術技能水平、產業發展能力和綜合素質素養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的實施范圍已覆蓋全國37 個實施單位的2034 個農業縣(市、區、場),培育出的高素質農民隊伍壯大、年齡下降、學歷提升,“有人種地、有人興村”的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隨著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加快,農民的經營理念逐步增強,資金需求已不局限于傳統種植,呈現出多元化趨勢。但由于農民缺合格抵質押物和便捷信貸渠道,金融機構缺信用信息、缺評價體系等原因,農民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2023 年全國高素質農民發展報告》顯示,2022 年,52.34%的高素質農民有貸款需求。其中,86.76%的高素質農民成功獲得貸款,比2021 年提高了13.78 個百分點,獲得貸款的占比大幅增加。在有貸款需求的高素質農民當中,只有19.06%的貸款需求滿足程度超過2/3,26.12%的貸款需求滿足程度為1/3~2/3,41.59%的貸款需求滿足程度不足1/3。高素質農民貸款滿足程度依然偏低,亟待進一步加大對高素質農民的金融扶持力度。
為助推破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難題,2021 年,農業農村部發布《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活動的通知》,組織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活動(以下簡稱“信貸直通車”),打造“主體直報需求、農擔公司提供擔保、銀行信貸支持”直通車服務模式。同年《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關于開展高素質農民專項信貸服務活動的通知》發布,專門面向高素質農民開展專項信貸服務活動。“信貸直通車”活動開展以來,政策覆蓋面不斷拓寬,重點領域專項服務不斷強化。支持對象從以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主逐步覆蓋高素質農民、種養大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業企業(含國有農場)等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如何讓高素質農民順利搭上“信貸直通車”?主要做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農業農村部于2021 年推出這項金融支持三農的利好政策,各省各縣(市、區)農業農村部門立足實際需要,積極動員部署,采取培訓會、推進會、線上直播等多種形式,組織各類農業經營主體了解金融知識、申報融資需求。通過“信貸直通車”平臺,審核身份基本情況、貸款用途、用貸額度等信息,匯集家庭農場、合作社、種養大戶、農業企業等涉農主體在金融服務方面的需求。農業農村部對各省上報的新型經營主體數據、貸款需求信息按周開展調度監測。符合條件的高素質農民由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提供擔保服務,并對接銀行發放貸款,給予額度、期限、利率合理優惠。
高素質農民開展專項信貸服務活動由“云上智農”平臺提供數據支撐,參加過高素質農民培育并已錄入農民教育培訓信息管理系統的學員均可以在云上智農APP首頁通過“高素質農民專項信貸申請入口”填寫金融需求信息、基礎信息和經營信息,如“貸款申請金額”“資金用途”“是否有可提供的抵押擔保”等。通過高素質農民主體基本信息、產業規模、培訓需求、年產業值等信息對“信貸直通車”主體有效增信,為提升授信額度和做好貸后管理提供有力支撐。截至2023 年12 月31 日,通過高素質農民專項信貸服務活動累計申請貸款20.27 萬筆,申貸金額485.07 億元,核驗匹配筆數18.11 萬筆,核驗匹配率89.34%。信貸申請推送金融機構辦理筆數20.02萬筆,金融機構辦結11.39 萬筆,辦結率56.89%。實現授信9.09 萬筆,授信率79.81%,授信金額達到257.15 億元。引入農業發展資金活水,切實有效助力高素質農民補充生產流動資金、進行固定資產投資。
農業農村部每年下發關于做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的通知,面向高素質農民培育對象全面開設綜合素質素養課程,明確要求將“金融信貸保險”納入培育內容。農民教育培訓信息管理系統后臺顯示,自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實施以來,“農村金融擔保”“信貸融資”等相關課程的培訓班及培訓人數基本呈逐年上升趨勢,高素質農民對“農村金融擔保”“信貸融資”方面的需求正逐年增長。
2021 年以來,各地積極響應農業農村部部署要求,制定信貸服務方案,發布通知、建立體系、開發產品、匯總審核、發放貸款,在助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很多實踐經驗。
發揮制度優勢,做好頂層設計。河北省農業農村廳與河北省農業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發揮雙方聯動支農優勢,發布《關于加強高素質農民融資擔保服務的通知》,面向高素質農民中的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小微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行優惠擔保費率,建立“綠色通道”,提高放款效率,及時快速滿足高素質農民的融資需求。青海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省農牧業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印發《關于開展高素質農牧民專項信貸服務活動的通知》,組織開展高素質農牧民專項信貸服務活動,進一步加大對全省參訓高素質農牧民群眾金融扶持力度,促進農牧民創業增收,農牧民教育培訓工作提質增效。
開展專項活動,開發專題課程。山東省農業農村廳與山東省農業發展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面向各市農業農村局和省農擔公司各市管理中心下發《關于開展農民專項信貸服務工作的通知》,要求組織各培訓機構在高素質農民培訓班上加強相關惠農政策宣講,加大信貸直通車——高素質農民專項信貸”服務活動、山東農擔“客戶直通”金融助農服務活動兩項農民專項信貸服務工作的宣傳力度,讓廣大高素質農民知曉活動內容,符合條件的積極進行申請,助推現代農業發展。江西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為高素質農民培育開發專題課程,從農業融資渠道優選、農業融資應知應會、農業融資注意事項等方面,結合農業生產場景進行詳細講解,樹立“新農人要貸款,有困難找農擔”的理念。在江西全省開展省縣(市、區)各級聯動、線上線下聯動、課前課中課后聯動和內宣外宣聯動,確保高素質農民專項信貸服務活動的金融擔保支持落地見效。
支持綠色項目,開展針對性評估。賈書鴻是高素質農民培育的學員,曾于2020 年參加河北省農業經理人高素質農民培訓班,完成了為期15 天的線上線下融合培訓。賈書鴻所經營的公司主營苗木、農作物種植及無害化收集轉化為資源利用等業務。2023 年,公司為完成合同、保證正常生產,需4000 余萬元資金購入一批苗木,通過資金自籌,仍存在2300 萬元的缺口。作為高素質農民培育學員的賈書鴻通過“信貸直通車”申請貸款,永清農商銀行(永清縣農村信用聯社股份有限公司)秉承著支持綠色環保項目,促進節能減排的方針,對其申請的2300 萬元金額全部授信,遠遠超過通知文件中貸款額度,這是高素質農民授信額度里最高的一筆,有效緩解了小微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培養高素質農民是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基礎,強化金融支持是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的有力保障。下一步,還需持續加大金融助農力度,讓廣大高素質農民享受到更有效、更便捷、更精準的金融服務。一是科學創設惠農政策,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體系,加大對高素質農民的政策傾斜力度,為保障高素質農民產業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助力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二是深化政銀擔企合作,政府引導與市場化運作協同推進政策落實,形成多渠道融資、全方位聯動新格局。不斷拓寬高素質農民融資渠道,進一步暢通專屬綠色通道,切實增加信貸資金供給。三是創新信貸服務模式,加強涉農數據共享,應用大數據服務精準授信,建立在線化、標準化、便捷化的信貸服務模式,提高信貸投放效率,降低金融服務成本,讓數據多跑路,農民少跑路。四是加強培育跟蹤服務,持續組織專題培訓活動,邀請政府、銀行、擔保等專業人員解讀“信貸直通車”等金融支農政策,積極組織參與“信貸直通車”支持高素質農民信貸服務專項行動,培育一批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綜合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多渠道全方位立體式宣傳,復制推廣有效做法和寶貴經驗。

?銀行工作人員上門了解農產品生長銷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