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琴
中鐵二十一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甘肅 蘭州 730000
EPC項目是指承包方受業主委托,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等實行全過程或若干階段的總承包。EPC模式下,建筑工程項目的設計、采購和施工等環節得到有效整合,總承包商承擔了項目的主要責任,通過對各環節的合理安排,實現項目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當前,建筑市場EPC模式雖然“炙手可熱”,但不可忽視有相當數量的EPC項目不是真正意義上的EPC;項目業主存在“家長式”作風,不愿意“放權”總承包單位;由于相對落后的管理理念,片面理解EPC 管理為傳統施工總承包與設計、采購的簡單疊加,導致招標文件編制不規范,施工合同計價約定不明確、合同風險分攤不準確、發包人的需求不完整等現象使得總承包單位難于進行有效的管理,造成資源浪費,效益流失;本文以案例項目的CFG樁施工為例,探討當下EPC項目的成本控制。
某EPC總承包項目,工程所在場地較開闊,地勢總體南高北低,東西向較為平坦,高程高差約25m。
根據勘察報告場地地基綜合評價,擬建場地地層特征及物理力學性質如下:
1.1.1 素填土層。厚度較小,土質不均勻,不宜用作天然地基。
1.1.2 黃土狀粉土層。厚度較小,局部缺失,土質較均勻,具濕陷性,不宜用作天然地基。
1.1.3 角礫(1)層。分布于整個場地,分布連續,厚度大,承載力較高,工程性質良好,可作為擬建筑物基礎的持力層。
1.1.4 粉土層。該層在場區內分布較連續,層位較穩定,但厚度變化大,土質較均勻,無濕陷性,呈中壓編性,稍濕-濕,中密狀態,物理力學性質一般,可作為擬建筑物基礎的下臥層。
1.1.5 角礫(2)層。分布于整個場地,分布連續,厚度大,承載力高,工程性質良好,密實程度高,土體顆粒級配良好,可作為擬建筑物基礎的下臥層[1]。
根據場地工程地質條件、擬建物特點等進行綜合分析,場地內高層建物地基擬采用CFC樁復合地基,樁端進入角礫層(2)不小于600mm,角礫層(2)局部含粉土及細砂透鏡體,樁端不可落于粉土及細砂透鏡體上,必須穿透透鏡體,進入穩定的角礫層(2)中。
本工程地基采用素混凝土剛性樁(CFG)復合地基,樁間距3000mm,正方形布樁,樁長15.0m,且樁端進入角研層(2)層不小于600mm,采用機械成孔,樁徑600mm,工程樁混凝土強度等級C30。
1.3.1 案例工程使用項目(EPC)總承包制式合同,“本合同價格約定為承包人投標中標價也是EPC單位項目投資管理目標。除根據合同約定的變更外,合同總價不作調整”。
1.3.2 合同約定“最終工程結算價以發包人委托的第三方審計單位出具的審計報告為準”。合同談判期間,發包人與承包人就“總價合同”理解上存在偏差,為此協商約定“單獨簽訂結算協議,作為該EPC合同的補充協議”。
1.3.3 補充協議中合同價款形式約定為“暫定總價合同”,與EPC總承包模式中“固定總價合同”有了本質的區別。
補充協議約定了建筑安裝費用的計價依據以及人工費及材差調整原則為“工程量據實結算,依據雙方共同確認的綜合單價、合同及本協議相關條款進行計算”。設計變更、現場簽證費用按發生當期價格計價,計入結算價。
1.4.1 施工機械選擇。
(1)通過分析對比,旋挖樁機施工速度快,精度比較高,可以適用各種地層,在同一個樁施工過程可以全部由旋挖鉆機完成,不需要選用其他機械配合成孔;但由于旋挖鉆機鉆進速度快,主要靠切土鉆進,孔壁護壁同比鉆、沖孔樁要差,特別在填土和軟土地層,塌孔和縮徑容易發生。
(2)長螺旋穿透力強,穩定性好,鉆機采用的是建筑機械的穩定性底盤,具有重量穩定、支撐牢固等特點,能夠在較為復雜的地質環境下穩定作業。
通過案例擬建場地地層特征及物理力學性質分析,并結合試成孔情況,選擇以旋挖樁機施工為主,部分樁位采用長螺旋配合引孔的方式進行CFG樁施工。
1.4.2 混凝土消耗情況統計分析。隨意選取其中一幢樓,結合施工現場相關資料,分析CFG樁灌注混凝土消耗情況及充盈系數詳見表1。

表1 CFG樁灌注混凝土消耗情況及充盈系數統計表
綜上所述,CFG樁旋挖成孔后混凝土實際充盈系數為1.46,比定額充盈系數1.156超出混凝土量為195.93m3,超出比例為34.89%。
1.4.3 CFG樁施工過程成本控制。CFG樁施工時,從施工機械的選擇、施工工藝確定、原材料及配合比的選用,以及施工過程中各要素的標準化執行,進行成本管控,但是通過對比分析混凝土的超耗是成本增加的關鍵。根據《×××省建筑與裝飾工程預算定額》中旋挖樁機成孔灌注樁混凝土含量為1.156,與1.4.2中統計數據進行對比,CFG樁旋挖成孔后混凝土充盈系數遠大于預算定額中規定的充盈系數[2]。
(1)《×××省建筑與裝飾工程預算定額》章節說明:“井樁混凝土的充盈系數與實際不同時,可進行調整”。
(2)案例工程“補充協議”作為總承包合同的組成部分,約定“工程量據實結算”。
(3)施工過程中在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及第三方造價咨詢單位的見證下進行孔深的量測,混凝土澆筑時及時簽認實際灌注混凝土數量。
(4)合理、科學的進行井樁混凝土充盈系數的測定,為后期工程計量提供依據。及時邀請建設單位、監理單位的現場負責人對現場混凝土充盈系數1.46予以確認。
EPC項目成本管控應從EPC合同簽訂、設計、施工、分包管理等全方位、全過程進行管控;應提前介入、全員參與、切合實際、貫穿始終、分類管控。
2.1.1 EPC項目成員較多,牽頭單位應注重聯合體協議簽訂,協議要詳細約定各方的工作任務、權利、義務;預判可能遇到的風險并約定風險應對方面的責權利。
2.1.2 在招投標階段應對合同中存在的風險提出預警,以及對不利條款提出質疑,為合同的簽訂爭取有利條件。合同簽訂前積極與各方進行溝通,主動收集招標文件、可行性研究報告、地勘、設計等資料,從中提煉出合同談判的依據;做好一次經營,并且為后期二次經營創造有利條件。
2.1.3 合同談判階段,明確合同范圍及內容,按照標前策劃做好合同規劃。合同各方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工作時間節點、工作深度、費用劃分等予以明確;對可調價格范圍、價格調整方式、價格調整依據以及變更范圍、變更方式等明確約定,規避工程項目在實施過程的造價風險[3]。
2.1.4 規避合同隱藏的風險,如“包括但不限于”、“施工方案不能作為結算依據”、“措施費包干”、“總價下浮XX%”等字眼,涵蓋了較大的風險,應盡量規避。
本案例項目前期在合同談判階段承包人就“總價合同”概念與發包人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合同談判階段提出異議并進行商榷,最終簽訂了工程量據實結算的補充協議,為項目創效提供了前提條件。
2.2.1 充分利用EPC項目的優勢,注重管理環節的精細化管理,通過優化設計方案、優化施工方案“雙優化”降低成本。
2.2.2 注重限額設計,在施工圖設計階段,應以項目總投資為控制目標,依據設計造價控制指標進行限額控制,確保各專業施工圖預算均低于造價限額,規避施工圖預算超概算風險,更好地進行造價管控。
2.2.3 在滿足運營要求的前提下,控制設計變更(業主原因除外)的發生,防止超出合同固定總價。
2.2.4 EPC項目總承包單位涵蓋設計、施工、物資采購的管理工作,在施工前應精心組織施工策劃,施工過程中應合理進行人、材、機等資源配置,加強穿插、流水施工,在確保定期完成施工任務的前提下,避免由于窩工、資源配置過剩等現象造成效益流失。
2.2.5 實施過程中應按合同要求的時間節點及時進行簽證、認質認價、工程量簽認等資料的簽認工作;積極與建設單位及監理單位溝通,明確各單位現場簽認人員的權限,并在事實發生后及時進行有效簽認。
2.2.6 總承包單位在施工過程中應注入新工藝、新方法,比如BIM技術的應用、智慧工地的應用等。加強管理人員成本管控知識的學習,提高管理人員成本管控意識,采取有效的考核機制提倡全員參與項目成本管控,以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
2.3.1 EPC項目的合同價是最高控制價,需在整個項目管理周期內保持簽證、索賠、設計變更、認質認價、計價結算等資料的合規,規避結算核減風險[4]。
2.3.2 總承包單位在分包單位管理過程中應有效地進行風險轉移,采取風險共擔原則,將EPC合同的相關風險條款轉移至分供單位。
2.3.3 針對EPC項目的特點,配備、培養協調能力強的項目人員,加強外部關系溝通,提高建設項目成本管控的執行力。
本案例項目在設計階段充分利用了天然的地基承載力,結合現場實際設計樁基為成本較低且施工工藝簡單的CFG素混凝土樁,既滿足了設計適用功能,又合理控制了造價。在施工階段進行多方案對比分析,確定以旋挖樁機施工為主、部分部位長螺旋配合引孔的施工方案;施工過程中實測確定充盈系數并及時進行實際施工量的簽認工作,為過程計量提供了依據,降低了結算核減風險。本案例工程通過設計-采購-施工全過程的成本測算對比分析,進行設計、施工方案雙優化,通過全過程的成本管控,實現了降本增效。
EPC項目成本管控貫穿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全過程,對企業的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企業要適應當前環境下的EPC 建筑模式,就要與時俱進,采用先進的信息化管理模式,進行全過程成本管控,開源節流降低項目成本,實現企業收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