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光
(云南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加快數字化發展和數字建設已經成為各行業發展的新導向。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作為建筑業數字化建設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依托于BIM 技術的BIM 正向設計是建筑業數字化建設的關鍵。它可以有效提高建筑設計的效率和質量,優化設計方案,降低建設成本,有助于推動建筑業的數字化轉型和升級。因此,探討BIM 正向設計的優勢及其面臨的挑戰,對于加快建筑業數字化發展、推動建筑產業數字轉型升級以及BIM正向設計的推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BIM 正向設計是相對于“BIM 逆向設計”而提出的[1]。在傳統的設計模式中,一般以二維出圖為導向,先完成二維圖紙的繪制,再利用BIM 技術介入輔助設計和二次開發,檢驗設計成果和確保圖模一致性,簡而言之就是“先出圖,后建模”。一般將上述方法稱之為“BIM逆向設計”[2]。在“BIM 逆向設計”模式下,BIM 技術多為驗證二維設計和二維圖審服務,其本身的優勢并不能完全發揮,設計效率和設計質量不高,設計缺乏全壽命周期視角。基于以上模式的缺點和不足,一種克服以上硬傷的設計模式——BIM正向設計應運而生。
BIM 正向設計是以BIM 模型為設計核心,通過BIM技術完成設計工作并形成設計成果文檔的設計模式[3]。 BIM 正向設計要求設計師直接在BIM 模型中表達設計意圖,并將問題前置化,實現多專業協同設計和數據共享,以達到生產力的釋放和生產方式的轉變。
相較于傳統二維設計,BIM 正向設計的設計意圖表達更直觀,設計流程更簡潔,設計質量和效率更高,多專業協同程度和信息共享程度更高,設計成果的呈現形式更豐富,一定程度上能夠節約設計成本。 BIM 正向設計具備傳統二維設計所不具備的優勢,其要求也自然水漲船高。圖面表達規則不僅繁雜而要求更為嚴格,各專業之間的協同緊密程度要求也更高,對設計師的設計經驗和軟件操作能力的要求也自然提高。
BIM 正向設計還提倡集成化設計,以BIM 模型為核心數據源,項目的不同階段均可圍繞同一BIM 模型進行,實現方案優化、自動化出圖、一模多用等目標,實現設計與施工、運維等各個階段的緊密銜接和信息傳遞,推動建筑業數字化發展。
BIM 正向設計是BIM 技術的核心應用之一,與傳統二維設計模式相比,其具有明顯的優勢,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
在傳統的設計模式中,設計流程相對分散,各專業協同設計緊密程度相對較低,圖像與模型的關聯性較差,設計意圖表達不直觀,在普遍高壓縮的設計周期中,設計師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集中在制圖和修改工作上,且BIM 技術的介入也多為管線綜合服務,其本身的優勢所起的作用不大,這些難免會造成設計的隱形問題難以發現,項目后期的各種風險也會隨之增加,項目進度和質量也將受到影響。
BIM 正向設計則可以彌補以上存在的不足,避免類似問題的出現。盡管BIM 正向設計的設計流程與傳統二維設計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但其要求設計師直接在三維模型中表達設計意圖,是對傳統“2D-3D-2D”設計形式的整合,即“3D-2D”[4]、。在這種設計形式下,不僅設計效果可以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而且圖紙與模型的關聯性還很高,設計錯漏的修改和完善只需在三維模型中進行,有效減少二維制圖的反復性勞動,實現自動化出圖和一定程度上的圖紙合規性自動化審查,這對于目前的圖紙審核是非常有利的。
此外,BIM 正向設計是整體化的設計。BIM 正向設計是以BIM 模型為設計的核心,進行高精度的多專業協同設計和實時協調,并基于BIM 技術三維可視化進行各種模擬和分析,將設計問題甚至項目后續問題前置化,提高創造性和生產力的同時還能達到數據信息的深度集成,彌補二維設計存在的設計盲區,減少設計錯誤,提高設計效率和質量,徹底解決專業沖突和圖模一致性等問題,從而減少設計返工甚至是后期的設計變更等問題的出現,提高項目的完成度和精細度。可以說,BIM 正向設計實現了傳統二維設計的設計流程進一步整合,克服了傳統二維設計工作比較離散和繁瑣的缺點,加強了各專業間的協作和數據交流以及資料交換,以整體性的視野完成項目的設計工作。
信息孤島或者信息的不對稱,是以二維出圖為導向的傳統設計模式一直存在的弊病。在傳統二維設計模式中,導致信息孤島出現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在傳統二維設計模式中,各專業的工作相對獨立,協同程度不高,難以有效地共享和傳遞設計信息;以線條和圖層為主的CAD 圖形作為設計載體,往往容易造成設計意圖表達不清晰或者存在主觀理解的偏差;資料互提或信息傳遞程序冗雜,數據信息管理形式相對單一,導致信息的傳遞和反饋存在一定的延遲;BIM 技術在設計中實時協調的優勢并未發揮,其本身僅作為驗證設計和管線綜合服務的工具等。以上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了信息孤島的出現。
基于BIM 三維可視化,實現實時協調和深層信息預留和集成的特點,BIM 正向設計可以打破傳統二維設計模式存在的信息孤島。三維可視化的設計意圖表達和多樣化成果展示,可以讓各專業之間或者非專業人員更好的理解設計意圖,一定程度上打破信息壁壘;多專業化集成化的BIM 模型建立,讓BIM 模型成為一個信息綜合體,通過共享BIM 模型,設計團隊可以實現實時的協同設計和溝通,有效地促進信息交流和資料交叉,實現更高效的協同配合,提高設計效率和質量,打破不同專業之間存在的數據孤島和信息隔離;BIM 正向設計基于參數化建模的特點,可以將設計信息嵌入到模型中,實現了設計參數和數據的關聯和自動化更新。BIM 正向設計是BIM 技術在設計階段的正向應用,這使得BIM 本身的優勢可以得到充分發揮,通過BIM 正向設計可以打破傳統設計模式存在的信息孤島,實現信息共享。
BIM 正向設計以BIM 模型為設計核心,提倡服務于項目全生命周期的設計理念,以期達到真正意義上的BIM設計,這與建筑業數字化發展的要求不謀而合。
目前,BIM 技術在我國已經進入了“深化融合階段”[5],在國家政策的主導下,建筑業數字化發展已經成為必然。而BIM 正向設計,作為BIM 技術的核心應用之一,是實現項目全壽命周期數字化的第一步,也是實現建筑業數字化發展的關鍵一部,推進BIM 正向設計對于對推動建筑行業數字化具有重要意義。
盡管BIM 正向設計具有很多明顯的優勢,但在應用和推廣方面其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主要如下:
傳統的二維設計模式擁有完善的設計流程和圖像表達,設計體系相對已經很完善和成熟,不論是行業還是市場都已經適應了這種設計模式,而BIM 正向設計之所以推進困難,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完善的設計體系。
與傳統二維設計模式相比,BIM 正向設計的設計載體、制圖原理不同,設計流程有所差異,協同方式和協同緊密程度不同,資料共享方式和成果交付不同,設計體系也自然會不同,而傳統的粗放型設計體系儼然不適合高要求高精度的BIM 正向設計,因此BIM 正向設計的進一步推進需要構建起合適的、完善的設計體系。
要構建起適合BIM 正向設計的設計體系,需要國家的政策支持和引導,需要行業的不斷實踐和探索,需要企業在技術和管理方面不斷完善,需要從業者具備過硬的專業素養以及轉變觀念認知。總之,構件起完善的設計體系,是推進BIM 正向設計的關鍵,這需要國家、行業和從業者等的共同努力,將各個關鍵環節聯動起來,這樣才能實現更好的BIM 正向設計,推動行業數字化發展。
目前為止,國家已經陸續出臺了7部BIM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也在增加和完善。然而,這些規范和標準多是基于二維圖像表達而編制,服務于傳統設計模式,適用于三維設計的技術規范和標準還有待編制和完善。
此外,國內也缺乏統一的BIM 數據交換標準。盡管國產BIM 軟件已經相對成熟,但不同廠商同類型BIM 軟件之間的數據交換存在一定障礙,甚至某些BIM 軟件對自家以外的數據標準并不兼容,對國際BIM 數據交換標準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的兼容程度也有限,這對于通過國產BIM 軟件實現BIM 正向設計是不利的。目前國內缺乏成熟度高和專業性強的綜合BIM軟件,BIM 正向設計的實現通常以國外的Autodesk Revit 軟件為主,但其與國內環境存在差異,某些設計或技術的實現需要國產軟件參與,而在這個過程中往往需要經歷繁瑣的數據轉換,數據轉換過程中也容易出現數據丟失或者部分數據無法識別,這對多專業協同和設計精度要求較高的BIM正向設計也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BIM 正向設計的推進,針對性的技術規范和統一的數據標準必不可缺。
項目的交付模式也是制約BIM 正向設計進一步推進的原因之一。傳統的項目交付模式,如DB(designbuild)模式,DBB(design-bid-build)模式等,項目各方往往責任和分工相對清晰,合同也較為明確,技術和管理也較為成熟。而BIM 正向設計的推進,不僅需要大量的成本和技術投入,對項目的勘察設計甚至總體效益提升還不明顯,在此前提下設計單位更愿意采用傳統的設計模式,盡管這樣會使項目總體的開發成較高,開發周期較長。且在傳統的項目交付模式下,設計單位所得的利益比例基本固定,而BIM 正向設計的應用,意味著同等條件下設計單位的收益將會減少,BIM 正向設計的推進自然會受到阻礙。
因此,BIM 正向技術的順利推進,需要合適的項目交付模式。通過項目交付模式的創新和升級,保證設計單位在BIM 正向設計下獲益增加甚至項目各方均有所獲,那么順利推進BIM正向設計自然不成問題。
相較于傳統二維設計模式,BIM 正向設計的實現需要設計方投入更多的成本,雖然BIM 正向設計在某些方面的效率提升遠超傳統模式,但總體效率提升還是不理想,甚至不如二維CAD設計模式。目前,實現BIM正向設計的主體是設計方,但設計方在傳統的項目交付模式下所得利益有限,而BIM 正向設計的推進,業主和施工方所得利益提升明顯,設計單位卻不是關鍵獲益者,設計方推進BIM 正向設計的積極性自然不佳,BIM 正向設計自然難以更進一步[6]。因此,利益的分配情況是制約BIM正向設計推進的原因之一。
BIM 正向設計的推進,設計方既是實施主體,又是實施的源頭,而調動設計方推進正向設計的積極性,利益分配情況是關鍵。只有保證設計方在實施BIM 正向設計中所得收益合理甚至有所增加,BIM 正向設計的推進才得以順利進行。而利益的重新分配,需要市場和行業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國家的政策支持。
BIM 正向設計之所以推進困難,人才和技術的制約也是其中原因。目前,國內同時具備豐富設計經驗和精通BIM 軟件的人才少之又少,而培養合格的人才不僅需要時間和成本,更需要大量項目的實踐和經驗總結,這對于提升設計方的經濟效益是不利的。由此可見,人才也是關乎正向設計的進一步推進。
除人才外,技術也是BIM 正向設計實現的關鍵。三維設計意圖的表達是通過BIM 平臺實現的,而BIM 平臺以軟件為主。目前市場上的BIM 軟件還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全專業集成設計,如結構專業的結構計算模型與BIM 協同設計模型相對獨立,電氣專業某些部分難以在BIM 模型中集成,因而全專業協同設計的實現將受到限制,管理上的實時協調也比較困難。此外,想要彌補BIM 正向設計在總體設計效率和圖像表達上的短板,也需要大量的技術投入。可以說,技術是實現BIM 正向設計、實現智慧建筑的根本。
BIM 正向設計的提出及推進,有效地解決了傳統二維設計模式存在的諸多問題,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BIM 設計,為建筑業數字化轉型和數字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然而,BIM 正向設計是基于BIM 翻模應用模式的不足和局限性而提出的,其仍然以二維圖紙為信息載體,仍然服務于勘察設計階段,自動化出圖存在局限性,多專業協同不全面,圖面表達仍需要完善,某些三維表達效果不及二維表達,BIM 技術介入的時機仍然亟待解決,BIM出圖范圍有待研究,全生命周期的BIM設計和實施仍然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而這其中種種無疑與BIM設計的初衷相悖。歸根結底,國內的環境因素和時代的局限性是制約BIM正向設計推進的主要因素。
未來BIM 正向設計將過渡到BIM 設計,項目的設計不再以出圖為主導,而是回歸到BIM 設計的本質,項目各方共同參與,以BIM 模型為核心,貫穿全壽命周期,實現全專業全過程的高度集成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