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湖南省鳳凰縣、貴州省雷山縣地方民間傳統手工技藝——苗族銀飾鍛制技藝,是一種將民族物質與精神文明密切結合的獨特文化,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名錄。
苗族是一個被熠熠銀光所包圍的民族。苗族銀飾在各民族的首飾中首屈一指,其從銀飾的品種、紋飾設計構造到制作組裝都體現出濃郁的民族風格和極高的文化品位。在對外交往中,苗族人民把銀飾作為禮品贈送友人,和藏族的哈達、漢族的珠寶一樣珍貴。
苗族銀飾鍛制技藝以銀料為原料,其制作有30道工序,包含鑄煉、吹燒、鍛打、焊接、編結、鑲嵌、擦洗和拋光等環節。你看,質地堅硬、純凈無瑕的苗族銀飾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多么惹人喜愛啊。
什么,你也想來制作苗族銀飾,但苦于沒有銀料?交給放學君來安排——本期,我們特邀鳳凰縣箭道坪第二小學美術教師、學校非遺傳承展覽館負責人田卿,用錫箔紙代替銀料,手把手教我們制作苗族仿銀發簪(zān)。
【準備工具】
100微米錫箔紙,錫箔紙膠帶,軟鋁絲(0.2毫米、0.3毫米),一次性筷子,斜嘴鉗,尖嘴鉗,剪刀,錐子,細棒(竹簽或毛衣針),泡沫軟墊,尺子,白紙,中性筆芯,鉛筆。
【步驟一】認識發簪
1.發簪由簪身、簪花、吊穗三部分組成。
【步驟二】制作簪身
2.準備一根筷子,將筷子一頭削尖,剪出與筷子一樣長的錫箔紙膠帶,包裹筷子。
【步驟三】簪花制作
3.設計圖樣:在白紙上畫出簪花圖案,3張花朵圖、1張月亮圖。
4.剪刻簪花:把白紙上的簪花圖案用鉛筆用力復印到錫箔紙上并按照圖案外輪廓剪下三朵花型,一個月亮板圖形,用錐子在花心和月亮板圖紙圓圈部分打孔。
5.制作花徑:將鋁絲(0.2毫米)在細簽上纏繞若干圈,大約6厘米長時剪斷鋁絲、取出,即成彈簧型的花徑,按此方法做3根。
6.簪花連接桿:用尖嘴鉗捏住0.2毫米鋁絲前端,繞4~5圈,留12厘米長鋁絲,然后剪斷,做3根。

7.簪花組合:用連接桿把花朵、彈簧花徑串接成立體銀花,在彈簧花徑根部把三朵銀花鋁絲擰成一股,穿過月亮板中心打好的孔內,翻過月亮圖案在背面繞圈固定,為了美觀,要用錫箔紙膠帶覆蓋粘貼固定點。
【步驟四】吊穗制作
8.四門制作:剪出長寬約3厘米的正方形,用鉛筆直接在方形錫箔紙上刻畫設計圖案,用錐子分別在四個角上打孔。
9.鈴鐺制作:取出一張3厘米見方的方形錫箔紙,借助鉛筆削好的一端卷成錐形,用尖嘴鉗將錐形頂端捏平,并用錐子打孔完成。
10.吊鏈制作:取出0.3毫米的鋁絲,在水筆芯上纏繞若干圈,取出筆芯,將鋁絲環拉松,用斜嘴鉗在每三圈處剪斷一次,形成有兩個圈的鋁環,把雙圈鋁環翻開壓平形成“8”字環。把三個“8”字環串成一根吊鏈備用。
11.吊穗組合:在四門吊飾上按自己喜好扣好吊鏈和鈴鐺。其他每個鈴鐺都用兩個“8”字環串接起來。
【步驟五】組裝發簪
12.將鈴鐺、四門吊飾按設計依次穿過月亮板邊緣的小孔并仔細扣緊連接環。然后將簪身粘在月亮部件背面的中間處,并用錫箔紙膠帶固定。
13.“當當當”,苗族仿銀發簪作品完成,驚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