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都有自己喜愛的動物,比如老舍先生愛貓,豐子愷先生愛白鵝,馮驥才先生愛珍珠鳥,這些動物給他們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和“動物”僅一字之差的“植物”,是否也有趣味可言呢?請隨我一起到名家名篇中一探究竟吧!
人們喜歡貓、狗、鳥等動物,通常是因為這些動物比較通人性,能與人進行情感的交流。植物不像動物那樣能表達自身的情感,但它們的外形、習性等特點往往會讓人產生各種各樣的情思。只要我們帶著情思去觀察植物,善于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描寫植物,植物便不再是冷冰冰的,而會被染上人的感情色彩,變得鮮活、有趣起來。
豐子愷《黃山松》一文中有個典型的例子:
黃山松的枝條挺秀堅勁,然而絕大多數像電線木上的橫木一般向左右生,或者像人的手臂一般向下生。黃山松更有一種奇特的姿態:如果這株松樹長在懸崖旁邊,一面靠近巖壁,一面向著空中,那么它的枝條就全部向空中生長,靠巖壁的一面一根枝條也不生。這姿態就很奇特,好像一個很疏的木梳,又像學習的“習”字。顯然,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丘壑中,而一心傾向著陽光。
懸崖邊靠近巖壁的黃山松形態奇特,讓作者聯想到“很疏的木梳”,聯想到“學習的‘習’字”,聯想到“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丘壑中,而一心傾向著陽光”。作者借助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描摹了黃山松的樣子,同時將自己的情思挪移到黃山松身上。
大自然擁有神奇的魔力,創造了許多奇妙有趣的植物現象。比如巴金先生《鳥的天堂》中的那一株大榕樹,無數樹根伸進泥土里,與主干共同支撐起碩大的樹冠,形成了獨木成林的奇妙景觀。植物的妙趣,還可以是人工創造出來的。比如經過設計、加工的植物盆景,特別講究造型藝術,細細品味,頗有妙趣。寫植物的妙趣,應聯系生活發揮想象,側重描摹植物的出人意料之處。
請看季羨林先生《夾竹桃》一文中的片段:
我們家的大門內也有兩盆,一盆紅色的,一盆白色的。我小的時候,天天都要從這下面走出走進。紅色的花朵讓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讓我想到雪。火與雪是不相容的;但是,這兩盆花卻融洽地開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顧而樂之,小小的心靈里覺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季羨林先生家大門內,紅色的夾竹桃花朵像火,白色的似雪,兩種顏色的花朵開在一起。季先生由此情景展開想象——火上有雪,雪上有火,和諧共處。實際上,火與雪是相互對立、不能相容的,雪一旦靠近火,就會迅速融化。季先生發揮想象,寫出了這兩盆夾竹桃獨特的妙趣,讓人耳目一新。妙趣從何而來?一靠觀察力,二靠想象力。
有些植物的生長現象,能讓人不由自主地聯想到人的某種志向。比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寓意高潔;竹子身形挺直,寧折不彎,象征正直……從這些植物身上,我們能夠汲取力量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觀察時,應找準植物特點與人志向的相通之處;描寫時,要緊扣相通之處,調動多種感官,對植物進行生動細致的刻畫。
陳忠實的《一株柳》中有這樣一段話:
這株柳樹大約有兩合抱粗,濃密的枝葉覆蓋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樹蔭;樹干和樹枝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糲而堅硬;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郁,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的感召。
作者先是對柳樹進行細膩的描寫,突出它旺盛的生命力。然后,在結尾寫道:“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的感召。”前文所表現的柳樹特點,與后文所表達的主旨相互契合,值得肯定。透過文字,我們仿佛能聽見這株柳樹堅定的聲音:“環境越惡劣,我便越堅強!”透過文字,我們仿佛還能看見作者驚訝而又敬佩的表情。
大自然中的每一種植物都像一本書,蘊藏著豐富的生物知識。此外,它們的外形特點、生長特性有時還能引發我們的思考,幫助我們獲得人生的啟迪。寫植物的理趣,要找準植物現象和現實生活的聯系,表達你所感悟的道理。揭示道理時,應加強語言的錘煉,力求既有“味”,又好記,用短小精悍的“金句”贏得讀者的好評。
一起來欣賞宗璞《丁香結》中的表達: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著斜伸過來的丁香枝條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結!
丁香結,這三個字給人許多想象。再聯想到那些詩句,真覺得它們負擔著解不開的愁怨了。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嗎?
作者細致描寫了丁香花苞的形態,聯想到盤花扣,進而認同“丁香結”這一說法。丁香結數量多、年年有,作者由此恍然大悟:“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嗎?”這一啟示性語句精練而富有理趣。對于經歷很多坎坷的人而言,這篇文章猶如一道光,能驅散他們內心的陰霾,喚醒達觀的心態。
種類繁多的植物,為大自然增添了獨特的風景,也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趣味。回想一下,哪種植物曾讓你的內心受到過強烈的震撼?請選擇一種植物,寫出植物之“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