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宏濤
(山西呂梁環城高速公路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呂梁 033000)
近年來,超薄磨耗層養護技術作為一種新型道路保養方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傳統的厚度較大的路面養護材料不同,超薄磨耗層養護技術采用特殊材料,可以有效修復路面的微裂縫和輕微損傷,同時提升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文章圍繞實際案例對該項技術具體應用展開探討,并提出相應的優化建議,以促進超薄磨耗層養護技術在道路養護領域的廣泛應用。
呂梁市繞城高速公路主線全長38.188km,全線于2015 年11 月10 日正式通車運營。
該高速公路工程橫貫呂梁山脈,溝壑縱橫、地質復雜,道路上有較多大型貨車通行,不僅交通量大,重載現象也較為嚴重。同時,受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氣候影響,增加了路面出現塊狀裂縫、橫縱裂縫、坑槽以及沉陷等病害的概率,嚴重影響了高速公路的正常通行[1]。坑槽、修補類病害如圖1 所示。文章結合《2021年呂梁環城公司所轄高速公路路面技術狀況檢測評定分析報告》,采用人工調查法全面檢查高速公路病害。

圖1 呂梁環城高速公路橋面坑槽、修補類病害
橫向裂縫貫通瀝青面層,寬度在5~12mm,裂縫間距30~50m。橫向裂縫的產生,主要由于半剛性基層因溫縮或者干縮產生了反射裂縫,在斷裂位置對瀝青造成應力集中,進而反射開裂;部分重度橫向裂縫貫穿瀝青路面,在行車荷載、水以及裂縫部位集中應力的作用下,將會逐步發展為連片坑槽。
縱向裂縫通常出現在行車道輪跡帶處,屬于荷載型疲勞裂縫,其產生原因主要來自車輛超荷載運行。車輛頻繁運行使行車道兩個輪跡帶處瀝青混合料處于疲勞運作狀態,最終導致道路出現不規則開裂的細小裂縫。同時,在車輛荷載作用以及雨水的耦合作用下,輪跡帶部位的細微裂縫將快速延伸、相互連通,最終形成縱向裂縫[2]。此外,隨著輪跡帶上出現較多相互交織的縱向裂縫,會使瀝青混合料破碎,并形成一條縱向破碎帶。
龜裂、塊狀裂縫不僅會出現在輪跡帶處,還會出現在其他部位。由于受到車輛荷載以及大氣環境的作用,面層混凝土會逐漸開裂;改性瀝青混合料局部膠結料老化,其使用壽命縮減;同時受高軸載以及大交通量的影響,最終導致路面出現塊狀裂縫以及龜裂病害。
松散、坑槽病害多出現在橋梁路段中。松散病害產生的原因為橋面疲勞裂縫或者混合料空隙較大等;受重載交通荷載的影響,動水壓力較大,降低了防水層的黏結效果,水泥混凝土鋪裝層受到反復沖刷和剝蝕作用,最終形成坑槽[3]。
粗集料應滿足相關質量要求,一般選擇當地生產的玄武巖。細集料應采用完全破碎加工的機制砂,其直徑在4.75mm 以內,需要足夠的干燥和結晶,沒有雜質存在,能夠良好地黏結瀝青。填料則宜采用石灰巖堿性石料經磨細得到的礦粉,礦粉必須干燥、清潔,其質量技術需要滿足規范要求。為確保瀝青面層的質量,不得采用拌和機回收粉用于拌制瀝青混合料。
超薄磨耗層是一種典型的間斷級配,由70%~80% 的單一粒徑碎石、20%~30% 的細集料及填料組成,瀝青用量一般為4.6%~5.6%,其特性類似于SMA。超薄磨耗層瀝青混合料應具有良好的高溫穩定性和抗水損害能力,且易于施工。
在施工過程中,應保證下承層的穩定、耐久、平整和潔凈。超薄磨耗層應采用黏結防水層與下承層結合。超薄磨耗層的攤鋪厚度一般為1~4cm,以確保其抗滑性良好。黏層油在鋪灑時的溫度為60℃~80℃,同時黏層油的用量應該控制在0.7~1.1L/m2的范圍內。混合料鋪筑溫度應保持在165℃,瀝青鋪筑工作完成后及時用熨平板熨平。
保證碾壓力度適中,及時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來調整碾壓方案,并做好施工現場的監督工作。在整個碾壓操作中,壓路機要緊跟攤鋪機,壓路機和攤鋪機之間的距離保持恒定,壓路機要在距離攤鋪機18m處才能返回。同時,應積極使用雙鋼筒型壓路機來對路面進行壓實操作,保證施工過程的連續性,以確保路面一次成型。
高延彈超薄罩面、超黏纖維磨耗層、高韌彈超薄磨耗層、復合改性超薄罩面主要針對PCI、RQI≥85 對應的路段:橫縫、縱向裂縫、麻面路段。
路面病害主要為行車道橫縫、輕微縱向裂縫,部分嚴重裂縫處伴有局部破損,局部輕微網裂,縱向裂縫處無支縫。路面病害會在短時間內使路面承載力難以滿足使用要求,因此,要對路表面進行維修處理,避免路面出現裂縫等問題,從而確保路面滿足安全、抗滑且舒適的行車要求[4]。
該設計維修處治方案為:處理原路面的局部病害。在開槽銑刨后加鋪瀝青混凝土前,需對下承層出現的裂縫進行清縫、灌縫處理,并在裂縫處鋪設40cm寬抗裂貼延緩裂縫發展;銑刨槽底部及側面灑布0.3~0.5kg/m2SBS 改性乳化瀝青黏層油,同時,在整個處治路段加鋪預防性養護罩面,并根據不同的路面指標按段落分別采用1.2cm 厚高延彈超薄罩面、1cm厚超黏纖維磨耗層、1cm 厚高韌彈超薄磨耗層、0.5cm厚復合改性超薄罩面進行處治。
4.2.1 PCI、RQI≥80 對應路段的恢復性方案
(1)反射型橫向裂縫且相對密集路段及輕度坑槽、網裂
反射型橫向裂縫較為密集,橫縫寬度大于5mm,縫間距10~20m 且存在坑槽、網裂現象,會嚴重影響行車舒適性,因此,應在銑刨原瀝青路面上面層后,重鋪4cmSBS 改性AC-13 瀝青混凝土上面層;對于裂縫寬度小于5mm 的輕微病害路段,應對下承層裂縫進行清縫、灌縫,并粘貼40cm 寬抗裂貼處治(包括側壁有縫處),病害處治后灑布0.3~0.5kg/m2改性乳化瀝青黏層油并重鋪上面層。
(2)輕度車轍病害路段
輕度車轍一般為發展型車轍,位于行車道及部分超車道,引發原因為原路面混合料抗高溫剪切性能不足。其車轍深度在10~15mm 時,應采用銑刨上面層后重鋪SBS 改性AC-13 上面層進行處治。
該設計維修處治方案為:銑刨4cm 瀝青層,重鋪4cmSBS 改性AC-13 瀝青混凝土。
維修處治結構為:在上面層鋪設AC-13 型SBS 改性瀝青混凝土,厚度為4cm。
銑刨后對下層裂縫進行清縫、灌縫處治,并粘貼40cm 寬抗裂貼(包括側壁施工縫處)后重鋪4cm 改性AC-13 瀝青混凝土面層;銑刨槽底部及側面灑布0.3~0.5kg/m2SBS 改性乳化瀝青黏層油;瀝青層重鋪完成后采用4cm 寬壓縫帶對施工縫進行封縫。
4.2.2 PCI、RQI≤80 對應路段的恢復性方案
(1)重度車轍病害路段
重度車轍一般為失穩型車轍,主要位于行車道,車轍深度>4cm 為原路面混合料抗高溫剪切性能不足引起。需在原路面銑刨10cm 上中面層后,重鋪6cmSBS 改性AC-20(中面層)+4cmSBS 改性SBS-13(上面層)進行處治,同時,兩層瀝青層施工時橫縱向均作錯臺階處理,以確保攤鋪、壓實施工質量[5]。
(2)龜網裂嚴重形成坑槽且嚴重影響行車舒適性路段
此類病害主要位于行車道。原路面采用銑刨兩層重鋪兩層的技術方案,銑刨后對下層裂縫清縫、灌縫等處治,同時重鋪6cmSBS 改性AC-20 中面層+4cmSBS 改性AC-13 上面層,兩層瀝青層施工時應橫縱向均作錯臺階處理,以確保攤鋪、壓實施工質量。
處治方案為:銑刨10cm 瀝青層,重鋪4cmSBS 改性AC-13 瀝青混凝土上面層+6cmSBS 改性AC-20 瀝青混凝土中面層。
維修處治結構為:一是上面層。鋪設AC-13 型SBS 改性瀝青混凝土,厚度4cm。二是下面層。鋪設AC-20 型SBS 改性瀝青混凝土,厚度6cm。
在瀝青層間灑布SBS 改性乳化瀝青黏層,灑布量為0.3~0.5kg/m2,同時在銑刨后的路槽側面灑布黏層油;在新舊路面銜接處,每個結構層均應銑刨臺階進行過渡,縱向過渡臺階寬度不宜小于15cm,橫向臺階長度不宜小于1m;瀝青層重鋪完成后采用4cm 寬壓縫帶對施工縫進行封縫。
在銑刨后加鋪瀝青混凝土前,需對下承層出現的裂縫作清縫、灌縫處理,并在裂縫處鋪設粘貼20cm 寬抗裂貼(包括側壁施工縫處),以延緩裂縫發展。
超薄磨耗層養護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路面養護技術,具有施工速度快、對交通影響小、使用壽命長等眾多優勢,通過對本工程項目中技術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即在工程項目結束后的1~2 月,對整個施工線路以1~3km 為一個評價段開展質量驗收工作。就外部形態來看,目測整條線路密實、平整,表面無松散花白現象,且每條橫向接縫對接平順,縱向接縫全線連續,寬度<80mm,不平整<6mm。邊線全線連續,任意30m 長度范圍內的水平波動不得超過±50mm。
根據瀝青路面的抗滑性能可知,擺值Fb(BPN)為5 個點/km,高速公路、一級公路≥48。構造深度TD為(mm),5 個點/km,高速公路、一級公路≥0.60,路面質量達標。
在進行定期巡檢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仔細觀察磨耗層表面,尋找裂縫、鼓包、坑洞或剝落的跡象。損傷可能由車輛交通、惡劣氣候條件或施工質量問題引起。對于小型損傷,可以采取及時修補措施,防止其擴大。
二是檢查磨耗層的排水系統是否正常運作。應確保排水口通暢,沒有堵塞物,并且能夠有效排除路面上的積水。
三是檢查路面平整度,如果發現部分區域出現凹陷或突起,需要及時修復。
此外,定期維護也是保持瀝青路面超薄磨耗層良好狀態的重要措施:一是補修工作。對于發現的道路損壞或變形,應立即進行修復。根據損傷的程度和類型,可以選擇填補裂縫、修補坑洞或更換受損的部分,從而有效防止損傷擴大,并延長磨耗層壽命。二是養護劑使用。根據需要可以使用適當的養護劑增加磨耗層的密實性和耐久性。應選擇合適的養護劑,并按照使用說明正確操作,養護劑可以填充小孔隙,從而提高路面的抗水性和耐久性。
在高速公路瀝青路面超薄磨耗層的養護過程中,合理控制施工溫度和壓實度至關重要,這兩個因素直接影響著施工質量和磨耗層的性能。
第一,施工溫度控制。施工溫度過高可能導致瀝青材料流動性增強,難以控制。因此,在高溫季節或炎熱天氣下,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如降低施工速度、施工溫度等,以確保路面施工質量;在低溫季節或寒冷地區,可以通過加熱瀝青材料、提高施工速度等方式,以確保該材料正常流動和壓實。
第二,壓實度控制。壓實度是指對瀝青路面超薄磨耗層進行壓實的程度。適當的壓實度能夠確保磨耗層的密實性和均勻性。在進行壓實作業時,應確保每個區域都能得到足夠的壓實,避免出現松散問題。
綜上所述,結合實際案例,深入分析了超薄磨耗層養護技術的應用要求、施工工藝和應用效果。研究表明,該技術能有效提高路面抗滑性、耐磨性和防水性能,延長路面使用壽命,提升行駛質量和安全性。未來,隨著科技進步和新型材料涌現,超薄磨耗層養護技術將進一步完善和發展。該技術有望在高速公路瀝青路面養護中發揮更大作用,為高速公路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同時,需要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提高超薄磨耗層養護技術性能和應用范圍,為路面養護維修提供更多選擇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