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課題組
優化頂層設計,完善基礎配套,緊密區域協作,全力參與金麗溫開放大通道建設,助力全省加快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2023年以來,溫州不斷優化頂層設計,完善基礎配套,緊密區域協作,全力參與金麗溫開放大通道建設,助力全省加快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陸港方面。高速公路總里程居全省第二,甬臺溫高速改擴建、合溫高速溫州段、甬莞高速(G1523)洞頭支線工程穩步推進,金麗溫高速東延線建成通車,文青高速順利開工。330國道鹿城藤橋段改建工程、330國道甌海潘橋至澤雅段改建工程獲省發展改革委工可批復。杭溫高鐵預計2024年6月建成通車,溫福高鐵預可研報告上報國鐵集團。溫武吉鐵路項目前期取得突破,浙閩贛三省發展改革委就建設方案達成一致意見。積極謀劃狀元岙港區支線,已形成初步方案。
海港方面。啟動溫州港總體規劃修編,樂清灣C區、狀元岙二期5個5-10萬噸級碼頭加快推進,2023年,預計完成水運投資26億元,同比增長30%,建成浙南地區最大的15萬噸級LNG碼頭,樂清灣C區2號泊位、溫州港核心港區深水航道,狀元岙二期6#泊位。樂清灣港區海關監管場所中歐班列監管業務正式投用,中歐班列“溫州號”實現樂清灣港區首發。狀元岙港區汽車滾裝功能啟用。
空港方面。機場三期擴建項目預可研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機坪先行工程建設順利通過工程竣工驗收,泰順通用航空機場開工建設,機場綜合交通中心即將投用,順豐長三角南翼臨海空港創新供應鏈總部基地落地溫州。
強力推進“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2023年,全市實現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2860.2億元;1-11月,新設外商投資企業114個,實際使用外資4.1億美元;實現對外直接投資備案額4.7億美元,其中對“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投資4.36億美元,占全市份額93%。
提升開放水平。新辟馬來西亞、日本、印尼、菲律賓等4條近洋航線,累計達到14條,對東南亞主要港口基本實現全覆蓋。2023年,溫州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8812.72萬噸,集裝箱吞吐量130.22萬標箱。溫州機場累計完成旅客吞吐量1083.1萬人次,歷史性實現溫州至羅馬、溫州至米蘭、溫州至馬德里三條洲際客運航線同期運營;累計開通國際貨運航線8條、國內全貨機航線3條,貨郵吞吐量首次突破10萬噸大關,同比增長71.3%,增幅位居全國第四。
發揮口岸優勢。二手車出口試點實現首單首發。開展進口貨物“船邊直提”和出口貨物“抵港直裝”改革試點,落地啟運港退稅政策,口岸整體通關時間平均壓縮54.2%。溫州港水果、肉類指定口岸和危險品堆場作業資質獲批啟用,完成首單肉類進口業務,相繼拓展了華峰MDI進口、鋰電池出口等業務。溫州機場冰鮮水產品、食用水生動物指定口岸功能作用有力發揮。
拓寬貨源渠道。進一步拓展金華、衢州、麗水、南昌、上饒、寧德等貨源地,推動溫州港腹地向內陸延伸。南昌—溫州港集裝箱海鐵聯運列入國鐵的圖定班列,常態化開通上饒—溫州集裝箱海鐵聯運,2023年,集裝箱海鐵聯運完成5934標箱,同比增長19.1%。中歐(義新歐)班列溫州號整體到發運量130.4列,服務企業1131家,貨值4.1億美元,三項均居全省第3。
聚焦平臺賦能。深化“三綜一聯一進”平臺協同聯動發展,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雙管齊下,不斷推進項目招引,全力打造溫州高能級對外開放平臺。溫州綜保區累計招引項目30個,成功開展電解銅、進口牛皮等大宗貿易進口業務(1.72億元),引入獨角獸行云集團、唯品會和大龍網等跨境電商頭部企業,打造溫州跨境電商集聚地。
開放型經濟引領作用發揮不足。長期以來,溫州“走出去強、引進來弱”,全市實際使用外資僅占全省的3%左右,規模明顯偏低。招引的外資項目體量和質量較弱,缺乏大項目支撐,與省內地市差距較大。外貿結構有待優化,外貿出口商品以中低端制造業產品為主,競爭力較弱。跨境電商、市場采購等貿易新業態培育相對不足,業務發展過多依賴政府政策。
“兩港”特色優勢發揮不足。海港方面,溫州港作為全省港口“一核兩翼”中的南翼,貨物吞吐量只有嘉興港的60%左右,集裝箱吞吐量不到一半。雖已累計開辟近洋航線14條,但航線相對分散、航班密度不夠,對外競爭優勢不明顯。樂清灣港區目前仍是臨時開放。空港方面,溫州機場優勢潛力未充分發揮,全貨機航線培育難度大,臨空產業聯動發展不足,機場周邊缺少報關行等配套企業辦公和物流場地。集疏運體系有待完善,狀元狀岙港區未通鐵路,尚無法實現海鐵聯運;多式聯運發展嚴重不足,金溫貨線貨運保障能力有限,海鐵聯運占港口貨物吞吐量比重僅0.5%;缺乏集鐵路貨場、海關監管區、集拼倉儲區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型現代化國際陸港。
開放型平臺作用發揮不足。三綜一聯一進等開放平臺聯動不足,未充分發揮乘數效應。中國(溫州)華商華僑綜合發展先行區缺乏有辨識度和影響力的標志性成果。溫州綜合保稅區二期還未通過封關驗收,現有保稅貨物主要是酒類、鞋服、教玩具、眼鏡等,入駐企業以貿易類為主(共計60家左右),加工類企業招引不足,塑料粒子、金屬等大宗商品保稅業務需進一步拓展。
聚焦一個中心,加快建設近洋國際航運中心。深度融入世界一流強港建設,推進溫州港總體規劃修編,加大溫州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推進樂清灣C區、狀元岙二期5個5-10萬噸深水碼頭泊位建設,謀劃建設狀元岙港區后方集拼倉庫。發揮近洋航線優勢,深化與船公司戰略合作,持續加密優勢航線,做精做優越泰線、菲律賓線、臺灣線,加快形成2-3條精品航線,吸引全國貨源集聚溫州港。推進樂清灣港區口岸盡快實現正式開放,爭取設立樂清灣港區糧食進境指定口岸。
突出一個樞紐,奮力打造區域性國際航空樞紐。加快機場三期擴建、航空物流綜合體等項目建設,推進龍灣國際機場擴能提升。優先發展國際航空貨運航線,加快形成“腹艙+全貨機”協同發展的國內貨運網絡體系。謀劃“郵快跨”監管中心。全力提升航空區域服務功能,積極招引大型電商企業在機場半徑8-10公里范圍內布局跨境電商前置倉。加快培育本土國際航空貨代、報關行等服務企業,盡快集聚發展形成產業生態。爭取與義烏等地機場開展業務合作,積極設立異地航空貨站,拓展溫州機場航空物流業務。
做強一個平臺,提升溫州綜保區發展水平。爭取綜保區二期加快封關驗收,積極開拓塑料粒子、鎳、電解銅、皮革進口等大宗商品保稅業務。主動與青田等地開展合作,引入進口企業共同做大西班牙火腿進口業務,在綜保區切片加工和包裝銷售。積極申報建設樂清保稅物流中心、謀劃龍港保稅物流中心。深化“三綜一聯一進”平臺協同聯動發展,主動對標對接國際先進市場規則,率先探索更高水平、更高標準的制度型開放。
暢通一張網,不斷完善集疏運體系。推動建設甬莞高速洞頭支線,加快推進金麗溫高速溫州市區段改擴建,形成狀元岙港區到金華的便捷集疏運通道。加快推進合溫高速、樂永青高速建設,打通溫州—金華—合肥—鄭州高速通道。完善物流樞紐網絡,加快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中心建設,加快推進大型國際集貨拼箱基地建設。積極推動海鐵聯運,加密永康東—溫州港海鐵聯運班列,繼續實施溫州—南昌海鐵聯運、溫州—上饒海鐵聯運,進一步拓展溫州貨源腹地。積極申報建設第三批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加快推進溫州鐵路總圖修編,提升金溫鐵路貨運能力。研究狀元岙港區和大小門島港區鐵路支線建設,加快溫州西站貨場搬遷至外垟。推進溫武吉鐵路規劃建設,研究與樂清灣鐵路支線實現雙向貫通,打造海鐵聯運第二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