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秀香,沈小剛,張永琥,弓志青
(1.山東玉皇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山東 臨沂 276600;2.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與營養研究所,山東 濟南 250100)
食用菌含有豐富的蛋白類、多糖類、三萜類以及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在降血壓、降膽固醇、降血糖、抗腫瘤、提高機體免疫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有“現代保健食品”的美稱[1]。將食用菌粉添加到掛面中,可增加掛面的花色品種,提高其營養價值,但對掛面的質構有一定影響,通過調整合適的添加量,可避免影響掛面口感[2-3]。
本研究主要將金針菇粉、黑皮雞樅粉、猴頭菇粉3 種自制食用菌粉,按照不同的添加量制作掛面,通過烘干酥條率、掛面物理性能、蒸煮特性、感官評價各項指標,評價掛面配方,以確定3 種食用菌適宜添加量,為特色掛面配方開發與生產提供參考依據。
食用菌粉:金針菇粉、黑皮雞樅粉、猴頭菇粉(實驗室自制,100 目);面條專用小麥粉:濕面筋含量34%(山東玉皇糧油食品有限公司)。
JHMZ 200 針式和面機(北京東孚久恒儀器技術有限公司);JXFD 7 醒發箱(北京東孚久恒儀器技術有限公司);JMTD 168/140 試驗面條機(北京東孚久恒儀器技術有限公司);BLH-1600 電子型拉伸儀(浙江伯利恒儀器設備有限公司);BMJ-400C 電熱培養箱(上海博迅醫療生物儀器股份有限公司)。
1.3.1 食用菌掛面實驗室制作方法
結合掛面車間生產工藝,參考GB/T 35875—2018[4]稍作修改。
(1)混粉:食用菌分別按照3%、5%、10%、15%、20%的比例與面條專用小麥粉混合,制備食用菌混合粉。
(2)和面:稱取混合粉200 g 投入和面機中,加入適量常溫自來水,和面2 min,形成顆粒均勻、手感濕潤的面絮。
(3)餳面:將面絮裝入密封袋中,并放置35 ℃、相對濕度80 %發酵箱中熟化30 min。
(4)壓延:調整面條機輥間距到3.0 mm,將面絮復合壓片,將面片對折雙層復合壓延2 次,單片重復壓延1 次,面片厚度接近3 mm。分別調整面條機壓輥間距為2.50、2.00、1.50、1.00、0.80 mm 各壓延1 次,制得面片,厚度為(0.80±0.05)mm。
(5)切條:將面片切成寬3 mm、長100 cm 的面條,掛桿,去掉不完整面條,保留完整面條40 根。
(6)培養箱烘干:將面條掛桿掛入烘房,40 ℃左右烘干4 h。
(7)定長切斷:切成長度20 cm 斷面,裝入密封袋,備用。
1.3.2 烘干酥條率
掛面在培養箱干燥后,清數掛桿上完整長度掛面的根數,記為a,計算干燥過程中的酥條率(A)。
1.3.3 掛面最大彎曲度
按照劉銳等[5]的方法測定。
1.3.4 掛面硬度測定
掛面硬度為直條掛面被力學量化設備破壞時的最大力值,參考拉伸儀的使用,制定掛面硬度測定方法。
(1)樣品準備:將制作的掛面隨機挑選18 根厚度為(0.80±0.05)mm、直條無變形、表面光滑的掛面,每3 根掛面縱向疊加固定在一起,制作成寬3.00 mm、厚度為原掛面厚度約3 倍的掛面測試樣品6 個。
(2)拉伸儀準備:打開拉伸儀并按照設備操作規程校準。
(3)硬度測定:將掛面測試樣品放置在拉伸儀托架上夾具固定孔上(弧形最低點),點擊測試程序中的“測試”,按壓設備綠色按鈕,開始測定。拉面鉤拉斷3 層面條時的最大阻力值即為掛面的硬度。測試6 次,去掉一個最大值和一個最小值后計算平均值。
1.3.5 蒸煮特性測定
烹調損失率、熟斷條率測定按照 GB/T 40636—2021[6]中方法測定。
1.3.6 感官評價
食用菌掛面的感官評價按照GB/T 35875—2018 中方法評定。
以不添加食用菌粉制作的掛面為空白組,食用菌粉不同添加量制作的掛面酥條率數據匯總見表1。
表1 食用菌掛面制作加工性能表
由表1 可以看出,隨著食用菌添加量增大,酥條率增大,特別是食用菌添加量達到20%,烘干過程中酥條率太高,不適合生產。
食用菌菌粉不同添加量制作的掛面,分別測定其最大彎曲度和掛面硬度,數據見圖1。
圖1 食用菌掛面硬度、最大彎曲度圖
由圖1 可以看出,與空白面條專用小麥粉制作的掛面相比,隨著食用菌粉比例增加,食用菌掛面最大彎曲度減小,硬度減小。食用菌添加量達到20%的3種掛面最大彎曲度均小于0.1,硬度≤55 EU,黑皮雞樅的C5 硬度低于設備檢出限(50 EU)。
食用菌粉不同添加量制作的掛面,分別測定烹調損失率、熟斷條率數據及感官評價得分,見表2。
表2 食用菌掛面蒸煮特性及感官評價得分表
由表2 可以看出,與空白面條專用小麥高筋粉制作的掛面A 相比,隨著食用菌粉比例增加,食用菌掛面烹調損失率上升、熟斷條率上升、感官評價分值下降。當金針菇掛面菌粉添加量達到15%時,烹調損失率、熟斷條率符合掛面標準GB/T 40636—2021,但感官評價分值不高;當黑皮雞樅及猴頭菇菌粉添加量達到15%及以上時,烹調損失率、熟斷條率不符合掛面標準GB/T 40636—2021,感官評價分值低。同時,食用菌特有的風味,隨著菌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
本研究使用面條專用粉制作3 種食用菌掛面,隨著食用菌添加量的增大,掛面制作的烘干酥條率上升;掛面物理性能硬度及最大彎曲度下降;蒸煮性能及感官評價分值均下降。結合實驗室配方評價標準:烘干酥條率不高于5%、掛面硬度不低于60 EU、最大彎曲度不低于0.1、蒸煮性能符合掛面標準GB/T 40636—2021、感官評價不低于72 分。由此可知,金針菇掛面菌粉適宜添加量為3%~15%,黑皮雞樅掛面菌粉適宜添加量為3%~10%,猴頭菇掛面菌粉適宜添加量為3%~10%。同時,生產配方可根據食用菌掛面風味需要,調整添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