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用輝,徐 寧,2,卓書芳,吳麗美
(1.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3;2.福建宏天信息產業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3)
高職教育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支持。產教融合作為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已經成為促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有效手段。高職院校與重點行業企業合作共建產業學院,是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抓手,是高職院校在新時代職業教育形勢下主動適應新業態、新趨勢的有效措施。在產業學院建設中,產業導師隊伍建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產業導師是指承擔學校人才培養任務,指導學生專業實踐或開設專業課程的行業企業界的技術、管理、營銷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或高技能人才,他們不僅具有行業內領先的專業技術,還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是產業與職業教育融合的橋梁,是實現產教融合的重要保障[1]。
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信息學院”)與福州軟件園優質企業福建宏天信息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天公司”)合作成立實體化運行的二級學院“數字產業學院”,這是深化產教融合開展“雙主體”辦學模式的一種有益探索。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數字產業學院為了研究解決自身辦學中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上存在的問題,對高職院校產業導師隊伍建設模式和實現路徑進行了深入研究探索。
在當前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產業導師隊伍建設已經成為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和實踐能力、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和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一是產業導師隊伍的建設可促進產學融合。通過與相關產業企業建立聯系和合作機制,產業導師有效對接產業需求和高職院校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加貼近實際的指導和培養。二是產業導師隊伍的建設可強化實踐教學。產業導師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行業洞察力,他們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實用、實踐性的教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三是產業導師隊伍的建設可更好地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通過產業導師的指導和培養,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提高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成為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2]。四是產業導師隊伍的建設可推動學校發展。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產業導師隊伍,可為高職院校帶來新的理念、新的經驗和新的資源,推動學校教學質量和實踐能力的提升,提高學校的社會聲譽和競爭力。五是產業導師隊伍的建設可實現校企雙贏。高職院校與產業企業的良性互動,可促進雙方的共同發展,實現雙贏。
高職院校是培養產業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而產業導師作為實際從事產業生產的一線專家,能夠將產業生產中的最新技術、工藝和管理經驗直接傳授給學生。但是,由于產業導師非專職教師,主要關注產業生產和技術研發,導致在傳授知識和技能時存在諸多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產業導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相應的教育理論基礎,不能很好地將技能與理論相結合,無法有效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二是一些產業導師對職業教育的規律和特點理解不深,不能夠很好地將課程內容與學生實際需求相結合,導致教學效果不佳;三是部分產業導師教學表達的邏輯性不夠,在授課時存在缺乏條理、教學手段單一等問題,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提高教學效果。
當前,一些高職院校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方面缺乏統一規劃和標準,導致產業導師的聘用、管理、考核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運行機制,存在一定的混亂和不規范現象[3]。一是高職院校對產業導師的選拔和考核缺乏明確的標準和程序,有些院校只注重產業導師的行業背景和經驗,忽略了教學能力和職業道德等方面的要求,導致一些產業導師能力不足但仍被聘用。二是對產業導師的培訓和管理,很多高職院校缺乏有效的機制和規范,導致產業導師缺乏系統性的培訓和學習,同時也難以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監督。三是一些高職院校在產業導師的考核和評價方面缺乏科學性和規范性,難以客觀地反映產業導師的教學效果和質量,從而不能起到激勵產業導師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作用。
產業導師作為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的重要師資力量之一,但是,當前產業導師的育人模式特色不明確,產業導師還不能充分發揮出最大作用[4],這也是影響其育人效果的重要問題之一。一方面,由于產業導師隊伍缺乏育人特色的指導和引領,導致一些導師的育人方法較為單一,主要依賴于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缺乏多樣化的育人場景,忽視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產業導師隊伍的結構和構成較為復雜,導致育人模式難以統一,缺乏體系化的指導和支持。此外,在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成效方面,部分產業導師尚不能靈活運用工作實踐經驗、職業道德規范、企業文化理念等進行探索和實踐,形成產業導師的個性化育人特色。
為了有效解決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存在問題,數字產業學院結合自身辦學需要對產業導師隊伍建設進行了研究探索。數字產業學院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探索了以黨建引領為主體,以制度創新、理念創新為兩翼,以結對交流、項目引領、課程開發、科教融匯為四驅的“一體兩翼四驅”的產業導師隊伍建設模式(圖1)。基于此模式探索出了一套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實踐性的實現方法,實踐證明已形成了一條有效的產業導師隊伍建設路徑,為推動職業教育改革提供借鑒。

圖1 “一體兩翼四驅”的產業導師隊伍建設模式
在校企“雙主體”辦學模式中,數字產業學院始終堅持黨管辦學方向,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產教融合中不折不扣得到貫徹。在組織架構上,學院設立一支由書記、院長、副書記、副院長和企業代表組成的校企混合式管理團隊,并制定黨政聯席會議事規則,成為辦學最高決策運行機構,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其中,學院書記、副書記、副院長、輔導員、教學管理人員和思政課教師等均由學校選派,全面負責黨建與思政、教學科研、學生管理、安全穩定等工作。在思想引領上,產業導師黨組織規模逐漸變大,黨組織注重發揮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每周三政治學習制度、師德師風建設制度,發揮“老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引領和培養了一批產業導師入黨積極分子。在教學任務安排上,學校配備的輔導員和馬院教師承擔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類課程,產業導師承擔其他專業課程和基礎課程。在立德樹人上,學院要求產業導師不僅能將知識、技術、技能傳授給學生,更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有能力、有責任、有愛心,實現知識學習與品行修養的有機統一,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協同育人上,設立了班導師制,要求優秀的產業導師承擔班導師工作,協助輔導員參與班級的管理,把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落實落細,貫穿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要求輔導員和班導師協同育人,成為學生工作的熱心人、學生朋友的知心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數字產業學院是一種全新的產教融合“雙主體”管理運行模式,加強產業導師的管理,必須要有相關的管理機制保障。由于產業導師的人資關系在宏天公司,企業有一套管理制度,產業導師均按宏天公司的“產業導師課時標準”“工資實施細則”和“績效管理辦法”等進行管理。但企業的人資管理,主要只針對教學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管理,而作為高校師資除了要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外,還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等職責。為鼓勵產業導師積極融入到高校的各項活動中,數字產業學院成立后,先后制定了“產業導師教學管理制度”“產業導師工作室管理制度”“產業導師技術職務評聘管理辦法”“產業導師獎勵與處罰管理辦法”“擔任班導師制的試行辦法”等一系列相關管理制度,優化產業導師管理體系,保證隊伍的相對穩定,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確保學院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學院與企業共同成立了產業導師發展中心,該中心由合作企業宏天公司總經理親自負責,包括產業導師的招聘、考核、管理等工作。
為了更好地讓產業導師融入學校的教學改革,學院積極與學校人事管理部門共同研究探索,在校內創新設立產業導師特聘流動崗位機制。該崗位將產業導師納入到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統一管理,使產業導師在教師資格認證、課題申報、職稱評審、學習培訓、參加競賽等方面,與校內專任教師同等管理。數字產業學院同時鼓勵產業導師提升學歷、提高技術職務。對于具備碩士以上學歷和高級技術職務的產業導師,允許其應聘學校專任教師在編固定崗位,暢通行業企業的產業導師從教渠道,推動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與職業院校專任教師的雙向流動。
(1)以結對交流為切入點,驅動產業導師教學能力提升
數字產業學院成立以來,為幫助產業導師盡快提升教學能力,主要采取了以下幾種方法:一是企業的產業導師與學校的專任教師結對子,專任教師指導產業導師熟悉教學文件、教學環節、教學方法、教學管理等,幫助產業導師提高教學能力。產業導師指導專任教師學習產業發展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幫助專任教師提高雙師素質和實踐能力,互相學習、互相交流、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二是組織產業導師開展相關職業教育理論學習和教學基本能力培訓。包括職業教育相關理念的學習培訓、新職業教育法的學習解讀、世界職業教育大會的宣傳學習、師德師風警示教育案例學習以及課程標準的編制、教學管理平臺的使用、線上教學平臺的學習培訓等。三是精心組織系統性教研活動,所有產業導師上課前均進行試講,由資深教授進行教學點評;邀請教學名師為產業導師開設“如何上好一堂優質課”“如何開展課程思政”“如何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等講座;組織產業導師開展公開課、觀摩課及說課、課程思政設計活動;開展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等教學研討活動;組織開展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改革等交流研討活動等。四是組織產業導師積極參加教學能力大賽、課程思政比賽、職業技能大賽、技術技能認證等相關活動。通過一系列的學習、培訓、研討、交流等教研活動,數字產業學院已建立了一支相對穩定的產業導師隊伍,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2)項目引領為著力點,驅動產業導師教學特色凝練
數字產業學院成立后提出的產業導師工作理念是“把項目帶進課堂,把技術傳給學生”,鼓勵產業導師以產教融合為特色,積極開展教學模式改革,打破傳統的體系化課程教學,以企業真實項目為引領,按照師傅帶徒弟的教學模式,組織教學實踐活動,把企業的技術、技能、方法等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參與項目實施過程中,在產業導師的指導下,學會收集信息、學習知識、掌握技能。這種項目引領的現代學徒模式的教學改革與傳統的系統化課程教學模式相比,產業導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傳道”,側重于在應用技術上培養學生的能力,學生的學習目的更加明確,學習積極性更加主動,知識技能的掌握更加牢固。與此同時,數字產業學院還為產業導師提供場所創造條件,鼓勵他們成立工作室,工作室的內容可以是企業項目、縱橫向科研課題、教學改革項目、競賽訓練等,產業導師帶領學生利用學生的業余時間做項目、學技術、練技能等,重點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及創新創業精神。目前數字產業學院已逐步形成“產業導師、項目帶動、現代學徒、校企協同、雙園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
(3)課程開發為創新點,驅動產業導師課程開發能力提升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要培養出符合產業需求的人才,除了提升產業導師隊伍的教學能力,還需要加強教學改革,使教學內容和方式更加貼合產業需求。因此,高職院校應引導產業導師參與課程開發和教學改革,促進產業導師隊伍的育人特色的形成。
為了建設一支高素質、高質量的產業導師隊伍,數字產業學院不僅需要導師具備技術創新、技術研發、項目管理、組織實施等能力,還需要具備課程開發和教學改革的能力。數字產業學院在教學改革探索實踐中,組織產業導師將企業中實際項目、典型案例和新技術、新工藝等開發成為相關課程、可視化教材和各種教學資源。其中,由校企合作編寫的《單片機應用技術項目教程》,已由機械工業出版社正式發行。此外,還組織產業導師編寫了一套產教融合特色系列教材,如《java web 網站開發項目案例教程》《UI 設計項目實踐案例教程》《移動電商網站項目開發案例教程》《二維項目實踐案例教程》《三維項目實踐案例教程》《平面項目實踐案例教程》《微信小程序項目開發案例教程》等十多部案例式新型活頁校本教材,具有很高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時,產業導師與數學老師合作開發了一種全新的融媒體可視化《高等數學》教材,該教材在教學中應用了手機掃碼分步演示和講解的方式,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4)科教融匯為發力點,驅動產業導師研創作用發揮
為積極探索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產業發展的新路徑,數字產業學院借助宏天公司和產業導師的技術力量,加強學生科技素養能力的培養,校企合作成立了研創中心,下設有多個產業導師工作室,鼓勵產業導師帶領學生一起參與科技創新與技術服務活動,深入推動科教融匯和科研育人工作。開展的不同類型項目實例有很多,列舉主要幾類如下:(1)葉知秋工作室開展的“智創工蟻——智慧城市回收治理體系”項目、俞希偉工作室開展的“慧康智谷——疾病預警健康馬桶”項目、劉草工作室開展的“大用生態——數字助農茶旅融合”項目等,參加了創新創業大賽,取得了較好成績;(2)施鑒芳工作室與上海美億德瑪合作開展短視頻創(制)作、陳倩工作室與瀚方公司合作開展課程資源建設開發等,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的同時,學生和老師也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3)坐落于信息學院平潭校區附近的馬腿村是集碼頭、民宿、旅游一體的新鄉村生活綜合體,為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李馨工作室帶領學生幫助馬腿村積極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免費為馬腿村開發管理小程序,提供碼頭氣象風浪信息、泊位預定、船舶管理、現場監控、車輛進出、民宿預訂、休閑項目、餐飲服務等相關數字化管理;(4)同時,數字產業學院的產業導師先后申報了省級和平潭的團隊和個人科技特派員,積極為寧德南屏、平潭君山、龍巖漳平等開展鄉村振興、數字鄉村建設,加強科研成果的應用轉化、技術服務與轉讓等,提升學院的影響力和科研輻射力。
疫情防控期間,為便于組織學生線上學習,數字產業學院發揮產業導師技術研發優勢,有針對性地快速開發了“校云之窗”教學服務平臺,該平臺為數字產業學院學生提供了不同課程的各種學習資源。該平臺不僅滿足了學生在線上學習的需求,而且為學生提供了學習資源的便捷性和全面性,為學生的線上學習提供了有力支持。
分析了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產業導師隊伍建設的必要性、現狀及存在問題,研究構建出了“一體兩翼四驅”的產業導師隊伍建設模式,并結合數字產業學院的辦學進行了其實現路徑的研究與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實踐性的實現方法。文中提出的產業導師建設模式與路徑能夠幫助高職院校更好地建設和管理產業導師隊伍,最大限度發揮產業導師的作用。產教融合背景下的產業導師隊伍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協同發展”的過程中,需結合本校自身特點,不斷創新產業導師隊伍建設模式,突破產業導師隊伍建設的瓶頸,完善產業導師隊伍建設機制,探索產業導師隊伍建設的路徑,提升產業學院的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