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紅
(漳州城市職業學院電子信息工程系,福建 漳州 363000)
現代多領域需大量變流裝置,以轉換電能頻率、幅值和相位,提升經濟效益。但這些裝置依賴整流模塊獲取直流電壓,傳統二極管和晶閘管整流方式易產生諧波和無功功率,增加損耗,降低效率,影響供電質量。因此,整流逆變器的控制得到廣泛關注,張薇琳等[1]采用擾動觀測器進行三相逆變器的預測控制,可以提升逆變器的魯棒性;楊興武等[2]在傳統FSCMPC(有限控制集模型預測控制)的基礎上,引入功率跟蹤目標函數進行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整流器的控制,可以解決傳統控制技術采樣頻率較低、控制精度較差等問題;袁敞等[3]利用能量函數確定PWM 整流器無源性控制方法收斂速度慢的原因,從而提出一種新型控制策略。經眾多學者的數十年研究,我國PWM 整流器技術逐漸成熟,但隨著電網技術的高速發展,PWM 整流逆變器的主電路發生較大變化。同時,在PWM 整流器的主電路類型上,三相電壓型成為主流,所以探討三相電壓型PWM 整流逆變系統設計與應用。
綜合考慮三相電壓型PWM 整流逆變的實際情況,采用AMC1304M05QDWRQ1 芯片為系統的數據采樣芯片[4]。在AMC1304M05QDWRQ1 芯片中,設置SDFM 模塊(Sigma Delta Filter Module),各模塊均配置獨立的比較器與濾波器單元,在接收采樣電路輸出的數據流后,通過32 位數字濾波器輸出,所以該芯片的四通道數字濾波器模塊[5]。其外圍采樣電路如圖1。

圖1 芯片外圍采樣電路示意圖
在根據上述芯片完成電壓與電流信號的采樣工作后,利用DSP 控制芯片對信號進行處理,所以本章探討系統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Processor)控制芯片的選型。采用TMS320FDSP28335 芯片作為控制芯片,技術指標見表1。

表1 DSP 控制芯片技術指標
滑模變結構基于狀態空間線性系統,較傳統方式有更高穩態精度和動態響應能力,其控制原理如下式:
式中,Y為一維非線性系統;f為狀態變量函數;X為狀態變量;g為控制律;t為時間。在式(1)所示的滑膜變結構中,關鍵在于控制律的選擇,采用下式的常值切換控制律:
式中,g0為未知的常數;sgn 為符號函數,取值為-1,0,1;h(X)為滑膜切換面函數。利用滑模變結構進行三相電壓型PWM 整流逆變電壓外環控制時,先確定滑膜切換面函數,再結合PWM 電壓變量切換控制規律,獲得一維非線性控制參數。設計一種解耦控制方式,三相電壓型PWM 整流逆變系統在dq坐標下的數學模型,其d、q兩軸為耦合狀態,電流內環控制策略時需對d、q兩軸的變量進行解耦操作,已知:
式中,Ud、Uq分別為d、q兩軸的輸出電壓值;kp、kd分別為電流內環控制結構的比例系數與積分系數這兩個PI 參數;D為控制度;Idref、Iqref分別為d、q兩軸的輸入電流;Id、Iq分別為d、q兩軸的電流變量;ω為權值;L為電感;ed、eq分別為d、q兩軸的控制誤差。根據式(3)看出,三相電壓型PWM 整流逆變的d、q兩軸方程中均包含對方軸的變量,所以通過解耦控制來獲取電流內環控制策略的PI 參數,在解耦過程將電流內環看成具有反饋的閉環結構,按典型Ⅰ型控制結構的開環傳遞函數,進行電流內環傳函的零極點對消后,即可求解出PI 控制參數,表達式如下:
式中,R為內環等效電阻;τ為內環中電流采樣周期的延時;T為PWM 開關周期。
引入SVPWM 算法,將電壓空間矢量調制為脈沖信號,采用脈沖信號來驅動開關器件。首先對雙閉環串級控制策略得到的電壓空間矢量來說,將其映射在三相坐標系(a,b,c)下產生相應投影,再根據投影的正負對電壓矢量所在扇區進行定位,如果電壓矢量投影大于0,那么a=1、b=1、c=1,否則a=0、b=0、c=0,設定一個常數F,令F滿足下式所示條件:
根據式(5)所求F和扇區間的對應關系,即可對電壓矢量所在扇區進行定位。再根據扇區來獲取電壓矢量的兩個相鄰非零矢量的作用時間t1與t2,根據兩個作用時間求出電壓矢量的切換點T1、T2、T3,表達式如下:
最后將式(6)所求切換點T1、T2、T3和三角載波進行對比,完成電壓空間矢量的調制。
在本次系統測試中,首先采用MATLAB 軟件搭建圖2 所示的三相電壓型PWM 整流逆變器仿真模型圖。

圖2 三相電壓型PWM 整流逆變仿真模型
圖2 采用可編程的三相電源作為整流逆變器電源,模型中復雜為純電阻負載。模型仿真參數見表2。

表2 三相電壓型PWM 整流逆變仿真參數設置
分析三相電壓型PWM 整流逆變系統在A 相正弦輸入電壓初始相位角為0 時,系統帶動200 Ω 直流負載至穩定狀態后,負載突變至400 Ω 的性能。負載突變時三相電壓型PWM 整流逆變器直流側電壓的仿真模型,如圖3 所示。

圖3 三相電壓型PWM 整流逆變直流側電壓波形
從圖3 中可見,當三相電壓型PWM 整流逆變系統運行0.06 s 時,負載突變導致直流側電壓短暫下降50,但僅0.02 s 后即恢復穩定。說明設計的系統啟動迅速,有效控制直流側電壓迅速恢復穩定。
選取文獻[2]方法和文獻[3]方法為對比方法開展實驗,應用三種方法進行PWM 整流器的控制,將輸入給定進行突變,在0.02 s 時將給定直接電壓跳變到720 V,0.12 s 時又將電壓恢復至600 V,對比結果如圖4。

圖4 整流逆變控制性能對比
如圖4 所示,應用所提系統進行控制,其可在短時間內完成響應,并控制電壓進行相關變化,而應用兩種對比方法,其均存在控制不能跟隨突變變化的情況,無法對電路電壓進行控制,證明采用DSP 設計的三相電壓型PWM 整流逆變系統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應用效果較好。
在當今電力系統中,各種耗電設備對電網造成嚴重污染。因此,使用一種對電網污染小、效率高的電能轉換裝置尤為重要。三相電壓型PWM 整流逆變器作為一種先進的電能轉換技術,具有功率因素高、諧波小、交流電流正弦化程度高以及能量可雙向流動等顯著優勢。設計基于DSP 的三相電壓型PWM 整流逆變系統。通過理論推導和計算機仿真,證明該系統在各種電力電子應用場景下的優越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