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富強 ,陳凱,劉藝,羅翠珊,游文慧 ,唐寰宇 ,黃澤銘,曾令可
(1.廣東能效科技有限公司,廣州 511447;2 .廣東省技術經濟研究發展中心,廣州 510715;3.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廣州 510640)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與之同時帶來的是對能源的消耗也在不斷的增加。國際形勢的動蕩不安,地緣政治的復雜多變,也給世界能源供給帶來新的挑戰。在能源資源加劇枯竭、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背景下,節能降碳變成了全球各國都比較重視的一個課題[1-3]。
我們國家早在上世紀就提出了節約能源的相關策略,并通過《節約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等各種法律法規對節能降碳工作進行推進。隨著我國社會高質量發展步伐的前進,我國提出了自己的“碳達峰碳中和”規劃以及各種路徑。在新的形勢下國家也不斷對原有的部分管理辦法等進行修訂,以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其中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辦法》的修訂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個?!豆潭ㄙY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辦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2016 年第44 號令)于2016 年發布,實施至今已有七個年頭,2023 年3 月份國家發改委對該文件進行修訂,并頒布新規(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2023 年第2 號令)用于指導在新形勢下節能降碳工作的開展。本文節能傳統高能耗行業--陶瓷行業為例,探討在新形勢下如何更好的開展節能審查工作[4]。
目前,許多國家已經開展了節能審查工作。例如,美國政府成立了能源效率審查委員會,對各行業能源消耗情況進行評估和審查,提出相應的節能措施。歐盟也制定了能源效率指令,要求成員國開展能源消耗評估和審查工作。在中國,國家發改委已經出臺了《節能監察辦法》,規范了節能監察和審查工作。
節能審查是集節能評估(節能報告)、節能評審、節能驗收于一體的綜合性質的工作。
節能評估的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 年代初,當時節能評估的理念開始在政策構想中有所體現。2005年,國家發改委頒布的《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提出了十大重點節能工程,開始在項目前期工作中融入節能評估。2007 年,國家發改委更是發布了《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對節能評估制度進行了進一步強化,要求對能耗達到一定規模的項目,必須進行節能評估。2010 年10 月份以前,節能評估稱為節能專篇,之后國家發改委頒布了《節能審查暫行辦法》,規定能耗達到一定規模和標準的企業或項目,必須編制節能報告。2016 年國家發布《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辦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2016 年第44 號)。2017 年,國家政策又做出了調整,把節能評估報告改為節能報告,不再區分節能報告表、節能登記表和節能報告書,統稱為節能報告。2018 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聯合國家節能中心聯合編制《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系列工作指南(2018 年本)》,并將之作為開展節能審查工作的指導性文件。2023 年3 月,隨著國家碳達峰碳中和路線的提出,對節能審查工作推到新的高度,并出臺目前最新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辦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2023 年第2 號令)。在碳中和和碳達峰政策的指引下,節能審查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節能審查工作是一項需要重點用能單位、行政主管部門以及咨詢技術服務單位于一體的工作,目前雖然沒有標準性質指引性的文件出臺,全國各地各級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的行政職能出臺當地的文件,筆者主要根據工作經驗,初步制定以下流程如圖1 所示,僅供參考。

圖1 節能審查項目基本流程圖
(1)項目單位根據項目的基本情況,尋找到合適的項目咨詢服務單位開展節能報告的編制,咨詢服務單位根據項目單位提供的項目備案證、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設計文件等相關文件材料,開展節能報告的編制工作;節能報告編制完成后,項目申報單位向節能主管行政部門提出節能報告的驗收申請,并遞交相應項目的節能報告等相關材料;
(2)行政主管部門根據項目的能耗規模情況,根據自身權限確定是本級進行組織評審或者遞交上級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最終在適合級別的行政主管部門開展項目的評審工作;
(3)行政主管部門根據項目情況,將項目文檔發放至合適的項目評審單位,并確定是否符合召開評審會議的基本要求,對于符合的項目由項目評審機構發放通知開展項目的評審工作。對于不具備評審的項目,評審機構出具相關修改意見后,要求項目單位進行修改,直至滿足上會的基本要求為止。
(4)項目評審機構根據相關政策組織專家對項目用能情況進行評估,編寫評審意見。評審意見應包括項目是否符合有關節能法規政策、用能總量及用能品種是否合理、能耗水平情況、碳排放水平、節能設計規范性、單項節能工程情況等內容;
(5)項目評審機構根據專家組節能評審意見出具項目節能評審報告,并向相關行政主管部門遞交項目評審的相關成果文件;
(6)節能主管部門根據項目評審機構遞交的成果,出具相應項目的節能批復文件;
項目單位根據節能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節能批復文件等相關文件,開展項目的建設工作。項目主體建設工程完成后,進行項目的預運行;
(7)項目與運行結束后,項目單位根據節能報告、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節能批復、以及實際的建設內容,項目試運行數據等開展項目的節能驗收工作,并將節能驗收相關文件向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報備;
(8)對于節能驗收符合相關要求的項目,項目單位可以開展正式投產等工作,節能審查程序基本結束。
2023 年3 月份國家發改委對于原《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辦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2016 年第44號令)進行了修訂,修訂后的本文簡稱“新《辦法》”,并于3月28 日發布,2023 年6 月1 日起正式執行,并作為2023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2023 年第2 號令形式出臺。以下主要是對以上這兩個文件的修訂部分進行闡述。
對于具備碳排放統計核算條件的項目,新《辦法》要求在節能報告中增加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數據核算、碳排放強度核算、提出減碳措施和降碳措施、分析項目碳排放情況對所在地完成降碳目標任務的影響等。
增加這些內容,將進一步增強節能審查對提高能效、降低碳排放的協同推動作用,從源頭推進節能降碳,為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奠定工作基礎。
在節能報告編制和審查中,增加了能源消費情況的分析,包括項目單位產品化石能源消耗、單位增加值(產值)化石能源消耗、化石能源消費量、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和供給保障情況、原料用能消費量等的分析,以及有關數據與國家、地方、行業標準及國際、國內行業水平的全面比較等內容。
增加這些內容,引導項目因地制宜更多采用可再生能源、工業余熱等,將有利于推動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等新要求得到落實,有利于提高能源產出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從而保障高質量發展合理用能需求。
新《辦法》在全面總結原辦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堅持“簡政放權”,著力提升節能審查效能,明確要求節能審查機關要制定并公開服務指南,列明節能審查的申報材料、受理方式、審查條件、辦理流程、辦理時限等,為建設單位提供指導和服務,提高工作效能和透明度。
新《辦法》授權地方可結合本地實際,在各類開發區、新區和其他有條件的區域實施區域節能審查,明確區域節能目標、節能措施、能效準入、化石能源消費控制等要求。對已經實施區域節能審查范圍內的項目,除應由省級節能審查機關審查的,節能審查實行告知承諾制。
新《辦法》還明確了跨區域和打捆項目節能審查、數據調度、建設單位出具書面承諾等管理規定,推動節能審查工作更加科學規范、更加高效順暢。
新《辦法》第9 條明確,對于年綜合能源消費量(建設地點、主要生產工藝和設備未改變的改建項目按照建成投產后年綜合能源消費增量計算,其他項目按照建成投產后年綜合能源消費量計算,電力折算系數按當量值)10000 噸標準煤及以上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由省級節能審查機關負責。
對于其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其節能審查管理權限由省級節能審查機關依據實際情況自行決定。
新《辦法》還明確了可以不單獨進行節能審查項目的條件,即對于年綜合能源消費量不滿1000 噸標準煤且年電力消費量不滿500 萬千瓦時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涉及國家秘密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以及用能工藝簡單、節能潛力小的行業(具體行業目錄由國家發改委制定公布并適時更新)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可不單獨編制節能報告。項目應按照相關節能標準、規范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或項目申請報告應對項目能源利用、節能措施和能效水平等進行分析。節能審查機關對項目不再單獨進行節能審查,不再出具節能審查意見。
新《辦法》充分體現了“抓大放小”,突出了“管精管好”,有利于促進固定資產投資盡快落地見效。
新《辦法》明確細化了關于節能審查變更、改建項目邊界、節能審查意見逾期等工作過程中常見問題的具體操作辦法,為解決實踐中的問題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明確指引。
例如,計算項目綜合能源消費增量時,將原“改擴建項目”的表述,明確界定為“建設地點、主要生產工藝和設備未改變的改建項目”,厘清了項目能耗核算邊界。
再如,新《辦法》明確要求,通過節能審查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如果其建設地點、建設內容、建設規模、能效水平等發生重大變動,或者年實際綜合能源消費量超過節能審查批復水平10%及以上的,建設單位要提交變更申請。
新《辦法》還明確,單個項目涉及兩個及以上省級地區的,節能審查工作由項目主體工程(或控制性工程)所在?。▍^、市)省級節能審查機關牽頭商其他地區省級節能審查機關研究確定后實施等。
新《辦法》堅持“放管結合”,強化了節能審查事中事后嚴格監管的相關要求。
新《辦法》明確,國家發改委實施全國節能審查動態監管,對各地節能審查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重大項目節能審查意見落實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
節能審查機關要會同相關行業部門組織對項目節能審查意見落實、節能驗收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管理節能工作的部門要依法依規履行節能監督管理職責,加強節能審查信息的統計分析,作為研判節能形勢、開展節能工作的重要參考。
新《辦法》明確,對于未進行節能審查,或節能審查未獲通過,擅自開工建設或擅自投入生產、使用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由節能審查機關責令停止建設或停止生產、使用,限期整改,并對建設單位進行通報批評,視情節處10 萬元以下罰款。
對于不能整改或逾期不整改的生產性項目,由節能審查機關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權限責令關閉,并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新《辦法》要求,將建設單位、中介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及其處理信息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在“信用中國”網站向社會公開;對列入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的,依法依規實施聯合懲戒措施。
新《辦法》還明確了對以拆分項目、提供虛假材料等不正當手段通過節能審查等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和處罰規定,并將節能審查實施情況納入節能監察,進一步提升節能審查制度監管效能,有效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
陶瓷行業作為傳統的高耗能、高排放行業,一直以來都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領域之一。在節能審查路徑方面,陶瓷行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陶瓷行業應積極探索新的生產技術和能源利用方式,推廣清潔能源,如使用天然氣、太陽能等代替傳統的煤炭、木材等化石能源。同時,加強生產過程中的余熱回收和循環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陶瓷行業可以通過優化生產流程,降低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例如,采用更加智能的自動化生產線,減少人工干預,提高生產效率;采用更加節能的設備,如新型窯爐、高效噴霧塔等,降低能源消耗。
陶瓷行業應加強環保意識,采取有效措施減少生產過程中的廢氣、廢水、廢固等排放。例如,采用環保材料,提高材料利用率,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加強廢水處理,確保廢水達標排放;加強廢氣治理,采用先進的脫硫脫硝技術,減少廢氣排放。
陶瓷行業應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體系,加強節能管理。例如,制定節能計劃和目標,建立能源消耗統計和監測系統,開展能源審計和評估,確保節能措施的有效實施。隨著互聯網與能源行業的相遇,互聯網思維方式的先進性逐漸顯示出來,國家及各級政府均出臺各種鼓勵與引導政策,積極推進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能耗在線監測系統的建設。建議陶瓷企業在開展項目的節能審查過程中需要與時俱進,將先進的能源管理信息系統結合到實際的項目中,降低項目建成后實際的能源消耗成本,提高項目的信息化自動化水平
總之,陶瓷行業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下,需要積極探索新的技術和方式,優化生產流程,強化環保意識,建立能源管理體系,以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通過加強節能審查工作,可以促進能源結構的優化和產業升級,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同時,還需要解決節能審查中存在的問題,確保節能審查工作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