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默
這個時代的愛情,總如快餐一般。乍看喜歡、發展迅速,從夜聊時的惺惺相惜到你不聯系我、我不聯系你,甚至沒有什么可回味的。快餐可用于果腹,但不適合長遠生活。
快餐時代的愛情,人們考慮更多的是“性價比”,可能還沒見面就已挖出了對方的學歷、工作、薪資、家境,而對方的長相與性格、品質與才學反而退居其次,顯得沒那么重要。平時恩愛非常的兩人,會因彩禮而分手;兩個與人為善的家庭,會因沒有房子和車子而冷眼相對。
門當戶對的婚姻固然重要,但對應的該是心性、品質與三觀。可惜,快餐時代,大多數人不愿花費太多的時間去了解另一個人的內涵。
快餐時代也不乏有些另類,我和丈夫大概就是讓人費解的另類。如果算起我們戀愛、結婚的時間,那的確挺符合快餐時代的特點:我們經人介紹認識后,第三天見了第一面,第二十一天確定戀愛關系,一周年領證。與那些長跑式的愛情相比,這不就是快餐式愛情嗎?不同的是,我們剛在一起的時候,并不了解對方的具體工作內容、薪資和家庭情況,我們也都很默契地沒有問過對方。就連我們的介紹人都覺得我們有些奇怪。
在我看來,一個人的善與真比薪資、家庭情況更重要。工作、房子、車子隨時都可以更換,但人的本質很難改變。我們第一次出去吃飯,他知道了我和奶奶一起住,便問我:“要不要給奶奶帶些吃的回去?”冬天,東北的商場、超市門口都會掛厚厚的門簾,每次我們去逛商場、超市時,他都會提前把門簾掀開,等我進去之后他也并不直接撒手,而是等后面行動不便的老人進去以后,才會把門簾放下。我想,這樣善良的人,他父母的品質也一定不會差。
快餐式的愛情更像是一場豪賭,沒有人可以預知后事如何,僅憑一腔孤勇去賭往后余生,有人賭贏了,幸福大半輩子;有人賭輸了,黯然離場,再去探索一段新的生活。
但愛情又不是單純的賭博,要兩個人都愿賭服輸才好。心向一處,再難的日子,也是穩贏,怕的是一人想贏,一人已經認輸。 結婚前,我也有過恐婚的心理,擔憂應付不了未來的生活。單身的時候誰不是家里的寵兒,可結婚以后,柴米油鹽都要自己操心,娘家雖然是避風港,但你不能躲藏一輩子。而結婚那一瞬間,我真正的感受是坦然與欣喜,并開始向往我和丈夫會創造出怎樣的生活、怎樣的未來。婚后,我們一起去咖啡廳學習、一起嘗試沒吃過的食物,這些小小的目標成了我們的期待。
當然,所有的婚姻都逃不開雞零狗碎,偶爾我們也會因家務的問題而爭吵,因對方的態度而生氣。但爭吵過后,又會反思自己,說說自己的不是、對方的不足,然后相互認錯,重歸于好。大部分時間,我都和丈夫“同仇敵愾”,一起吐槽生活的日常、聊一下家庭的趣事……
我們在愛情里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像小時候的過家家,時而當大人、時而當孩子。我們清晰地知曉對方的缺點,但那又如何,人無完人,包容是幸福第一要素。
以前,我總向往文人的愛情。沈從文說,在青山綠水間,我想牽著你的手,走過這座橋,橋上是綠葉紅花,橋下是流水人家,橋的這頭是青絲,橋的那頭是白發。
冰心說,在平坦的道路上,攜手同行的時候,周圍有和暖的春風,頭上有明凈的秋月。兩顆心充分地享受著寧靜柔暢的“琴瑟和鳴”的音樂。在坎坷的路上,扶掖而行的時候,要堅忍地咽下各自的冤抑和痛苦,在荊棘遍地的路上,互慰互勉,相濡以沫。
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快餐時代的愛情更像是一場扶貧,物質和精神總要有一樣契合,但只有相互扶持,才能走到最后,你愛的人歷經千辛萬苦,只為你而來;你等待風霜雨露,只為他盛開。這一世,總要遇到那么多的人,或悲或喜、或好或壞。喧鬧之時或許會靈光一閃,可惜總歸是曇花一現;當世事人心歸于寧靜的一刻,總會有一個人一眼萬年,即使他不符合你曾經定下的所有標準,可是毫無疑問,他就是那個對的人,可溫酒煮茶話白首,可彼此交心到永遠。
有人說,快餐時代沒有真愛。可人啊,生來就是探險家,不嘗試怎知沒有。
責編/季守芳
E-mail:14835819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