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悅 劉美麟 陳晨湘梓 劉爍楠 趙玲



摘要:本文介紹了鄉村振興背景下西安雙語博物館的推廣與實踐項目,基于鄉村教育振興研究背景,分析了雙語博物館推廣與實踐面臨的問題,如博物館宣傳形式單一和鄉村小學對博物館教育重視程度不夠等,提出了開展多種類型活動宣傳雙語博物館以及多元化改進雙語博物館平臺的應對策略,期望能夠提高鄉村小學生對外語學習的重視程度,促進博物館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教育;雙語博物館;問題與對策
一、相關研究及發展現狀
《關于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的發布使博物館與中小學校合作機制得到進一步完善,促進博物館資源與教育體系的融合,提升鄉村小學生利用博物館學習的效果。目前,國內與鄉村小學教育和博物館相關論文不多,無論是博物館教育還是館校合作的項目,學者對于鄉村小學生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對于博物館與鄉村學校之間的探討不夠深入。[1]《數字化博物館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機制與策略研究》一文中,張建平、夏文箐從新媒體視角對數字化博物館與學校教育結合的策略進行探討,提倡最大化利用博物館資源。[2]《西方館校合作:演進、現狀及啟示》中,宋嫻、孫陽提到館校合作的幾種方式:學校拓展、校外訪問、教師專業發展、博物館學校及區域性整體合作,對中國的館校合作提出了建議,從博物館、教師、學校和政府相關機構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3]在 《博物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里,李君參與設計了一堂有關蝴蝶的博物館課程,向人們展現館校合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應對策略。[4]
博物館作為記錄人類文明記憶的重要基地,承擔著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職責。應將繼續深入推進館校合作,促使博物館成為展現中國力量、傳承中國文化、發揚中國精神的 “學?!?。不少博物館和學校之間開展了一系列館校合作、資源共享的教育活動。越來越多的學校也結合自身特色,開始在校內建立博物館。隨著博物館開進校園,博物館教育正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就西安市而言,博物館數量眾多,據 《2022年度全國博物館 (展覽)海外影響力評估報告》,西安入選綜合影響力前100名單博物館有6座,也代表西安具有優厚的文博實力。因此,發揮博物館對西安中小學生的教育功能意義重大。
二、鄉村教育振興背景下西安雙語博物館的推廣與實踐
項目組于2023年11月在西安市5所鄉村小學發放問卷150余份,問卷主要包含學生對西安博物館的了解程度以及自身雙語能力的認知。現對問卷收集結果進行分析。
(一)數據收集結果
本研究以西安鄉村小學為例,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發現幾所鄉村小學超過一半學生偶爾去博物館參觀學習,對博物館文化了解較少。70%左右學生了解博物館的部分歷史文化,但無法用雙語流利表達。因此,西安鄉村小學對博物館教育功能的利用程度有待提高,并且學生的外語能力以及重視程度有待提升。
(二)面臨的問題分析
1.鄉村小學生自身英語學習水平較低
目前,鄉村英語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第一,鄉村教育資源有限,學習資源單一,大多依靠傳統的教育方式。第二,農村地區優秀師資相對缺乏,許多代課老師成為鄉村地區英語教學的主力軍,而有的代課老師由于缺乏英語教學專業背景,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相對薄弱,導致教學效果甚微。第三,鄉村小學教師激勵機制比較單一,老師缺乏積極性。在小學開展拓展性英語教學非常重要,大多數鄉村小學生不敢開口說英語,主要是因為沒有英語交流的環境、家庭環境以及羞于表達。通過上述分析,拓展性英語教學在鄉村小學的應用十分有必要。許多語言習得相關學者認為英語教學的 “關鍵期”是12—13歲,也有少部分學者認為是6歲左右。如果錯過了外語習得的關鍵期,可能會導致學生外語學習終生困難。[5]
2.博物館在鄉村小學宣傳力度有待提升
由于博物館宣傳形式單一,導致博物館的宣傳活動很少進入學校,尤其是鄉村小學。這也是小學生對博物館的接觸和了解較少的主要原因之一。西安博物館的宣傳本身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整體宣傳力度程度不夠。西安博物館的數量在全國是領先的,但是為人們所熟知的博物館卻較少。此外,與其他單位比如鄉村學校合作也需要加強。[6]二是科技技術的運用需要改善。博物館的布展方式、陳列方式等需要運用更多的技術和創新。一些博物館目前仍以靜態圖片、文字等展示為多,如果能提供更多動態效果的展示,將會吸引更多游客以及學生來參觀學習。而推進西安鄉村小學生的雙語學習博物館知識與文化這一項目,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為博物館的創新注入新活力。只有當博物館充分呈現其魅力,才能吸引更多的學校與之合作,促進學生歷史文化的學習。
3.“雙減”政策的實施對項目發展的影響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2021年印發 《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半p減”政策對于推行雙語學習博物館知識與文化產生影響:“雙減”政策是教育類政策文件,而此項政策減的是學生的作業與校外培訓的負擔。[7]對于有的家長而言,孩子在學校課業負擔已經比較重,也不愿意讓孩子參加過多的課外學習活動。家長一旦對我們的項目造成誤解,便會不利于項目發展以及傳播文化的效果。事實上,博物館可以開展許多豐富的課外活動,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不僅可以快樂高效地學習,還能夠提升文化素養。博物館可以通過雙語學習平臺充分發揮其功能。學校更多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而博物館教育更具有實踐性、場景性、操作性以及創新性。學生能夠在博物館學習到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識,更有利于文化的傳播。西安博物館數量眾多,對于西安學子而言,是非常寶貴的學習資源。鄉村小學生對于博物館這方面的課外學習接觸相對較少,而博物館教育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因此推進此項目有利于西安鄉村小學生的博物館文化學習以及雙語表達能力的提升。
4.項目平臺課后化服務發展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包括服務內容形式化落實不到位、監管執行差、評價效用低等問題。項目的有效實施依賴于完整的服務、恰當的內容以及有效的監管。如果服務內容過于形式化,沒有結合學習對象及時進行調整,將會違背項目初衷。如果學習者的反饋是負面的,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也需要及時做出改進。此外,農村小學生離校后的生活大多處于盲目雜亂的低效狀態。
三、促進雙語博物館在西安鄉村小學推廣與實踐的對策
近年來,很多省份開始推行文化強省的發展戰略,大家逐漸認識到博物館是展現各地優秀文化和社會建設成果的窗口,相繼建成了一批規模較大、功能較全的地市級博物館新館,各級地方政府加大了對博物館事業的支持力度,各級財政經費投入也在增加。
(一)不斷宣傳雙語學習博物館知識與文化的重要性,提高西安鄉村小學對雙語學習博物館知識的重視程度
優化雙語講解服務是發展過程必不可少的步驟。講解是將書面知識與語言高度結合,具有藝術性、專業性和知識性。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對講解員的職業標準在不斷提升,對講解員的要求也更加嚴格。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在為更多人提供雙語講解服務的同時,也在優化講解質量,而且這也是一位優秀講解員所必備的基本素養。[8]通過對雙語講解服務團隊的建設,不僅可以使英文講解稿的內容達到標準化,也可以整合編寫博物館常用的講解語,同時還能提高講解員行業的綜合水平并且擴展服務項目,使博物館的形象和講解員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可以通過講座、微信公眾號平臺推文等形式宣傳該項目,從而提高鄉村小學對雙語學習博物館知識與文化平臺的認可程度;可以開展西安博物館地域文化特色雙語教育實踐活動,為西安鄉村小學生提供多元化了解博物館的渠道;可以通過加強與西安鄉村小學的合作,讓項目 “走進校園”,讓學習 “日?;薄?/p>
(二)不斷創新雙語博物館平臺學習模式,促進項目高效發展
隨著 “雙減”政策的提出,學校開始探索高質量的課程服務。要協調學習的內容、方法、媒介等方面,探索適合鄉村小學利用線上雙語博物館平臺開展多元化學習的模式。根據鄉村小學生的知識水平,把握語言的難易程度,參考博物館文化知識,盡量做到內容條理清晰,盡可能趨近學生的可接受程度。考慮到鄉村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學習能力相較于城市學生偏低,項目內容應該綜合考量,并根據學習者的水平安排。博物館與文化歷史密切相關,且專有名詞偏多,因此對于內容與形式的設計與安排有一定難度。此外,結合課程標準和博物館資源來設計系統化的課程成為一種有效的實踐形式。為鄉村小學生提供雙語博物館知識數字化平臺,從互動感、文化認同感、覆蓋面等方面為鄉村小學生提供一個更廣闊的接收平臺。同時使線上雙語博物館平臺用戶生成個人化的學習體驗,讓科學知識與概念具體化,活化了知識,也為廣大鄉村學校提供了優質博物館資源,節約了教育投入。
四、結束語
本項目的第一個創新點在于將 “雙語+博物館”的形式引進西安市鄉村小學的教學內容中。將豐富的博物館資源納入西安市鄉村小學并讓鄉村學生探索新知,豐富閱歷。博物館專業知識的教育范圍不但包含探究、研讀、觀察,還包含理性思考與雙語對話,是對學習本領的培育、對素質教育的籌劃、對人文精神的尋求。雙語教學注重以學生為發展中心,注重發揚學生的個體性。在特定的境況中,以活動為載體,以加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創新及創造能力為目標,在教學活動中,達成學生的全面發展。本項目旨在為西安市鄉村教育振興事業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為西安市鄉村小學建設及營造良好的學習文化的氛圍,從而縮小西安市教育方面的城鄉差異。通過 “雙語+博物館”的形式讓西安市鄉村學校學生了解西安的優秀傳統文化。基于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 “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發展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求,讓西安市鄉村學校學生用英語講好長安故事,用英語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西安推廣與實踐雙語學習博物館知識與文化的平臺有助于中小學及中小學生提高對博物館知識文化學習的重視程度。同時,也能促使西安鄉村小學生利用博物館資源提升相關文化素養,縮小與城市中小學生的差距。我們希望通過博物館 “進校園”讓鄉村學生探索新知,豐富閱歷。達到這個目標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未來不斷探索與實踐。
參考文獻:
[1] 蘇醒.農村中小學生的博物館教育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 2017.
[2] 張劍平,夏文菁.數字化博物館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機制與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01):79-85+108.
[3] 宋嫻,孫陽.西方館校合作:演進、現狀及啟示[J].全球展望教育,2012(12):103-111.
[4] 李君.小學科學教師開發利用博物館課程資源的個案研究[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13(03):87-92.
[5] 汪春娜.農村教學點小學英語教學現狀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20.
[6] 宋楊,成璇.關于西安博物館文化產業開發的思考[J].青年文學家,2012(15):267.
[7] 焦鄭珊,劉曉青,王琦.“雙減”背景下的博物館教育[J].科學教育與博物館,2022,8(03):1-8.
[8] 尤瑋.淺析現代博物館、紀念館雙語(中英)講解工作:以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組建雙語(中英)講解服務隊為例[J].群文天地,2011(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