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俊艷 秦雪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路徑,明確應急管理體系的構建要素為應急預案、應急管理機構與職能部門、應急資源調配機制與應急管理信息,以應急管理工作的基礎環節為角度,深入探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策略,以實現快速決策和精準應對突發事件。
關鍵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響應措施;應急預案
在當今快速變化和不確定性增加的社會環境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頻繁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在特定時刻快速發生,具有較大影響力和突發性的事件,其特點是潛在性、突發性、多變性和復雜性,具有顯著的群體性與意外性。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頻率和影響范圍都在不斷擴大,對人民生命安全、社會穩定以及經濟發展都構成一定威脅。突發事件往往會對社會穩定造成一定的影響,通過有效的公共管理,可以及時應對突發事件,減少損失,維護社會穩定。而應急管理體系及其有效的運作作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關鍵部分,能夠直接影響社會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與應對效果。良好的應急管理體系能夠幫助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及時應對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減少其對社會的負面影響。應急管理體系能夠提高社會的抗災能力和應變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應急管理體系能夠協調各方資源,加強信息共享與協作,提高突發公共事件應對效率。完善的應急管理體系能夠加強國家的整體治理能力和緊急決策能力,維護社會的穩定和秩序。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路徑分析
(一)應急預案制定與更新
1.綜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時信息,制定不同類型應急預案。政府在應對突發事件中的表現直接關系政府的公信力。通過有效的公共管理,可以及時、有效地應對突發事件,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增強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在制定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預案時,需要首先明確預案的目標,即預防、控制和減輕事件對公眾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眾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收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實時信息,以便準確判斷事件的性質和嚴重程度,為制定應急預案提供科學依據。在分析事件性質的基礎上,需要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同時,需要明確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責任分工,確保應急預案得到有效執行。此外,加強宣傳教育以提高公眾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認識和意識,定期評估宣傳教育工作的效果,根據評估結果進行調整和改進,以確保宣傳教育工作的高效性和針對性。在應對過程中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完善應急預案,并與相關部門加強溝通和協作,形成聯防聯控機制,共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因此,綜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時信息,制定不同類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預案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明確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職責和任務,加強協調配合,確保預案得到有效執行。
2.定期評估與修訂預案,優化跨部門、跨層級的協調機制,明確各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和職責分工。應急管理部門應建立健全應急預案評估機制,從預案的科學性、可行性和完整性等角度入手,定期對應急預案進行綜合評估與修訂,確保預案在實踐中的適應性和可操作性,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持續改進。
在預案的修訂中,還需要及時開展應急演練與相關技能培訓,加強不同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能力,提高應急響應的協調性和整體效能,以此優化跨部門、跨層級的協調機制,明確各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和職責分工。必要時,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快速反應機制,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能夠迅速啟動響應,并及時調整和更新預案。
(二)應急機構設置與職能分工
1.設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指揮小組,負責制定管理政策、協調工作和指導突發事件應對行動。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中,需要設置具有不同職能的管理機構,并明確機構間的職責分工。需要建立具有全局指引與引導作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指揮小組,制定應急管理政策、布局協調工作以及指導突發事件的應對行動。而指揮小組作為決策層,其職責不僅包括通過政策指引使各級政府和相關機構在緊急情況下能夠有針對性地采取行動,還包括協調不同部門之間的合作,確保應急資源的有效配置和應急管理信息的暢通傳遞。
2.設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職能部門,負責組織、協調和監督突發事件的應對工作。在設立指揮小組的基礎上,還需要下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職能部門,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響應進行組織與協調。具體而言,職能部門承擔組織、協調和監督突發事件的應對工作,需要通過職能部門間的信息交互與協同配合,推進預案制定、組織演練、應急資源調動等工作,以此提高應急響應的效率和質量,并能夠在復雜環境下確保各項工作的高效實施。
(三)應急資源調配和信息共享
1.健全應急資源儲備和調配機制,確保應急資源的及時供應和合理利用。在建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過程中,需要建立健全應急資源儲備和調配機制,以確保應急資源的及時供應和合理利用,優化應急管理效果。在應急資源儲備方面,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儲備體系,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類型和規模,儲備各種應急資源,包括醫療物資、生活物資、交通工具、通信設備等,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及時供應。同時,在應急資源調配方面,需要明確不同層級的應急管理機構和職能部門在應急響應中的職責和責任,以便快速、有效地將應急資源調配到需要的地區或單位。同時,還需要通過應急管理機構與職能部門的協同合作,促進跨區域應急資源協調調度,以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化配置,彌補資源供需不平衡的問題。
2.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實時跟蹤、監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展情況。為了實時跟蹤和監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展情況,支撐應急管理決策,還需要重視應急信息共享平臺的建設與完善。[1]通過信息共享平臺將各個部門、機構、企業等的信息資源整合在一起,實現信息的共享和互通。該平臺可以包括數據收集、數據分析、信息發布等功能,通過該平臺,決策者可以及時獲取準確的信息,掌握和跟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動態變化數據,以便作出科學、合理的應急管理決策。
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策略探究
(一)構建多渠道信息收集機制,推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評估分析與動態預警
公共管理部門需要與其他部門和機構建立信息共享和協同機制,以便更好地整合和利用信息資源。通過信息共享和協同,可以避免信息孤島和重復勞動,提高工作效率。為了及時了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性質、范圍、影響和持續時間等要素,構建多渠道信息收集機制可以確保信息的全面性和實時性。這些渠道可以包括官方報告、媒體報道、社交媒體監測、群眾舉報等。通過多種渠道收集信息,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的發展情況,包括事件的起因、影響范圍等,為后續的評估分析和動態預警提供數據支持。利用社區組織的網格化優勢,協助政府與相關機構積極開展應急處置工作。[2]
公共管理部門應組織專家建立評估分析模型,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通過指標體系和算法模型,評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嚴重程度、影響范圍和發展趨勢。政府部門應加強數據分析能力建設,提高對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水平。通過深入挖掘數據中的隱藏信息,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根據評估分析和預警結果,政府部門應迅速做出響應,發布預警信息,啟動應急預案。同時,應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及時調整應對策略和措施。加強信息公開與發布工作,提高公眾的知情權和參與度。
(二)制定多級響應的應急資源調配機制,切實保障醫療措施水平
在獲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等級與基本信息的基礎上,需要制定多級響應的調控機制,根據事件的嚴重性和緊急程度進行分級應對。[3]通過收集和分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相關信息,及時發現潛在的風險,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同時,建立快速響應機制,確保在事件發生時能夠迅速啟動應急預案,減少損失和影響。在資源配置方面,需要側重于公共管理方面,提高應急管理體系的效率和響應速度從而更好地保護公眾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當面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需啟動更高級別的響應措施。這種情況下,應急資源的需求和投入會顯著增加,可能涉及多部門協同行動、大規模的資源調配、投入專業醫療隊伍等。通過合理分級的方式,可以避免資源浪費和不足的問題,確保應急資源的有效調配,提高應急處置階段醫療措施的水平。
在完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級處理的基礎上,需要根據事件的性質和嚴重程度,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和措施,綜合制定應急處置快速決策的流程和標準。在綜合考慮人口密度、交通條件和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的條件下,選擇合適的應急處理場所,確定應急管理策略能夠得到硬件設施的支持。另外,物資采購也是應急處置的重要環節之一。為確保應急物資的及時供應,應確定物資采購流程和相關標準,包括明確規定物資采購程序、廠商選擇、價格談判、質量檢驗等方面。同時,應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合作,建立穩定的供應鏈,確保應急物資的及時投放和配送。通過合理的采購流程和標準,有效避免應急資源浪費的情況,同時保證物資質量,并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調配所需物資。
此外,還需要配備醫療資源指揮部門,統籌調配醫療隊伍、設備和藥物等資源,協調各醫療機構的人員分配,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提高醫療措施的水平。[4]在完成應急處置快速決策制定后,需要綜合考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病情演變規律和影響范圍,設立針對重點患者的管理中心,保障老年人、孕婦、基礎疾病患者等高風險群體的實施需求,優化應急處置效果。
(三)建立健全社會心理援助體系,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效率
在建立健全社會心理援助體系的過程中,公共管理機構應發揮主導作用,通過制定政策與法規、協調資源、培訓與教育、監督與評估、信息公開與透明以及創新與發展等措施,推動社會心理援助體系的建立和運行,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效率,保障公眾的身心健康和安全。要通過心理評估、心理教育、心理康復等階段的工作,引導受眾人群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形成正確的認知,以此幫助受影響人群緩解精神壓力,提升心理抵抗力與適應力。
此外,為了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效率,需要將社會心理援助工作與醫療救治、物資保障等方面進行統籌規劃,形成救助—保障合力,實現不同工作環節上的協同配合,充分發揮各自的應急處置優勢。與社會組織、醫療志愿者等多元主體聯動,匯集群眾力量共同參與心理援助工作,形成多元化、全方位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心理保障與支持體系。在進行社會心理援助的同時,[5]還需要注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社會輿情控制,避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所引發的輿情對社會穩定與應急處置工作產生干擾。通過建立健全社會信息發布渠道 (官方網站、新聞媒體、社交媒體),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演化中實時公布與更新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動態,確保及時、準確地向公眾傳遞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的信息。同時,還要加強輿情監測和預警工作,及時了解社會公眾的情緒態勢和關注焦點,注重與公眾進行溝通和互動,鼓勵公眾參與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正面討論中,及時對公眾所關注的問題進行科學、準確的解答,及時糾正不實信息,以穩定公眾情緒,維護社會穩定。
三、結束語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可能對公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威脅。建設健全的應急管理體系可以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及時采取措施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同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往往具有突發性、不可預測性,需要迅速采取行動進行處置。確定有效的處置策略能夠在面臨緊急情況時幫助決策者快速做出反應,避免因猶豫或無計劃導致災害擴大。應急管理體系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專業機構、社區、公眾等多方合作參與。只有在形成社會合力的基礎上,建立科學規范、完善細致的應急管理體系,才能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帶來的挑戰。
參考文獻:
[1] 魏榮杰,連睿,謝紅梅,等.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中的知情同意探討[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22,38(12):1597-1600.
[2] 張培東,蔣俊俊,李炫蓉,等.現階段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體系建設[J].內科,2022,17(4):428-431.
[3] 張海花,劉悅.國內外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區域協同治理的經驗及啟示[J].重慶醫學,2022,51(23):4113-4116.
[4] 王喜益,方瓊,胡靜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 “護理預備隊”勝任力指標體系的構建[J].中國衛生資源,2022, 25(3):332-338.
[5] 馬文竭.信息不完備、價值偏好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決策[D].北京:中央財經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