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猿類進化成早期人類、從樹上下來并直立行走后,毛皮逐漸消失,使早期人類需要穿上衣服來保護自己。那么,人類從何時開始穿衣呢?

圖1 遠古人類身著熊皮抵御寒冷(藝術圖)(圖/圖賓根大學)
由于衣服無法像石頭、骨頭制成的文物那樣長久保存,所以科學家們必須“打開腦洞”,運用創造性思維來回答這個問題。
科學家認為虱子在進化史上發生的變化可能與人類體毛的減少以及人類穿衣的出現有關。通過觀察頭虱、衣虱的變化,美國生物學家大衛·里德團隊推斷,現代人類在大約17 萬年前,也就是倒數第二個冰河時期,開始定期穿著簡單的衣物。
但德國圖賓根大學研究團隊從熊骨頭上的“蛛絲馬跡”發現,約30 萬年前的人類已經開始穿著熊皮來保暖。
一項對200 多個手術病人進行的研究發現,近60%的人動脈內壁的脂肪塊中含有微塑料。和沒有微塑料的人相比,這些人在術后3 年內更容易生病。微塑料到底是什么呢?
2004 年,海洋科學家在海灘上發現了很多米粒大小的塑料碎屑,這些碎屑的尺寸大都在5毫米以下,被稱為“微塑料”。然而,當前對微塑料的認識已經超越肉眼尺度,儀器可檢測的、微米甚至納米尺寸的塑料顆粒也被稱為“微塑料”。
塑料不僅出現在人體內,科學家在南極磷蝦的內臟里也發現了塑料碎片。

圖1 藝術裝置“水龍頭中流出的塑料瓶”(圖/《環球》)

圖1 樹脂化石里模仿螞蟻的蜘蛛(圖/《歷史生物學》)
你害怕蜘蛛嗎?蜘蛛的長相讓不少小朋友望而生畏。但是,那些以蜘蛛為食的黃蜂和鳥類可喜歡它了。為了躲避獵食者,一些蜘蛛竟然把自己偽裝成一種不受歡迎的獵物——螞蟻。它們是怎么做到的呢?
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在樹脂化石中模仿螞蟻的蜘蛛。從化石標本來看,蜘蛛偽裝得非常像。然而對于蜘蛛來說,完成這種神奇的“變身”是個挑戰 :螞蟻有6條腿和2根長觸角,而蜘蛛有8條腿,沒有觸角。為了減小差異,蜘蛛以接近觸角外觀的方式定位它們的2 條前腿。
研究人員發現,有些蜘蛛已發展出看起來像螞蟻的能力,還有一些蜘蛛試圖偽裝成蒼蠅、甲蟲等昆蟲來擾敵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