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飚 ,周經耀
(1.池州學院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學院,安徽 池州 247000;2.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農業機械產業水平綜合評價對于農業現代化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積極意義[1]。首先,通過對農業機械產業水平評價,可以客觀了解該地區農業生產的自動化水平、效益和創新能力。其次,綜合評價農業機械產業水平有助于發現存在的問題和瓶頸,為進一步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提供指導[2]。本研究旨在對安徽省農業機械產業水平進行綜合評價,為未來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政策制定和產業升級提供依據,推動農業機械產業可持續化發展,促進安徽省農業現代化進程[2]。
數據來源于《安徽統計年鑒2022》,采取了載貨汽車數量、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掛車數量、大中型拖拉機數量、小型拖拉機數量、糧食作物總產量、農業機械總動力等指標。其中,載貨汽車和掛車提供了高效的農產品和農機具的運輸方式;拖拉機提高了生產效率,促進了農業技術發展,減輕體力勞動負擔;糧食作物總產量和農業機械總動力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直觀數據[3]。
針對本研究收集的數據,采用熵權賦值的TOPSIS模型進行綜合評價。熵權法是一種較為簡單且常見的賦值方法,是指一個隨機變量與某一組隨機變量間線性相依性的度量。如果指標的信息熵越小,則該指標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在綜合評價中所起作用理當越大,權重就應該越高。利用SPSSPRO 數據分析平臺進行熵權法賦值得到的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熵權法計算結果
基于熵權法賦值得到的計算結果進行TOPSIS 綜合評價。TOPSIS 綜合評價模型是一種常用的組內綜合評價方法,能夠充分利用原始數據的信息,精確地反映各評價方案之間的差距。利用SPSSPRO 數據分析平臺得出各地級市研究對象的綜合評分結果,如表2 所示。從表2 可以看出,阜陽市、亳州市、滁州市的綜合評分較高,而馬鞍山市、池州市、銅陵市的綜合評分較低,其他城市表現一般。

表2 TOPSIS 綜合評價結果
1)阜陽市。阜陽市的臨泉縣、界首市(縣級市)、太和縣曾在2018 年全國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認定中上榜,這是對阜陽市著力推廣農機裝備智能化、農機應用綠色化、農機作業規模化和農機服務社會化取得了巨大成效的肯定[4]。近年來,阜陽市緊緊圍繞“雙輪驅動”“五大專項行動”等重大決策部署,大力推廣先進農機裝備和技術,不斷推動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為阜陽市農機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5]。
2)亳州市。亳州市農機化發展不斷加快,緊緊圍繞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經濟發展的服務宗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農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場引導、社會服務、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的中國特色農機化發展道路。近年來,亳州市大力推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工作,是全國唯一的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區全覆蓋的省轄市[6]。為大力發展農機合作社、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亳州市出臺《亳州市2016 年地方農機疊加補貼意見》,對急需的農業機具,在國補資金的基礎上,市縣兩級財政按機具銷售價格再各補貼15%,引導農民購置先進適用大型機械,提升農機保有量[7],這些措施促進了亳州市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3)滁州市。滁州市堅持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首要任務,以強農惠農政策為導向,以富民工程為抓手,以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為載體,堅持以抓好農機安全生產和質量管理為基礎,積極推進重點工程(工作)項目建設,認真抓好“四項關鍵技術”的推廣,推動了全市農機化事業的發展[8]。
4)宿州市。農業機械化重點圍繞“現代農業+”服務,積極實施農業機械化提升工程,努力提升農機化水平。但宿州市農機化仍存在農機發展結構不平衡、發展質量有待提升、農業機械化投入不足、公益性服務功能薄弱等問題。
5)蚌埠市。雖然當地機械化水平近年來穩步提升,但是部分農村基層干部和農民對農業機械化的認識落后,農機技術人才缺乏,資金不足,且蚌埠市農機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機械配件購買難、農機檢修難、新技術推廣難等問題。
6)合肥市。雖然農機化發展中有很多高新產業,但是不能高效利用資源。
7)六安市。農機發展不平衡,大中型機械、復式作業機械、高科技含量機械所占比重不足,滿足不了農業生產多方面的需求。
8)淮南市。機具結構不合理,小型機具過多,大中型機具較少,配套率較低,農機具的作業規模、作業效率受到限制。
9)淮北市。農機服務市場的整體運行機制尚未形成,農機人員業務技術素質低。
10)安慶市、宣城市、蕪湖市。農機發展水平較低,農機發展存在較多空缺。
11)馬鞍山市。縱觀馬鞍山市農機化發展,經過了引進、試用、推廣、改進等階段,長期徘徊在選項機械化階段,長期靠政府補貼發展,沒有自己的產業大軍。
12)池州市。水稻是池州的主要糧食作物,池州市迫切需要推廣以水稻機械化種植為代表的輕簡化栽培模式。
13)銅陵市。銅陵市的農機設備更新較慢,農民使用的農機設備普遍較老舊,無法滿足現代化農業生產的需要。這導致農業生產效率較低,影響農民收入和農業可持續發展。銅陵市的農機服務體系建設相對薄弱,農民在農機使用過程中面臨技術支持和維修服務的不足,缺乏及時的技術指導和維修保障,限制了農機化水平的提升。
農業機械化已經成為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還減輕了農民的體力勞動,推動了農業現代化進程。安徽是全國糧食主產省,常年農作物種植面積超過1.3億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占75%以上,總產量4 000 萬t 左右,面積居全國第4 位。“十三五”以來,安徽省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為保障糧食安全、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有力的裝備支撐和技術支持。為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推動農業現代化,提出以下建議。
1)推進農機裝備升級。加大農機化政策的宣傳力度,鼓勵農民購買新型農機設備,引導農民使用更加先進、高效的農機設備,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2)加強農機維修服務。建設更多的農機服務站點,提供更加全面、專業的技術支持和維修服務,推廣農業機械化技術,解決農民在農機使用中的問題。
3)推廣農業機械化技術。加強農民對農業機械化技術的培訓和宣傳,提高農民對農機使用的技能和意識水平。
4)加大農業機械化投入。增加對農業機械化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農機設備和服務資源。
5)強化農機合作社建設。鼓勵農民組建農機合作社,加強農機設備的共享和利用,提高農機化水平和資源利用效率。
6)建議進一步轉變觀念,明確農機服務產業化的發展思路,樹立農機服務產業價值觀。按產業化的要求,完善農機化服務體系建設。培育和發展主導產業,興辦龍頭企業。通過培育主導產業,興辦龍頭企業,使農機服務具有好的示范作用,龍頭企業上聯市場、下聯千家萬戶,可以帶動一條線或一個面的發展,帶動服務組織群體發展。適應農機產業化發展需要,全面提高農機手的科學文化素質[9]。
7)加快土地流轉,推進土地適度集中,使土地連接成片,形成規模經營,利于新機具和新技術應用,提高機械化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選擇不同的條件和區域開展試驗示范工作,讓農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效益,使農民由被動推廣變為主動推廣。農機部門和農業部門密切配合、團結協作,建立健全長期的農機農藝合作機制。以農機戶為基礎,農機服務組織為主體,農機中介服務為紐帶,農機作業、維修、供應服務為內容,建立健全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10]。
基于TOPSIS 模型的安徽省農業機械產業水平發展評價研究,通過綜合考慮各項指標的權重和得分,對安徽省各地級市的農機產業水平進行了評價和排名。研究結果表明,安徽省的農業機械產業水平整體較好,但各地級市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在今后的農業機械產業發展中,需要進一步加強政策支持、推進農機設備更新、加強農機服務體系建設、推廣農業機械化技術、加大農業機械化投入等,以提高安徽省農業機械產業的發展水平和質量,為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