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業應打造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的新質生產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其關鍵在“新”,是由科技創新催生的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為此,本刊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天津分公司代表、黨委書記王百森,聽聽他的綠色建議。
創新發展,塑造高科技生產力
中國石油石化:王書記,您好!請您談談對新質生產力的看法。
王百森:聚焦石化行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落實新質生產力。堅持創新發展,塑造高科技的生產力;推動轉型升級,塑造高效能的生產力;深化改革開放,塑造高質量的生產力。
中國石油石化:石化行業應如何堅持創新發展,塑造高科技的生產力?
王百森: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要聚天下創新資源而用之,更好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推動關鍵技術迭代升級。
天津石化將做到“四個依托”,即依托前廠后院加快轉化應用,依托專業力量打造融合智庫,依托合資合作開展聯合攻關,依托深化改革做實創新激勵。通過構建科技創新平臺,積極探索實施“揭榜掛帥”等新機制,搭建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格局,加強煉油化工基礎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攻關,產出更多“從0到1”的原創性成果,加速產業升級、產品迭代。
天津石化在大宗產品領域加強技術融合,引進更多低成本、高附加值的產品技術;在細分終端領域,打造“專精特新”。同時,用好中國石化布局在天津基地的創新資源,唱響京津創新“雙城記”,做實“前廠后院”,循序漸進推動基礎產品高端化、通用產品特種化,通過在產業鏈上合理布局,逐步形成產業控制力。
轉型升級,塑造高效能生產力
中國石油石化:石化行業應該如何塑造高效能生產力?
王百森:石化行業要推動轉型升級,就要塑造高效能的生產力。石化產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關乎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綠色低碳發展、民生福祉改善。要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推動傳統產業強基轉型,靠前布局新產業、新賽道,不斷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
中國石油石化:在這方面,您有哪些具體的建議?
王百森:要增強高附加值競爭力,錨定終端、錯位布局,加快優勢產能建設,布局細分領域產業鏈。目前,天津石化正在抓緊建設天津南港120萬噸/年乙烯項目,集合中國石化和英力士最新優勢技術,聚焦高科技含量的終端產品,實現產品差異化生產、鏈條化延伸、高端化提升。
要增強數智化競爭力。以“數智變革”為驅動,激發產業活力,賦能企業邁向智慧賽道。目前,天津石化立足天津基地全局,應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拓展更多“機器代人”場景,提質擴面智能技防措施,推廣IPC嵌入應用,加密部署在線分析儀表支撐智能控制,推動數字技術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以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傳統石化產業。
要增強綠色低碳競爭力。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穩妥推進“雙碳”行動。為確保南港乙烯項目具備強大綠色競爭力,天津石化以世界領先標準設計,加大項目環保投資力度,目前正加快LNG冷能利用、南港片區屋頂光伏等項目建設。同時,穩步提升綠電應用、生物質摻燒占比,探索高鹽廢水資源化利用,前瞻研究鍋爐綠電消納、分布式風電等新能源利用,并貫通氫能產業鏈。
改革開放,塑造高質量生產力
中國石油石化:石化行業應如何塑造高質量生產力?
王百森:石化行業要深化改革開放,塑造高質量的生產力須統籌好深層次改革與高水平開放。既要擴大開放之門,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營造良好的國際氛圍,又要走好深化改革之路,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更加突出價值創造導向,在推動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上取得明顯成效。
天津石化將建立一體化統籌機制、市場化經營機制、精益化運營機制、差異化分配機制、精簡化治理機制,久久為功,完善公司治理,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天津石化在建立一體化統籌機制方面,將做實股權管理平臺+合資公司“1+N”基地治理新格局,在有效發揮黨委、董事會、經理層管理效能基礎上深入探索行而有效的企業管理機制,促進全產業鏈協同創效和基地整體效益效率最大化,真正打造榮辱與共的基地共同體。
責任編輯:鄭 丹
znzhengdan@163.com
鏈 接:
王百森提案:《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
堅持精準治污,以政策激活行業企業內生動力,推動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要處理好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的關系,在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保持常態化外部壓力的同時以激勵政策引領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通過財政政策引導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換代,持續規范重污染天氣管控機制。積極發展綠色金融,推動重點區域大氣污染物排污權交易,發揮經濟杠桿撬動作用,鼓勵企業自主減排。
堅持科學治污,不斷健全污染物排放標準評估方法,指導企業更好地貫徹執行標準。建議依據《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實施評估工作指南》,從可操作性和可執行性兩方面開展污染排放標準評估。定期開展行業污染治理技術評估調查,及時發布行業污染治理最佳可行技術指南,并作為修訂完善國家排放標準的依據。
堅持依法治污,提高環保行政執法質量,推動差異化執法落地。堅持引導企業自覺守法與加強監管執法并重原則,實現獎優罰劣,將信用評級良好、環保投入有保障、環保治理水平較高或已獲評環境績效A級的企業納入正面清單,加大正向激勵力度,讓自覺守法企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