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石化聚焦新產品開發疑難問題,群眾攻關碩果盈枝。
隨著全球乙烯產業的迅猛發展,化工產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甚至近乎白熱化。
為了在持續低迷的化工市場中爭取主動,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加大煉化業務新產品新材料開發力度,著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在第48屆國際質量管理小組會議上,蘭州石化聚烯烴二部展示的《提高30萬噸/年聚丙烯裝置車用料彎曲模量》QC成果,不僅獲得了金獎,而且創造了蘭州石化QC成果的最好紀錄。
向增效難點發起進攻
2013年,集團公司組織蘭州石化針對聚烯烴二部30萬噸/年聚丙烯裝置開發車用料系列產品,力爭在車用料市場贏得先機。
30萬噸/年聚丙烯裝置于2006年10月建成投產,采用了Basell公司的生產工藝,裝置由催化劑制備、丙烯回收、氣相共聚等9個單元組成,可生產均聚、抗沖共聚及無規共聚等103個牌號的產品,主要生產車用聚丙烯、醫用聚丙烯以及透明聚丙烯產品,對于蘭州石化優化生產結構、提升經濟效益發揮著重要作用。
為此,裝置的8位操作人員組建了QC小組,主動投入到新材料開發中,并成長為骨干。他們是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平均年齡34歲。高壓聚丙烯裝置內操、QC小組組長李睿為團隊取名“逐夢QC小組”,寓意著“追逐夢想,搏擊未來”。他們準備沉下心,在新材料開發領域做出一番貢獻。
李睿愛鉆研喜思考,先后獲得過蘭州石化“三八紅旗手”和“感動石化魅力女性”以及“蘭州市最美母親”等榮譽。她牽頭組織的QC小組攻關、“五小攻關”成果曾多次獲得企業表彰。班長馮勇是聚丙烯裝置的高級技師,也是最年輕的班長。他操作技術精湛,獲得過公司“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班組長”等稱號。羅鵬從大學畢業后一直在裝置一線工作,注重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產過程中,短短5年時間就從一名操作服務人員成長為聚烯烴二部生產組副組長。
在新產品研發中,小組成員遇到了“攔路虎”:新型車用料的彎曲模量始終不理想,與國際先進產品指標存在差距。
彎曲模量是衡量車用料性能、安全系數的關鍵指標,用來評價汽車抗碰撞、抗沖擊的程度。在汽車制造商眼中,彎曲模量達標的車用料品質高、用途廣,可以制作保險杠、方向盤、控制儀表盤等部件;彎曲模量不達標的車用料,只能制作方向盤、儀表盤等汽車內飾部件,不僅品牌價值低且每噸產品的售價也要低700多元。
面對這個國內眾多車用料生產企業的難題,李睿表示:“哪兒是增效的難點,哪兒就是我們攻關的力點。”
于是,他們確定了《提高30萬噸/年聚丙烯裝置車用料彎曲模量》的攻關課題,開啟了小組QC攻關之旅,向著全力提升國產車用料質量水平進軍。
500個日夜的探索
“到底哪個參數影響了產品車用料彎曲模量?蘭州石化和國外同類企業用的是同套工藝包呀!”這個難題縈繞在小組成員的心頭。
為了破解難題,小組成員不分晝夜,全力攻堅。然而,沒有數據、缺乏經驗,小組成員只能靠不斷地分析和計算、嘗試和試驗。
馮勇帶領小組成員從人、設備、生產過程、物料四個維度展開分析,采用排除法查找車用料彎曲模量不達標的原因,最終把攻關方向聚焦到生產過程。可是,聚丙烯生產過程極其復雜,設備星羅棋布,管線密如蛛網,要找到哪個環節是瓶頸制約無異于大海撈針。
成員們結合裝置生產和質檢數據,進行深入排查,展開趨勢分析。他們發現,物料在氣相反應釜中的停留時間是影響彎曲模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馮勇帶著小組成員優化工藝操作,讓物料在反應釜中的停留時間從1小時延長到1.5小時,保證了中間產品乙丙橡膠相含量進一步穩定。在此基礎上,他們還落實了調整氣相平衡等20多項措施。
“小到溫度、壓力,大到設備的設計精度,我們一個不放過,逐一分析,像大海撈針一樣尋找彎曲模量的影響因素,并反復計算、測試、優化調整,最終形成了一張影響因素的關聯圖。”馮勇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了近500個日夜的攻關,蘭州石化生產的聚丙烯車用料彎曲模量提升了18%,最優值甚至突破了20%,成為國際車用料行業最先進的指標。
“彎曲模量提升后,蘭州石化生產的聚丙烯車用料的市場售價每噸提高了700多元,產品品質達到了行業先進水平,能與國際上最好的同類產品同臺競爭,對于推動國產車用料的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蘭州石化科學技術創新中心主任、石油化工首席專家王福善表示。
這一課題成果先后獲得“甘肅省質量管理小組特等獎”“全國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稱號”等多項榮譽,為這一攻關成果走上國際展臺創造了良好條件。
國際展臺上的“黑馬”
國際質量管理小組會議1976年首次召開以來,至今已是第48屆了。國際質量管理小組活動是質量管理領域規模最大、涉及面最廣、凝聚力最強的國際活動,為提升產品質量在全球范圍內發揮了重要作用,被譽為“質量奧林匹克”。
在接到參加該會議的邀請函后,小組成員在驚喜的同時又不免擔憂。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參加過這樣高規格的國際賽事,不僅要做什么準備心里沒底,而且面對著要將11000多字的專業材料翻譯成英文的挑戰。于是,他們求助翻譯軟件、找翻譯團隊,逐字逐句翻譯,并在PPT中融入了中國民族和地域特色,較好地呈現了蘭州石化、中國石油的元素。
隨著競賽日期的臨近,李睿和羅鵬身感壓力越來越大,他們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時擠出時間來進行參賽的準備工作。他們逐字逐句地推敲呈現的內容,一遍一遍地練習講解的節奏,每天工作到凌晨兩三點,還常常失眠。
比賽當天,身著白色西服的李睿在會場格外耀眼。她略顯緊張地走上講臺,與羅鵬侃侃而談,在規定的15分鐘時間內清晰而流暢地向評委講解了《提高30萬噸/年聚丙烯裝置車用料彎曲模量》QC成果選題的背景、攻關過程及產生的效益和重要意義,引起了評委的高度關注。在隨后的答辯環節,兩位的答辯得到了評委的認同。最終,這一成果獲得金獎,被與會人員譽為國際質量管理小組會議上的“黑馬”。
責任編輯:鄭 丹
znzhengd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