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石油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7萬噸,相當于種植389萬棵樹。
3月12日,在廣東開平市大沙鎮大塘面村的“廣東石油青年林”中,60多名“紅馬甲”志愿者正忙碌地將一棵棵仁面子樹苗植下。若干年后,這些仁面子樹將長到20米高,結下無數藥食兩用的“金果子”,為大塘面村村民帶來經濟收入。
積極響應共青團廣東省委“共植綠美青年林”的倡議,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中國石化廣東石油在第46個植樹節之日開展“綠美廣東 石化擔當”義務植樹活動,發動黨團青年帶頭植樹。
作為全國經營規模最大的省級油品銷售企業,廣東石油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面實施綠色低碳發展,統籌節能、減排、降碳一體化管理,形成推進清潔能源的“綠色賬單”:每年處理污水裝滿1265個標準泳池;每年回收汽油相當于1萬輛汽車跑1年;每年推廣電子支付相當于少砍15000棵樹;每年減少2萬噸氮氧化物排放;年節省電費能讓京廣高鐵行駛249趟……
社會發展的綠色引擎
“沒有任何氣味!以前加油的時候還可以看到揮發的油蒸氣!”3月12日,在廣東江門石油雙龍加能站公眾開放日現場,市民林先生湊在油箱旁,聞不到一絲汽油味。
為解決摩托車加油過程中油氣散逸的問題,廣東石油自行研發了一種TPU專用集氣罩代替傳統集氣罩,能實現加油過程油箱口附近油氣瞬時濃度由800~2800ppm降至20~70ppm,與使用前對比實現了百倍級顯著下降。該項技術得到了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的高度認可,下一步將在全省推廣應用,進一步降低油品銷售環節大氣污染物排放。
事實上,廣東石油早在2011年起,累計投入超過8億元對全省2200多座加油站和29座油庫進行油氣回收改造。通過在每支油槍口安裝回收裝置,能夠“回吸”加油過程中散發的油氣,在減少大氣污染的同時促進循環經濟。
不僅如此,2000年起,廣東石油一直致力于推動油品質量升級,實現從含鉛汽油升級到ⅥB標準油品,油品硫含量從近1000ppm降至10ppm,接軌國際水平,減少環境損害。
“以前汽車排出來的尾氣特別難聞,現在基本上沒味道了。”跑了20年物流的郭師傅對比感覺最明顯。為助力解決貨車尾氣排放污染問題,廣東石油自主研發靈活便捷的尾氣處理液一體加注機,車主按需加注,每年減少247萬個塑料包裝桶,在節省包裝費用的同時減少了白色污染產生。
傳統油企的綠色蝶變
在東莞主山加油站的一邊場地,一排充電樁前安安靜靜地排滿了新能源汽車,和熱熱鬧鬧的加油區形成了一靜一動的有趣場景。“這里可以同時為40輛新能源汽車充電,每天有200輛車進站充電。這里配套的便利店、咖啡、洗車保養、休息驛站等,深受車主歡迎。”東莞主山加能站站長鄺振林表示。
隨著新能源快速發展,廣東石油加快能源轉型步伐,將傳統加油站打造成“油氣氫電服”綜合服務站。一方面是利用現有油站網點,通過改建擴建增容擴容升級成充換電站,為車主提供更多元化能源供應,另一方面采取合資合作的方式在商區、學校、停車場等建設大型集中充電場。廣東石油正加快打造“石化易電”品牌,建設具有石化特色的全省充電一張網。
截至目前,廣東石油已在全省超過九成的縣級地市建成4000多個充電車位,日均充電量超過35.5萬千瓦時,日均服務客戶近1.5萬車次,成為中國石化系統內充電量較大的公司。
廣東石油有序布局氫能網絡建設。2019年建成國內首座油氫合建站后,廣東石油用五年間在廣州、佛山、東莞、深圳等地市建成了9座油氫合建站,累計供應氫氣超過760噸,日均服務近100車次。這些氫燃料電池車的應用,替代了超過3300噸的成品油,僅交通領域就折合減少超過8600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于植樹49萬棵。
用心的客戶會發現加油站頂棚熠熠生光的光伏板,正是廣東石油“千站太陽能”計劃的分布式光伏發電裝置。為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廣東石油按照“統籌布局、自用為主、余電上網”的原則,充分利用加油站罩棚頂、站房屋面等無遮擋位置,因地制宜開展光伏發電站建設。目前,全省206座光伏發電站,年發電量超過822萬千瓦時,除了滿足加能站日常用電外,還有22%的電量不浪費,回輸上網實現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中的綠色技術
在消費者權益日來臨前,廣東石油黃埔油庫舉行了一場面向周邊“街坊”的科技SHOW——三個球型浮球在油水混合物中運作,油水即實現分離排放。“一直擔心油庫排出來的水會不會被污染了,現在親眼所見也安心了!”周邊居民馮阿姨對這種“綠色科技”豎起了大拇指。
在2023年中國石化技能人才創新成果發布會上,廣東石油倉儲分公司趙何東團隊發明的“浮油收集器與浮油收集設備”作為集團公司十大創新項目對外展示,科技賦能實現“滴油歸倉”得到在場觀眾的一致認可。
近年來,廣東石油投入超過1億元用于污水處理,超過9成加油站安裝了隔油池、排污溝以及清污分流系統,所有油庫安裝了含油污水處理裝置,每年處理污水超過316萬噸,相當于裝滿1265個奧運會標準泳池,排放達標率100%。
2021年起,廣東石油在全省加油站啟動“樣板工程”建設,對廁所衛生這塊硬骨頭采取“科技攻堅”的方式,取得了顯著成果。
“每天來服務區的人流就有1.8萬,節假日更達到了日均6.5萬人次的接待極限,光廁所用水每天就要沖掉接近100噸!”廣州增城的正果服務區經理吳軍權算了一筆賬。
2018年起,廣東石油首先在國內引入中水回用系統,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加能站采用“AO生化+集成膜設備”技術,實現生活用水集中達標處理、循環再用,每年可循壞利用污水達到22.6萬噸,減少COD(化學需氧量)排放45.3噸。
未來,廣東石油將在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持續賦能產業轉型和城鄉建設上多有探索,助力縣域經濟發展,共建綠美廣東。
責任編輯:周志霞
znzhouzhix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