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玎 汪灝 秦媛媛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既有建筑為適應居住便利性需求而加裝電梯的實踐日益增多。然而,相關的標準術語存在著較大的混亂和不一致性,這限制了行業內的有效溝通和理解,對規范操作流程和提升工程質量造成了障礙。為促進統一標準化的術語體系,提升既有建筑加裝電梯行業的理論和實踐水平,對我國既有建筑加裝電梯的相關標準術語進行了系統性研究。通過檢索標準網站、專家訪談以及反向檢索等方法,共識別出40部相關標準文獻。在詳細分析既有建筑加裝電梯標準術語后,提煉出了272條中文術語及其英文對照,并對其詞頻、音節結構和構詞方式進行了統計與分析。研究發現存在建筑類型不夠精準、術語概念不夠明晰、英文翻譯不夠規范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術語標準化的建議,包括清晰定義建筑類型、圖示明確術語概念、規范英文術語翻譯等。
關鍵詞:科技術語,標準化,混亂與不一致性
DOI編碼:10.3969/j.issn.1674-5698.2024.04.013
0 引 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既有建筑加裝電梯成為提高建筑使用功能、滿足居民需求的重要手段[1]。標準術語的統一性和準確性對于規范行業發展、提升服務質量至關重要。加裝電梯項目的術語研究不僅關注技術層面,也包含法律和社會層面的討論。然而,加裝電梯涉及的技術、法規和操作標準復雜,亟需準確的行業術語來溝通和落實各項規范,術語的混亂成為了實施過程中的一大障礙[2],不一致的術語翻譯限制了國際技術交流和信息共享[3]。
因此,本文通過對現行國家標準及相關文獻的歸納、分析,旨在揭示當前既有建筑加裝電梯標準術語體系存在的問題,并提供改進的建議,以期為制定更加嚴謹、統一的行業標準提供參考依據。
1 既有建筑加裝電梯相關標準
本研究參照系統性綜述的文獻檢索方法(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Recommendations,PRISMA)[4],首先選取了我國標準領域認可度較高的“工業標準咨詢網”(簡稱“工標網”)進行相關標準檢索,檢索關鍵詞為“加裝電梯”或“增設電梯”,共得到檢索結果12部。此外,通過專家訪談等獲取相關標準信息15部,通過標準反向檢索得到結果13部;共檢索出與既有建筑加裝電梯密切相關的標準40部[5],見表1。
2 既有建筑加裝電梯標準術語概述
經逐條篩選、統計,本研究共得到中文術語272條,其中259條給出了相應的英文術語。
2.1 詞頻
在既有建筑加裝電梯標準術語的使用頻率分析中,某些關鍵術語的高頻出現明顯表明了它們在整個加裝電梯工程過程中的中心地位和重要性。本研究將近義詞進行歸納后,得到高頻詞匯見表2。由此可見,涉及電梯進入方式如“平層入戶”和“半層入戶”等術語,它們的高頻率使用反映出既有建筑加裝電梯時,保證電梯的入戶順暢對居民至關重要。這兩個術語的出現頻次分別為20次和19次,這表明了在實際工程中,業主和設計者關注點集中于如何讓電梯停靠與住宅樓層平齊或半層高,以便于出入。“廊橋”和“連廊”等相關術語也同樣出現了18次,這些術語是描述電梯與現有建筑連接的重要構成,它們不僅涉及建筑美學,也關系到建筑結構安全與通行功能。這些高頻術語的多次出現提示我們,標準制定者需要確保對此類術語給出明確和統一的定義,以減少執行過程中的潛在混淆。“電梯井道”和“既有住宅”各出現14及13次,凸顯出電梯改造工程的對象性質和關鍵的結構要素。“井道”作為電梯的垂直運行通道,是設計和施工中必須嚴格考慮的部分,因而經常出現在標準術語中。此外,“加裝電梯”和“裝配式電梯井道”均出現6次,顯示出在解決既有多層住宅無電梯困境的背景下,添加新電梯和采用預制電梯井道構件是一種趨勢。總之,術語的高頻使用不僅反映了建筑加裝電梯過程中的重點和焦點,也揭示了實踐和理論之間亟待解決的問題。
2.2 音節
既有建筑加裝電梯的術語在2音節至12音節,無單音節及1 3音節以上相關術語(見表3)。其中,4音節的屬于比例最高(137條),如:“安全/評估”“半層/ 入戶”“病床/ 電梯”等,其節奏排布無一例外,均為“2+2”格式,符合漢語命名的習慣[6 ]。2 音節術語數量占比為第二(31條),如:“標高”“層站”“底坑”等。5音節術語數量占比為第三(30條),其音節分布排列主要為“3+2”格式,如“淺底坑/ 電梯”“安全性/ 鑒定”“鋼結構/ 井道”;還有“2+3”格式,如:“安全/管理員”“壁柱/加固法”“電涌/保護器”。6音節術語數量占比為第四(23條),均為“2+2+2”格式,如:“半層/停靠/入戶”“電梯/ 使用/ 單位”“額定/ 乘客/ 人數”。
2.3 構詞
收集的272條術語,以名詞性詞及詞組為主,以動詞性詞及詞組為輔。在詞的方面,未見單純詞(包括連綿詞、疊音詞、擬聲詞、譯音詞等)。附加式合成詞則較多,既有前加式合成詞(如:“淺底坑”“翼連板”“預埋件”),又有后加式合成詞(如:“獨立式”“附著式”“平層區”)。復合式合成詞主要有并列型(如:“廊橋”“評定”“維護”)及偏正型(如:“層站”“底坑”“電梯”)兩類。在詞組方面,占主導的為偏正型(如:“機房高度”“既有建筑”“電梯井道”),亦可見動賓型(如:“加裝電梯”)、并列型(如:“維護保養”)等詞組。
3 既有建筑加裝電梯標準術語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相關標準術語的梳理可以看出,學界對于既有建筑加裝電梯術語命名及其定義、翻譯存在著大量不統一、不規范甚至歧義等問題,影響了術語的嚴謹性。總體來說,問題主要包括建筑類型不夠精準、術語概念不夠明晰、英文翻譯不夠規范等。
3.1 建筑類型不夠精準
相關標準所涉及到的既有建筑包括內涵相近的“既有多層建筑”“既有多層住宅”“既有建筑”“既有居住建筑”“既有住宅”等5種術語,對應定義更是多達18種(見表4)。該問題主要表現在不同標準對于建筑對象的考量指標不同。在建筑狀態方面,有竣工驗收、正在使用、建成2年以上等不同狀態,有的標準還特別強調了建筑的合法性或產權的明晰性;在建筑層數或高度方面,有的僅規定多層或多層及低層(需參照其他上級標準),有的規定了建筑層數(包括不大于9層、不大于7層、4層及以上等標準),有的則限定了建筑高度(如:不大于27m);在建筑功能方面,有的僅包括住宅建筑,有的則包括各類居住建筑(含住宅、宿舍、公寓等)。
3.2 術語概念不夠明晰
一個術語對應多個定義,是標準中最普遍的問題[ 7, 8]。具體到既有建筑加裝電梯領域,這一問題不僅關系到語言學,更涉及到建筑、電梯設備、法律甚至社會等諸多領域。主要涉及到的術語包括“廊橋”“連廊”“入戶連廊”“公共通道”“入戶通道”“侯梯廳”等。然而,現行相關標準幾乎沒有以圖示的方式給出類似術語的準確定義,在實際工作中這一問題已經導致了多種物權與社會糾紛。
3.3 英文翻譯不夠規范
在既有建筑加裝電梯領域,術語英譯的現狀呈現出一定的混亂性與不一致性。由于缺乏統一的翻譯標準和行業共識,相同或相近中文術語常常對應著多種英文譯法。這種情況可能導致信息傳遞過程中的混淆,降低了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效率,也給行業內的學術研究和技術文檔編寫帶來障礙。例如:“平層入戶”一詞在翻譯時即可被譯作“f lat f loor entrance”,也可以是“levelingentrance”,這兩種翻譯雖然傳達了類似的概念,但可能會在具體使用中產生差異化的理解。如此一來,術語的不明確性可能會影響設計規范的確切性,降低工程項目的執行標準,甚至可能引發安全和法律問題。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和推廣一個普遍接受的標準化術語翻譯體系,確保行業內術語的精確傳達和一致理解[9]。
4 既有建筑加裝電梯術語標準化建議
針對上述術語問題,本研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3條建議:清晰定義建筑類型、圖示明確術語概念、規范英文術語翻譯。
4.1 清晰定義建筑類型
由于不同地域的實際情況不同,對“既有建筑”類似概念的定義確實存在不同。然而,這些定義應該合理且清晰。建議不同標準明確以下4 個方面內容:(1)建筑投入使用的時間是否需要限制。(2)建筑類型僅為住宅建筑,或是居住建筑,抑或是各類民用建筑均可涉及。(3)電梯的加裝對象僅為大量性的多層建筑,還是也包括低層建筑,又或者可能包括高層建筑。(4)建筑高度參照國標來進行,還是自行定義層數及(或)高度。對于全國的普遍情況,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的情景較多,推薦參照表4中《成都市既有多層住宅建筑增設電梯工程技術標準(制定)》對于“既有多層建筑”的定義進行言簡意賅的描述。
4.2 圖示明確術語概念
建議以圖示的方式明確表達“連廊”“候梯廳”“公共通道”“入戶通道”等類似術語的概念[10]。以目前最為常見的既有多層住宅建筑室外加裝平層入戶電梯的典型方案為例,如圖1所示,“候梯廳”與“公共通道”組成“連廊”。其中,與電梯井道相連的部分稱為“候梯廳”,與“入戶通道”相連的部分則稱為“公共通道”。
4.3 規范英文術語翻譯
分析并篩選出最合適的標準英文術語對應的過程可以基于以下幾個標準:語境準確性、專業性、常用程度和簡潔性。針對表2展示的高頻術語,本研究逐條給出了推薦的英文翻譯,見表6。
5 結 語
本文參照系統性綜述的研究方法,探討了既有建筑加裝電梯領域相關的標準術語問題。研究顯示,我國既有建筑加裝電梯標準術語存在建筑類型不夠精準、術語概念不夠明晰、英文翻譯不夠規范等問題,這些問題對標準的理解和實踐應用造成了障礙。為此,本研究建議從清晰定義建筑類型、圖示明確術語概念、規范英文術語翻譯等方面進行改進,明確術語和概念對提高行業標準的可操作性、降低理解差異、避免不必要的工作失誤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有望為既有建筑加裝電梯相關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提供實證支持,促進此領域的健康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林華. 《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技術標準》編制思考[J].住宅科技, 2022(2): 17–20.
[2]王文彬. 機電類特種設備接地技術術語誤區[J]. 起重運輸機械, 2005(9): 1–3.
[3]肖偉平, 夏龍軍. 電梯專業英語[M].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12.
[4]ASAAD M, HASSAN G F, ELSHATER A,et,al. Global South research priorities for neighbourhood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tools[J]. Open House International, 2023. DOI:10.1108/OHI-10-2022-0278.
[5]李軍, 趙力, 吳偉偉,等. 《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程技術標準》T/ASC 03-2019簡介[J]. 建設科技, 2020(10): 110–114.DOI:10.16116/j.cnki.jskj.2020.10.028.
[6]鄭秋晨, 張宇. 電力儲能標準術語研究與建議[J]. 中國科技術語, 2023, 25(4): 63–70. DOI:10.12339 /j.issn.1673-8578.2023.04.007.
[7]沈躍良, 李千軍, 邢德山,等. 我國電力節能標準中術語和定義存在問題分析及建議[J]. 標準科學, 2014(3):69–71+87.
[8]崔曉軍, 王一飛, 吳明亮,等. 氣候變化研究中“氣候平均值”等術語標準化問題探析[J]. 標準科學, 2022(10):80–88.
[9]李浩宇, 梁紅. 基于知識圖譜的國際術語翻譯研究熱點、前沿與啟示[J]. 中國科技術語, 2023, 25(2): 61–71.DOI:10.12339/j.issn.1673-8578.2023.02.009.
[10]王海峰, 劉小青, 高金嶺. 基于視覺語法的多模態建筑術語庫構建理據與路徑[J]. 中國科技術語, 2023, 25(4):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