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環境規制、研發投入與企業綠色創新

2024-05-08 19:52:57白彥鋒楊雨詩
新疆財經 2024年1期

白彥鋒 楊雨詩

摘要:我國環境規制日益加強,綠色創新已成為企業破解環境困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文章選取2012—2021年滬深制造業上市公司的樣本數據,實證研究環境規制、研發投入、企業綠色創新三者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呈先抑制后促進的U形態勢,且研發投入可以正向調節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具有雙重門檻效應;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有區域異質性、產權異質性和行業異質性,研發投入的調節作用也有異質性。今后應進一步協同推進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強化政府和企業雙主體環保責任,提升居民環保意識,依托大數據技術提升環境監管質效,并充分考慮環境規制的異質性,制定差異化環境政策,充分發揮環境規制的政策效應。

關鍵詞:環境規制;研發投入;企業綠色創新

中圖分類號:F275?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8576(2024)01-0045-11

DOI:10.16716/j.cnki.65-1030/f.2024.01.005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R&D Investment

and Green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BAI Yanfeng, YANG Yushi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China'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re increasingly strengthening, green innov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path for enterprises to solve environmental difficulties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sing data samples from manufacturing listed companies in Shanghai and Shenzhen from 2012 to 2021, this study empiricall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R&D investment and green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on green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shows a U-shaped trend of inhibition followed by promotion, and R&D investment can positively regulate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on green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Further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have a dual threshold effect on the impact of green innovation in enterprises;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on green innovation in enterprises includes regional heterogeneity, property heterogeneity, and industry heterogeneity, and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R&D investment also has the same heterogeneit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ynergistically promo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engthen the dual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and enhance the public'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ly on big data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fully consider the heterogeneity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d formulate differentiated environmental policies to fully leverage the policy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R&D investment; green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一、文獻綜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則進一步明確了產業綠色低碳發展的目標。促進產業綠色轉型,就要激發企業內在活力。提升環境規制強度是推動企業加強環境治理、促進企業低碳發展的有效方式。1979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這是我國第一部環境保護法律,其中明確了環境法治的國家戰略以及排污收費制度。1989年我國正式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其在試行法的基礎上進行了修訂完善,法律條款更加規范,內容更加科學,明確了立法目標和環境定義,確立了環境標準、環境影響評價等一系列制度。隨后,這部法律又經歷了4次修訂,2014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正式頒布,其被稱為“史上最嚴環保法”,表明我國環境規制在逐步加強。我國排污收費制度實施了近40年,對企業排污行為產生了較強約束,為環境治理和環保事業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環境治理成效顯著,但產業污染嚴重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排污收費制度不再適用于解決環境問題,需要一種新形式的環境規制規范排污行為、減少環境污染。2018年我國開征了環保稅,廢除了排污收費制度,轉而以稅法形式實施環境約束,借助稅收杠桿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環?!百M改稅”是我國加強環境規制的重要舉措,環境規制立法可以加強對企業的外部監督,提高企業稅收遵從度,而企業在嚴苛的環境規制下尋求發展需進行綠色創新[1]。因此,有關環境規制與企業綠色創新方面的研究漸趨活躍,并形成了3種主要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環境規制會抑制企業綠色創新。從污染物生成角度分析,企業為減少污染物生成會轉而使用清潔能源,但清潔能源成本普遍高于化石能源,因此會產生正向綠色溢價,增加企業生產成本,負向影響企業經濟效益。從污染物治理角度分析,環境規制會增加企業環境治理投入,從而增加企業經營成本[2],對企業財務績效產生負向影響[3],甚至可能使企業面臨被淘汰的風險[4]。另外,還有學者認為企業環境資產投資會擠占生產性投資[5],因而企業研發活動會相應減少[6]。

第二種觀點認為環境規制會促進企業綠色創新。張旭[7]認為加大環境規制力度能促進企業綠色技術創新,但規制力度達到一定水平后促進作用會逐趨平緩。王班班[8]將減排政策工具分為市場型和命令型兩種,認為這兩種政策工具雖作用于企業技術創新的路徑不同,但都有助于推動技術創新。

第三種觀點認為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是非線性的。張成[9]研究發現,較低的環境規制強度會降低企業技術進步率,而適度較高的環境規制強度則能提升企業技術進步率,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呈U形態勢。原毅軍[10]將環境規制分為不同的類型,并認為費用型環境規制與企業綠色生產率之間呈U形關系,而投資型環境規制與企業綠色生產率之間呈負向線性關系。余東華[11]認為正式環境規制對技術創新的影響較為復雜,呈現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作用態勢。學者們認為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存在拐點,在環境規制強度較低時,企業承擔的環境成本較低,缺乏技術創新的動力,只有當環境規制強度超過拐點才能有效促進企業技術創新。

通過文獻梳理可以發現,目前學界關于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結論并不一致,研究多基于省級層面或行業層面而較少關注微觀企業層面,且雖然研究環境規制和企業綠色創新之間關系的文獻較多,但并未深入探討兩者之間的作用機制,更少有文獻討論環境規制的拐點。本文的主要貢獻在于:第一,在研究視角上,文章基于微觀企業視角,將環境規制、研發投入與企業綠色創新納入同一分析框架,深入分析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可豐富環境規制與企業綠色創新方面的研究;第二,在研究方法上,文章用環境規制的二次項探究環境規制對綠色創新的非線性影響,并分析U形曲線轉折點的位置區間及邊際效應,以此驗證U形特征是否存在,以使研究結論更加嚴謹;第三,在研究內容上,文章以研發投入作為門檻變量,計算研發投入在不同門檻區間時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方向及程度,分析兩者的作用機制。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

(一)環境規制與企業綠色創新

波特假說認為,環境規制可促進企業技術創新,提高企業競爭力。波特假說涵蓋了兩個核心理論,即創新補償理論和先動優勢理論。創新補償理論認為,企業通過綠色創新可降低或抵消環境規制的遵循成本。創新補償分為產品補償和過程補償,前者指企業通過綠色創新可降低生產過程中的材料、加工等成本,后者指企業通過綠色創新可減少污染物生成,降低環境成本。先動優勢理論認為,企業率先進行技術創新可獲得競爭優勢,為企業爭取綠色利益。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可從長短期兩方面來看。從短期來看,因創新具有風險性和不確定性,企業進行研發創新不一定能獲得相應回報,因而企業自主創新意愿較低。同時環境規制會增加企業環境成本,擠占企業用于研發創新的資金,削弱企業創新活力。從長期來看,在環境規制政策作用下,積極進行綠色創新可提高企業綠色競爭力[12],為企業帶來更多收益。若企業一直被動承擔環境成本,會對其發展產生較大負擔。因此,從長遠考慮,企業會積極尋求轉型之路,通過綠色創新實現轉型升級,從而在源頭上減少污染、節約成本?;诖?,本文提出研究假說1,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呈現出先抑制后促進的U形特征。

(二)研發投入的調節作用

制造業具有高污染、高能耗的特點,推動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對實現“雙碳”目標意義重大。在環境規制的作用下,制造業企業面臨較大的環境負擔,生產設備更新換代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企業進行數字化建設、平臺化轉型面臨較多困難,缺乏研發資金是阻礙企業轉型升級的一個主要原因。研發具有周期長、回報慢的特點,過多的研發投入會增加企業負擔,影響企業正常運營,因而大部分企業均存在研發投入不足、研發強度弱的問題。企業必須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才能實現設備更新、技術升級和產品開發。研發投入主要包括研發人員和研發經費,研發人員具有自主創新能力,而研發經費是支持創新活動的經濟基礎。企業在環境規制約束下,想要進行綠色創新必須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因此,研發投入是企業自主創新的主要源泉,是企業獲得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5]。加大研發投入可以為企業轉型升級注入活力,助力企業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產業高端化發展?;诖?,本文提出研究假說2,研發投入可以正向調節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

三、研究設計

(一)模型構建

本文在構建模型之前進行了Hausman檢驗,結果顯示P值為0.0001,拒絕采用隨機效應模型的原假設,故應采用固定效應模型探究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模型具體形式如下:

[oinit=α0+α1erit+α2er2it+jβjControlsjit+λt+μi+εit]? ? ? ? ? ? ? ? ? ? ? ? ? ? (1)

模型(1)中:[i]表示公司,[t]表示年份;[oin]表示被解釋變量企業綠色創新;[er]、[er2]分別表示環境規制一次項和環境規制二次項;[Controls]為控制變量合集,包括資產負債率([lev])、流動比率([liquid])、托賓[Q]值([Q])、盈利能力([ROA]);[λ]、[μ]分別表示時間固定虛擬變量和個體固定虛擬變量;[ε]表示隨機擾動項。實證分析中均采用異方差穩健標準誤以消除異方差的影響。

此外,為探究研發投入是否可以正向調節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本文構建如下模型:

[? ? ? ? ? ? ? ? ? ? ?oinit=β0+β1erit+β2erit2+γ1R&Dit+γ2R&Dit×erit+γ3R&Dit×erit2+? ? ? ? ? ? ? ? ? ? ? ? ? ? ? ? ? ? ? ? ? jβjControlsjit+λt+μi+εit]

模型(2)中:[R&D]表示調節變量研發投入,[R&Dit×erit]、[R&Dit×er2it]分別表示研發投入與環境規制的一次交互項和二次交互項,其他變量含義如前。模型(2)需著重關注[β2]和[γ3],當[β2]和[γ3]均顯著且符號相同時,U形曲線將變得更加陡峭;而當[β2]和[γ3]均顯著但符號相反時,U形曲線將變得更加平緩。

(二)變量選取

1.被解釋變量。本文的被解釋變量是企業綠色創新([oin])。由于綠色專利申請量比綠色專利授權量更能反映企業真實的綠色創新水平[13],所以本文采用綠色專利申請量來衡量企業綠色創新水平。綠色專利申請量為綠色發明專利申請量和綠色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之和。

2.解釋變量。本文的解釋變量為環境規制([er])。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將生態文明建設置于重要地位,凸顯了我國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極大重視。隨后我國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環境規制不斷加強。在嚴格的環境規制下,企業污染物排放量越高則受到的環境規制也越強。基于此,本文參考葉琴[14]的研究,通過工業廢水排放量、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工業煙塵排放量計算環境規制強度綜合指數([er]),該指數數值越大表明環境規制越強。具體測算方法如下:首先對工業廢水排放量、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工業煙塵排放量進行標準化處理,標準化公式為[UEscj=UEcj-min(UEj)max(UEj)-min(UEj)],其中[UEscj]表示指標的標準化結果,[UEcj]表示c城市[j]類污染物排放量,[max(UEj)]表示所有城市[j]類污染物排放量的最大值,[min(UEj)]表示所有城市[j]類污染物排放量的最小值。其次計算各類污染物權重[Wj],[Wj=UEcjUEcj],其中[UEcj]為c城市[j]類污染物排放量的平均值。最后計算[c]城市污染排放綜合指數[er],[er=133j=1WjUEscj]。

3.調節變量。本文的調節變量為研發投入([R&D]),其可從研發經費和研發人員兩方面來衡量,但相較于研發人員,研發經費對企業影響更大[15-16],故本文著重選取當期研發經費來衡量研發投入。

4.控制變量。為控制其他因素對被解釋變量的影響,參考既有研究,本文選取如下控制變量:一是資產負債率([lev]),用企業期末負債總額與總資產的比值來衡量;二是流動比率([liquid]),用企業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值來衡量;三是托賓[Q]值([Q]),用企業市值與總資產的比值來衡量;四是盈利能力([ROA]),用企業凈利潤與總資產的比值來衡量。此外,本文還控制了時間固定效應和個體固定效應。

研究中各變量定義見表1。

(三)數據來源

2018年我國開征環保稅,標志著環境規制進一步加強。制造業企業有較強的生產性,在生產過程中會帶來較多的環境污染,其對環境規制更敏感,故本文選取滬深制造業上市公司2012—2021年數據為研究樣本。其中,綠色創新數據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中國研究數據服務平臺,環境規制數據來自《中國環境年鑒》《中國環境統計年鑒》,企業特征數據來自國泰安數據庫。在剔除數據缺失較多、異常的樣本后,對連續變量進行1%水平的Winsorize縮尾處理,最終保留了5539個數據樣本。此外,為減少異方差影響,研究中對環境規制和研發投入均作對數處理。

四、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研究中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企業綠色創新的最小值為0.000,最大值為1508.000,表明不同的制造業企業綠色創新程度存在明顯差異。環境規制最小值為0.000,最大值為1.985,表明不同地區環境規制強度存在較大差異。

(二)基準回歸分析

表3報告了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影響的實證結果。本文在基準回歸中采取逐步加入控制變量的方法,表3中的列(a)(b)是基于模型(1)的回歸結果。未加入控制變量時,環境規制一次項的回歸系數為-48.891且在1%水平顯著,環境規制二次項的回歸系數為29.014且在1%水平顯著。加入控制變量后,環境規制一次項的回歸系數為-53.519且在1%水平顯著,環境規制二次項的回歸系數為30.795且在1%水平顯著?;貧w結果表明,環境規制一次項對企業綠色創新有顯著的抑制作用,但環境規制二次項對企業綠色創新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說明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可能呈U形影響特征。這雖與研究假說1相符,但不足以驗證該假說,下文將通過邊際效應分析進一步驗證研究假說1。

表3中的列(c)(d)是對模型(2)的回歸結果,其中加入了調節變量研發投入、研發投入與環境規制的一次交互項和二次交互項。列(c)中,研發投入的回歸系數為6.464且在1%水平顯著,研發投入與環境規制的一次交互項和二次交互項回歸系數分別為-42.663和26.719且均在1%水平顯著。列(d)是考慮控制變量后的回歸結果,研發投入的回歸系數為6.686且在1%水平顯著,研發投入與環境規制的一次交互項和二次交互項回歸系數分別為-46.806和27.238且均在1%水平顯著。這表明,研發投入可以正向調節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由此驗證了研究假說2。

(三)邊際效應分析

由基準回歸結果可知,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可能呈現U形特征,但僅憑加入二次項確定呈U形特征不夠嚴謹,故本文通過分析環境規制與企業綠色創新的邊際效應來確定U形特征是否存在。首先,本文繪制了環境規制與企業綠色創新作用關系的散點圖及非線性擬合圖,以此初步判斷兩者之間的作用趨勢。由圖1可以看出,線性擬合曲線呈現兩端略高于中間的趨勢,由此可以初步判斷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并不是線性的,而是呈U形特征。

其次,在假設存在U形特征的基礎上,計算二次曲線最低點對應的解釋變量值,即轉折點的對應值,計算結果為0.8。也就是說,當環境規制值為0.8時到達了轉折點,當環境規制值小于0.8時,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表現為抑制作用,當環境規制值大于0.8時,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表現為促進作用。在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中,環境規制的區間范圍為[0,1.985], 0.8恰在環境規制的區間范圍內,因而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呈U形特征是有經濟意義的。由圖2所示的轉折點圖像可以直觀地看出,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呈U形特征,兩條實線的位置分別在0和1.985處,也就是環境規制的區間范圍,而虛線的位置正好在0.8處,也即環境規制的轉折點為0.8。虛線位置落于兩條實線之間,說明環境規制的轉折點位于環境規制的區間范圍內,這與上述計算結果一致。

最后,本文計算了環境規制與企業綠色創新的邊際效應并繪制了邊際效應圖。由圖3可知,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邊際效應的取值范圍包括0,隨著環境規制的逐步加強,邊際效應由負轉正。由此可以認為,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呈先抑制后促進的U形特征,這進一步驗證了研究假說1。

(四)穩健性檢驗

1.替換回歸模型。為保證模型設計可靠,本文采取Tobit模型再次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見表4,其中列(a)(b)分別是模型(1)、模型(2)的回歸結果。由列(a)可知,環境規制一次項回歸系數為-53.519且在1%水平顯著,二次項回歸系數為30.795且在1%水平顯著,說明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呈U形特征。由列(b)可知,研發投入的回歸系數為3.886且在1%水平顯著,研發投入與環境規制一次交互項、二次交互項系數分別為-39.676和22.553且均在1%水平顯著,說明研發投入可以正向調節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替換回歸模型所得結果與基準回歸相符,說明前文結論穩健。

2.聚類標準誤。本文在企業層面采用聚類標準誤進行回歸,結果見表4,其中列(c)(d)分別是模型(1)、模型(2)的回歸結果。由列(c)可知,環境規制一次項回歸系數為-9.304且在10%水平顯著,環境規制二次項回歸系數為5.185但不顯著,與基準回歸基本一致,再次驗證了研究假說1。由列(d)可知,研發投入的回歸系數為1.215且在5%水平顯著,研發投入與環境規制一次交互項、二次交互項回歸系數分別為-6.705和4.898且均在5%水平顯著,與基準回歸一致,由此再次驗證了研究假說2。

五、進一步的分析

(一)門檻效應分析

由上文分析可知,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呈U形特征,且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受研發投入的調節作用,所以本文采用門檻模型,以研發投入作為門檻變量,進一步驗證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是否存在門檻效應。本文構建的門檻模型如下:

[oinit=δ0+δ1eritR&D≤v1+δ2eritv1v2+jβjControlsjit+εit]? ?(3)

模型(3)中,[v1]、[v2]分別表示兩個門檻值,其余變量含義如前。

本文采用自舉法重復抽樣300 次,檢驗結果見表5。由表5可知:雙門檻和單門檻檢驗的P值均為0.000,兩個檢驗均在1%水平顯著,而三門檻檢驗的P值為0.537,未通過顯著性檢驗。由此可以認為,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存在雙門檻。

本文采用雙重門檻模型進行回歸,結果見表6。當研發投入不超過第一門檻值21.155時,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回歸系數顯著為負;當研發投入超過第一門檻值21.155但未超過第二門檻值22.021時,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系數顯著為正;當研發投入超過第二門檻值22.021時,環境規制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結果表明:當研發投入取值較小時,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有抑制作用;當超過第一門檻值21.155時,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有促進作用;當超過第二門檻值22.021時,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促進作用程度發生了改變。隨著研發投入強度的增大,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由抑制變為促進??赡艿脑蚴?,研發投入是制約企業綠色創新的重要因素,當研發投入較少時,即使企業面臨嚴格的環境規制,也無充足資金用于研發創新。隨著研發投入的增加,企業研發創新的資金約束得以緩解,為避免高額環境成本,企業會積極進行綠色創新。

(二)異質性檢驗

1.對不同區域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我國區域之間存在發展不均衡現象,東部地區經濟較中西部地區更為發達,環境規制強度也不相同,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因而本文對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分別進行回歸,檢驗結果見表7。

由表7可知:在模型(1)下,東部地區環境規制一次項、二次項的回歸系數分別為-71.157和40.113,中西部地區回歸系數分別為-28.180和18.041,兩組樣本回歸結果都在1%水平顯著。比較回歸系數絕對值的大小可知,東部地區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更顯著。在模型(2)下,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兩組樣本研發投入的回歸系數分別為9.133和3.103且均在1%水平顯著,說明研發投入對不同區域均有正向調節作用,但相較于中西部地區,研發投入對東部地區企業的調節作用更明顯。可能的原因是,東部地區環境規制更為嚴格,企業為降低環境規制遵循成本,會通過綠色創新積極轉型升級,從而降低環境成本。東部地區經濟更發達、開放程度更高,企業融資手段更多元、資金壓力更小,可以通過大量的研發投入促進企業綠色創新,而中西部地區企業資金相對緊張,研發投入強度低于東部地區企業,所以中西部地區企業研發投入的調節作用弱于東部地區企業。

2.對不同產權性質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國有企業承擔了更多的社會責任,非國有企業多以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為主要目標,產權性質不同會造成企業發展規劃不同,不同產權性質的企業在環境規制下采取的應對措施也不同。本文將樣本劃分為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兩組進行產權異質性檢驗,檢驗結果見表8。由表8可知:在模型(1)下,國有企業環境規制一次項、二次項的回歸系數分別為-75.284和42.800且均在1%水平顯著,非國有企業的回歸系數分別為-27.658和14.362且均在1%水平顯著。這說明環境規制對不同產權性質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均呈U形特征。國有企業回歸系數的絕對值大于非國有企業,說明環境規制對國有企業的影響大于非國有企業。在模型(2)下,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兩組樣本研發投入的回歸系數均正向顯著,說明研發投入具有正向調節作用。國有企業研發投入與環境規制的一次交互項和二次交互項回歸系數均在1%水平顯著,而非國有企業的交互項回歸系數均不顯著,表明研發投入對國有企業的調節作用大于非國有企業。可能的原因是,相較于非國有企業,國有企業對經濟指標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承擔的社會責任更多,對政策的遵從度更高,因此,在環境規制的政策引導下,國有企業會積極響應政府號召認真履行環境責任,而非國有企業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在低碳技術創新上的動力弱于國有企業。

3.對不同行業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企業所屬行業不同,排污情況不同,承受的環保壓力也不同。重污染企業是環境規制約束的主要對象,環境規制會給重污染企業帶來極大的經濟負擔,因而這類企業在應對環境規制時會積極尋求出路,通過綠色創新減少污染物排放,從源頭上減少損失。因此,環境規制對重污染企業和非重污染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可能會有差異。本文根據環境保護部頒布的《上市公司環境保護核查行業分類管理名錄》,將火電、鋼鐵、水泥、電解鋁等16類行業的企業列為重污染企業,其他行業企業列為非重污染企業,對兩類企業分別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見表9。由表9可知: 在模型(1)下,重污染企業環境規制一次項、二次項的回歸系數分別為-46.510和26.623且均在1%水平顯著,非重污染企業環境規制一次項、二次項的回歸系數分別為-9.873和10.276且均不顯著。上述結果表明,環境規制對重污染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更為顯著。在模型(2)下,重污染企業和非重污染企業兩組樣本研發投入的回歸系數分別為4.041和2.382且均在1%水平顯著,重污染企業研發投入與環境規制的一次交互項、二次交互項回歸系數分別為-41.271和23.557且至少在5%水平顯著,而非重污染企業研發投入與環境規制的一次交互項、二次交互項回歸系數分別為-9.174和-29.051且均不顯著。這表明研發投入對重污染企業有明顯的調節作用,對非重污染企業的調節作用不明顯。

六、結論與建議

(一)主要結論

本文以2012—2021年滬深制造業上市公司數據為樣本,考察環境規制、研發投入、企業綠色創新三者之間的關系。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結論:其一,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呈先抑制后促進的U形特征,研發投入可以正向調節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其二,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具有雙重門檻效應。當研發投入不超過第一門檻值時,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有抑制作用;當研發投入居于第一門檻值與第二門檻值之間時,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由抑制轉為促進;當研發投入超過第二門檻值時,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仍表現為促進作用,但促進程度發生變化。其三,異質性分析表明,環境規制對東部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顯著大于中西部地區企業,對國有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顯著大于非國有企業,對重污染企業綠色創新有顯著影響,對非重污染企業綠色創新影響不顯著,研發投入的調節作用也表現出了異質性。

(二)政策建議

1.協同推動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一是完善頂層設計,更好統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在經濟發展中更加注重環境保護,在環境保護中尋求更好的發展之道,使兩者相依相存,共促和諧社會發展。二是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充分考慮環境因素和經濟發展需求,有效搭配財政、貨幣和環境政策等,提高政策實施的組合效率。三是深化產學研合作,以市場為導向,以政府為支撐,加快低碳節能、環保綠色等關鍵技術攻關,推動企業綠色轉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2.強化政府和企業雙主體環保責任,增強居民環保意識。一是進一步深化環保責任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環保指標與政績考核掛鉤的評價機制,規范地方政府行為,落實地方政府環保主體責任,實施環保問責。二是強化地方政府的環保支出責任,通過地方政府在生態環保方面的財政支出規模和資金落實情況對支出責任進行量化考評,精準落實環保責任制度。三是完善企業環保的財政獎補機制,對在環境治理中表現突出的企業進行獎勵,激發企業轉型升級、治污減排的活力,鼓勵企業履行環保主體責任。四是提高公眾參與度,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將環境規制的相關信息通過多樣化渠道進行披露,加強輿論引導,增強群眾“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主人翁意識。

3.強化數字賦能,依托大數據技術提升環境監管質效。一是加快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建設,實時監管企業排污情況,以數字賦能企業環境數據歸集,形成覆蓋范圍廣、環境數據全的平臺中心。二是打造環境數據鏈,橫向實現環保部門和征管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縱向實現省市縣之間的數據共享。打通數據壁壘,減少信息不對稱,提高征管效率。三是充分發揮數據要素潛能,整合企業基本信息,對企業進行電子化管理,并對企業排污情況和納稅情況進行等級劃分,加強對重點排污企業和信用等級較低企業的精準監管。

4.充分考慮環境規制的異質性,制定差異化環境政策。一是完善綠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對于欠發達地區、重點生態功能區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提高綠色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二是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培育綠色金融市場,以多元化的綠色金融產品,如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等,助力企業綠色低碳轉型。三是對于環境規制敏感度較低的企業,可以適當提高征收標準,充分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充分發揮環境規制的政策效應。

參考文獻:

[1]尚貴達,景明禹,王志偉.環境規制與企業避稅行為:基于新《環境保護法》實施的經驗證據[J].當代財經,2023? ? ? ? ? ? ? ? (4):41-54.

[2]JAFFE A.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U.S. manufacturing:what does the evidence tell us?? ? ? ? ? ? ? ? ? ?[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5(1):132-163.

[3]葉紅雨,王圣浩.環境規制對企業財務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綠色創新的中介效應[J].資源開發與市場,? ? ? ? ? ? ? ? ? ?2017(11):1328-1333.

[4]ALDY J E.Frameworks for evaluating policy approaches to address the competitiveness concerns of mitigating green-? ? ? ? ? ? ? ? ?house gas emissions[J].National tax journal,2017(2):395-420.

[5]相瑞兵,田成詩,張焰朝.環境規制與企業研發投入:擠出抑或誘發[J].中國環境科學,2023(12):6803-6816.

[6]KNELLER R,MANDERSON E.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d innovation activity in UK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 ? ? ? ? ? ? ? ? ? [J].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2012(2):211-235.

[7]張旭,王宇.環境規制與研發投入對綠色技術創新的影響效應[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17):111-119.

[8]王班班,齊紹洲.市場型和命令型政策工具的節能減排技術創新效應:基于中國工業行業專利數據的實證? ? ? ? ? ? ? ? ? ? ? ? [J].中國工業經濟,2016(6):91-108.

[9]張成,陸旸,郭路,等.環境規制強度和生產技術進步[J].經濟研究,2011(2):113-124.

[10]原毅軍,謝榮輝. 環境規制與工業綠色生產率增長:對“強波特假說”的再檢驗[J].中國軟科學,2016(7):144-154.

[11]余東華,崔巖.雙重環境規制、技術創新與制造業轉型升級[J].財貿研究,2019(7):15-24.

[12]周杰琦,韓兆洲.環境規制、要素市場改革紅利與綠色競爭力:理論與中國經驗[J].當代財經,2020(9):3-15.

[13]王馨,王營.綠色信貸政策增進綠色創新研究[J].管理世界,2021(6):173-188+11.

[14]葉琴,曾剛,戴劭勍,等.不同環境規制工具對中國節能減排技術創新的影響:基于285個地級市面板數據[J].? ? ? ? ? ? ? ?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8(2):115-122.

[15]李璐,張婉婷.研發投入對我國制造類企業績效影響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24):80-85.

[16]鄧進.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研發資本存量和研發產出效率[J].南方經濟,2007(8):56-64.

(責任編輯:甘海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 专干老肥熟女视频网站| 国产91成人| 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奇米影视狠狠精品7777|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久久亚洲天堂|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免费在线播放毛片| 国产喷水视频|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专区| 91伊人国产| 国产超碰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99这里只有精品6|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亚瑟|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亚洲一区网站|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a级免费视频|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99视频| 奇米影视狠狠精品7777|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1024国产在线|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久久女人网| 67194亚洲无码| 亚洲视频在线网|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亚洲嫩模喷白浆|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 国产69精品久久| 成年A级毛片|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97影院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东京热无码人妻| 国产精品浪潮Av|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9cao视频精品| 国产迷奸在线看|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欧美| 国产综合欧美|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黄色片| 日本久久网站| 久久先锋资源|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 久久婷婷六月|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91福利片|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