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只有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語言情境中,用語文能力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其語文素養才能得到發展和提高。在《西游記》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我們設置這樣的情境:同學們,一年一度的校園讀書節就要來臨,今年的主題是“跟著名著去旅行”。讀書節那天,五年級的學生要向全校師生展示、分享閱讀名著的收獲和成果,并用獨特的方式向大家推薦這本名著。圍繞這一內容,筆者以“旅行”為主線,設計了如下學習活動。
一、創設真實情境,激發“旅行”之趣
現在,旅行已成為大家休閑娛樂的一種重要方式。出門旅行前,我們會做攻略:去哪里旅行?每天的行程怎么安排?將這一真實的生活情境對接整本書閱讀,自然就產生了巧用回目知內容、同讀共議明方法、私人定制有計劃的學習任務群。
任務一:巧用回目知內容
從二年級整本書閱讀開始,學生通過讀封面、讀作者、讀簡介、讀目錄、讀封底等初步了解一本書,其中讀目錄是一種重要的閱讀方法。中國四大古典名著的“目錄”稱為“回目”,這是中國文學特有的現象,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符號。如何讓學生了解這種特殊的“目錄”?如何通過回目,幫助學生打開古典名著整本書閱讀的大門呢?筆者設計了“三找”學習任務群。首先,觀照整體找不同。通過與其他書籍的目錄進行對比,學生發現章回體小說的基本特點,對整本書的故事有初步印象。其次,聚焦回目找竅門。聚焦一個回目,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發現回目運用對仗的修辭、語言高度凝練、內容高度概括等特點,從而通過回目快速把握主要內容。最后,我說你猜找回目。設置“我說你猜”的小游戲,教師說一個故事內容,學生快速找出對應的回目。通過不斷進階的實踐活動,學生發現了古典小說回目的特點,掌握了運用回目進行順讀、跳讀、精讀、再讀的閱讀方法,感受到了中國古典小說的魅力。
任務二:同讀共議明方法
《西游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魔小說,其豐富奇特的藝術想象、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筑了一座獨具特色的《西游記》藝術宮殿。在導讀活動中,筆者設計了“同商共議明方法”的學習任務,聚焦《西游記》“孫悟空大戰牛魔王”的片段,以學習單為抓手,引導學生運用猜讀、跳讀等方法,幫助學生了解文段大意,再通過思維導圖、觀看影視、補白等策略,進一步體會情節的精彩、想象的奇幻、人物的鮮活。通過學習任務群向學生滲透閱讀策略,使學生開展自主、深入、持續的閱讀。
任務三:私人定制有計劃
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整本書的閱讀規劃,有目的、有計劃地閱讀。關于制定閱讀計劃,五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學生可以基于自己的閱讀水平和經驗,借鑒、參考之前的閱讀計劃,制定適合自己的閱讀規劃。
二、推進持續閱讀,探索“旅行”之妙
明確了內容、掌握了方法、制定了計劃,學生就可以完成整本書閱讀了嗎?答案未必。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干預”:一是及時了解學生閱讀的情況;二是為學生的持續閱讀蓄力。
任務一:精彩故事對對碰
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一定有自己的收獲和體會,也樂于向別人分享自己的閱讀收獲。課前,學生在班群里曬出自己認為最精彩的西游故事,這樣不僅節約了課堂教學時間,還幫助教師了解了學情。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對比最精彩的三個故事,引導學生緊扣小說三要素(即人物、環境、情節)進行閱讀,尋找精彩之源,初探“三復情節”之妙。為后面的預測情節、創編故事打下基礎。
任務二:預測情節引期待
洞悉作者講述故事的方法,我們就可以預測故事內容了。選擇一個學生未讀的故事,根據原文語言描述猜測是何妖怪,再根據妖怪猜測故事發生的環境,最后根據故事的起因、發展猜測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前兩次學生預測結束后,出示原著中的語段,學生在得失之間感受閱讀的樂趣,培養其關注細節、合理預測的閱讀習慣。第三次預測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充分交流,在學生滿懷期待中出示原著內容。
任務三:西游新編快樂多
在整本書的閱讀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語言的遷移運用,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通過積累、梳理和整合,形成個體語言經驗。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提供“西游新編”框架圖,通過“妖魔身份證”幫助學生塑造人物,建立故事沖突;通過“情節波狀圖”,幫助學生梳理師徒四人降妖除魔一波三折的故事動態;通過“環境一覽圖”,為故事提供具體場所,推動故事情節發展;鼓勵學生運用“西游體”語言,將書中的語言轉化為個人能力。課后,運用本節課學到的方法一邊讀《西游記》,一邊創作“西游新編”小故事。在下一次分享交流中,根據創編西游故事評價量化表,學生互評,并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將閱讀與生活鏈接,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獲得真實的愉悅感和成就感,從而樹立閱讀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形成多樣成果,分享“旅行”之樂
分享課重在鼓勵學生分享閱讀經驗,提升自我認知,促進思維發展,感受閱讀快樂。在《西游記》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營造一種自由閱讀和快樂分享的氛圍。通過創設任務情境并使之貫穿整個閱讀過程,引導學生分享他們的閱讀成果,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任務一:繪制旅行線路圖
小說中的線索是整個情節發展的脈絡,使作品形成一個整體。《西游記》以取經路線為線索,講述了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的故事。教學中,筆者以“繪制取經路線圖”為任務,引導學生梳理取經的艱難歷程,明晰小說的情節線索,讀懂整本書的主要內容。學生展示取經路線圖,并向大家介紹途中的奇聞異事、風土民情、精彩故事。學生還可以進行“溫馨提示”,如對人物形象、故事情節、閱讀方法等方面的有益補充。這樣的設計既符合學生旅行結束后樂于分享的實際需求,又對整本書的內容、寫法、讀法、感受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回顧與梳理。
任務二:西游短劇表演
經典文學名著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在于一代代讀者都能從中獲得精神的滋養。閱讀《西游記》,不僅僅只是看師徒四人戰勝妖魔鬼怪取得真經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學習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戰勝艱難險阻的大無畏氣概,向著目標矢志不渝的堅定信念。分享交流時,為了讓學生獲得高品質的審美體驗,根據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口語交際“表演課本劇”的教學要求,我們將課本劇和整本書閱讀相融合,用“書本劇”再現故事的場景和意蘊。如采用“我演你猜”的小游戲,以豐富表演形式,活化小說內容。
任務三:設計人物頒獎詞
精妙的小說角色是構建一個優秀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正是通過這些栩栩如生的角色形象,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領略作品的主題,感受它的魅力所在。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重要人物的形象特點,筆者設計了“人物頒獎詞”這一活動。
第一步是如何撰寫頒獎詞。我們提供了中國女排教練郎平在“感動中國”人物評選中獲獎的頒獎詞作為范例:“臨危不亂,一錘定音,那是蕩氣回腸的一戰!攔擊困難、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釘子般砸進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躍起,一記記扣殺,點染幾代青春,喚醒大國夢想。因排球而生,為榮譽而戰。一把鐵榔頭,一個大傳奇!”學生會在此基礎上總結頒獎詞書寫的要素:人物身份、主要事跡、精神品格。
第二步是為自己喜愛的角色設計頒獎詞。學生間可以討論他們最想為哪位角色書寫頒獎詞。比如八戒、沙僧和白龍馬是否也應該有屬于他們的頒獎詞?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在原文中尋找支撐,關注主要事跡和細節描寫,理解人物形象,進而提煉人物的精神品質,真誠地贊頌人物。通過朗誦優秀的頒獎詞,學生將沉浸在對喜愛人物的贊美之中。這一任務讓學生回顧了主要人物的事跡,深化了對文學作品精神內核的思考,提高了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學生完成《西游記》閱讀后,可以繼續在“跟著名著去旅行”的情境中,采用師生共讀、小組共讀、親子共讀、線上共讀等多種方式閱讀《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由此把閱讀延伸開來。教師可根據學情,構建整本書閱讀的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在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中讓學生進行沉浸式閱讀體驗,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感悟傳統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落實立德樹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標。
作者單位" 西北工業大學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