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顓孫俊杰 段玉龍 關虹(合肥普瑞眼科醫院)
剛出生的寶寶,若眼睛總是被“眼眵”(俗稱眼屎)遮住,就需要警惕新生兒淚囊炎。
新生兒淚囊炎為嬰幼兒常見眼病,足月新生兒淚囊炎發病率高達5%。其臨床表現為溢淚,晨起眼部分泌物多,部分患兒可見淚囊局部隆起,伴內眥部皮膚充血或濕疹。新生兒淚囊炎主要與鼻淚管下側開口處胚胎殘膜(Hasner 瓣)發育異常或開口處上皮碎屑堵塞鼻淚管,導致細菌、淚液潴留于淚囊,繼發感染。
若未及時進行干預,可能引起淚囊瘺、角膜感染及急性淚囊炎等嚴重并發癥,更嚴重時,可能影響患兒眼部發育及視功能。
新生兒淚囊炎的治療,多采用階梯療法。1—3個月齡的患兒先予以淚囊區按摩處理,配合局部抗生素滴眼液的使用。
具體按摩手法:家屬修剪指甲、洗手,自患兒患側鼻梁處,自上而下輕柔按摩淚囊區,指腹緊貼患兒皮膚,脈沖式按摩,確保力度均勻、適當,避免傷害患兒皮膚,3 分鐘/次,3 次/天,抗生素眼液4 次/天,按摩堅持1 月。無效者不建議長期按摩,因嬰幼兒骨質相對較軟、皮膚嬌嫩,長期按摩可能導致局部變形、皮膚破損。臨床中淚道探通時發現好多患兒鼻淚管下端開口處堵塞較重,需使用較大的力量方可探通,這樣的患兒再怎么按摩或者沖洗都沒有太大意義,所以堅持按摩一個月沒有效果的可直接探通或待月齡滿3 個月后行淚道探通術。如果患兒出現局部皮膚紅、腫、熱、痛等急性炎癥表現禁忌按摩。
3 個月齡以上的患兒,可在表面麻醉下進行淚道探通術,有研究表明,淚道探通術的成功率與患兒的月齡有密切關系,小于6 個月齡的患兒治愈率為98%,6—12 個月齡為96%,13—18 個月齡為77%,18—24 個月齡為54%,大于2 歲的患兒治愈率僅為33%。
另外對于探通失敗或復發的患兒,需要在鼻內鏡輔助下進行探通,可以直觀地看到患兒下鼻道情況,有無下鼻道腫物或下鼻甲緊貼鼻腔外側壁,從而找到探通失敗的原因,若探通3 次以上仍復發的,可考慮行淚道置管術。而對于骨性鼻淚管阻塞的患兒,可先予以抗生素眼液抗炎,1 歲后再次嘗試探通,仍失敗的可待患兒3 歲后在鼻內鏡輔助下做相應處理。
臨床中我們發現,大多數患淚囊炎的孩子患側的眼睛相對較小,這可能與長期慢性炎癥刺激有關。本一雙明眸,奈何“眼眵”遮蔽,對于新生兒淚囊炎,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還本來明眸,看清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