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亮 常東(復旦大學附屬浦東醫院檢驗科)
艾滋病是一種病死率很高的傳染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報告顯示,全球目前有3900 萬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2980 萬例正在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2022 年新發感染130 萬例,63 萬人死于艾滋病相關疾病。
艾滋病全稱是“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從這個名稱中我們可以知道艾滋病的3 個重要特征。一是“獲得性”,即非原發的,其傳播途徑主要為黏膜傳播,其次是血液和母嬰傳播。二是該病會導致嚴重的“免疫缺陷”,人體免疫系統最主要的功能是識別和清除“敵人”,而艾滋病病毒會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讓人體喪失抵御“敵人”的能力。三是出現“綜合征”的表現,因為感染后機體免疫力低下,各種病原體趁虛而入,導致各種感染,也容易發生腫瘤。
AIDS 的診斷需要通過實驗室檢測結果,結合臨床表現并參考流行病學資料進行綜合分析。HIV 檢測試劑可以根據檢測物的不同大致分為:測抗體的試劑、測抗原的試劑和測核酸的試劑。有時也會根據檢測試劑的使用特點進行分類,如HIV 抗體快速檢測試劑、自測試劑、抗體篩查試劑、抗體診斷試劑和抗體確證試劑等。根據檢測的方法和實驗室的級別不同,還可以分為初篩試驗和確證試驗。我們可以用血液、尿液、口腔黏膜滲出液等檢測是否有HIV 病毒的感染。
提及HIV 的檢測,不得不提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窗口期(window period)”。臨床中,有些患者存在高危行為,但檢測結果是陰性。這是因為有窗口期的存在,此時仍不能排除HIV 感染的可能。根據我國衛生行業標準《WS 293-2019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診斷》,窗口期是指從HIV 感染人體到感染者血清中的HIV 抗體、抗原或核酸等感染標志物能被檢測出之前的時期。現有診斷技術檢測HIV 抗體、抗原和核酸的窗口期分別為感染后的3 周、2 周和1 周左右。
HIV 抗體一旦產生就終身攜帶。抗體可以理解為人體免疫系統針對這個病毒生產的“武器”,主要作用就是消滅病毒。用于HIV 抗體檢測的主要是一種叫作“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的方法,它是利用抗原能夠與相應的抗體結合這一免疫學基本原理實現的。這種實驗方法經歷了一代、二代和三代的發展,敏感性和特異性逐代提高,窗口期也逐代縮短,從約3 個月縮短到約3 周。但要特別注意的是,HIV 感染后到抗體產生前的窗口期抗體檢測為陰性。另外,HIV 抗體檢測不能診斷小于18 個月齡新生兒的感染。

HIV 檢測“窗口期”示意圖
HIV 抗體檢測的應用場景主要有3 個方面。一是實驗室診斷,為了確定個體HIV 感染狀況,包括臨床檢測、自愿咨詢檢測、根據需要進行的檢測等。二是血液篩查,是為了防止通過輸血傳播HIV 病毒。三是監測HIV 感染率及其變化趨勢,包括各類高危人群、重點人群和一般人群。
如果HIV 抗體篩查結果提示有反應性,需要進一步做補充試驗,通常采用HIV 抗體確證試驗,陽性即可診斷為HIV 感染。補充試驗一般在疾控中心進行。醫院的檢驗科一般為初篩實驗室,只出具HIV 陰性報告,不出具HIV 陽性報告。
我們可以簡單地把抗原理解為病毒本身的一部分,血液里的抗原比抗體出現的時間要早。HIV 抗原和抗體同時檢測,即第四代“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窗口期比單純抗體檢測縮短了約1 周。當然,現在很多實驗室用化學發光法檢測HIV 的抗原和抗體,其敏感性和特異性更好。
HIV 抗原和抗體同時檢測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縮短了窗口期,感染后14—30 天,感染者的血液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抗原檢測通常是陽性的,但抗體可能為陰性。二是保證了用血安全,檢測出只有抗原陽性但是抗體陰性的窗口期樣本是非常有意義的。三是能夠用于判斷AIDS 感染的分期,HIV 感染者的抗原陽性而抗體陰性,說明是急性期或者是發病期,抗原陰性而抗體陽性,說明是潛伏期。
與抗體檢測一樣,如果HIV 抗原抗體篩查結果提示有反應性,需要進一步做補充試驗,通常采用HIV抗體確證試驗。對于抗原有反應但抗體陰性或不確定的,需要進一步做HIV 核酸檢測或2—4 周后再次進行檢測。
核酸通常指的就是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HIV 的核酸物質是RNA,檢測主要包括HIV-RNA 定量(有具體的數值)和定性(只能判斷陰性或陽性)檢測。核酸檢測可用于HIV 感染診斷、血液篩查、病程評估及抗病毒治療效果監測等。
對于HIV 抗體陰性或不確定,而又有流行病學史,或有艾滋病相關臨床表現的人,可通過HIV 核酸定量檢測進行診斷,核酸檢測可以使窗口期縮短到1 周左右。但是核酸檢測結果陰性也不能排除HIV 感染,因為就算是很早能夠檢測的核酸也存在窗口期。
HIV 核酸檢測在某些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比如,對于初篩試驗有反應但抗體確證試驗不確定,或陰性的疑似AIDS 晚期患者,需通過核酸、臨床病史和CD4+T 淋巴細胞計數結果綜合判斷。核酸檢測還可用于采供血機構進行血液篩查。對獻血者及采供血機構的血漿進行核酸檢測,可及時發現窗口期感染,降低輸血感染HIV的風險。對于HIV 感染母親所生小于18 個月齡的嬰兒,不同時間的兩次HIV 核酸檢測均為陽性即可診斷。
總之,我們要明確一點,HIV 的檢測有“窗口期”,哪怕是最早能檢出HIV 病毒的核酸檢測方法也有1 周的窗口期。而目前我國醫療衛生機構最常用的AIDS 篩查試劑是HIV 抗原抗體和抗體檢測試劑,所以建議發生高危行為后至少2 周后再檢測。如果在窗口期內檢測,HIV 檢測結果陰性也不能排除感染的可能,需要再次檢測,檢測間隔時間一般為2—4 周。99.99%以上的人在發生末次高危行為3 個月后檢測還是陰性,就可以排除HIV 感染。如果還是不放心,可以在6 個月或1 年后再次進行檢測。若暴露于HIV 高感染風險中,需要24 小時內(最遲不超過72 小時)接受HIV 暴露后預防(PEP)措施,以降低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