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琴 王美齡 杜辰生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綠色食品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生產綠色安全的番茄已成為禮縣番茄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1]。所以推廣應用綠色番茄栽培技術十分必要。設施綠色栽培是一年四季在受控條件下的溫室種植番茄,以滿足市場需求,改善人們餐桌品質、豐富營養結構。因此提高番茄產品品質,實現較高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應用綠色高效的栽培技術是必由之路。采用先進的綠色防控、水肥一體化等技術,實現設施番茄栽培過程中養分均衡供應和精準化綠色管理,以保障設施番茄生產的綠色安全可持續發展。
1 禮縣設施蔬菜產業發展現狀
2023年蔬菜產業發展整體情況良好,種植面積穩中有升。截止到目前,全縣蔬菜種植11.8萬畝,其中發展訂單辣椒1.43萬畝,設施蔬菜3800畝(新增設施蔬菜拱棚面積400畝),露地蔬菜7.91萬畝,糧菜間套2.08萬畝;建設黑木耳生產基地81畝,預計全年蔬菜總產量達到23.8萬噸,總產值5.14億元。其中,在城關鎮、肖良鄉、龍林鎮、江口鎮、湫山鎮新建設施蔬菜鋼架拱棚1020座,促進設施蔬菜生產擴大規模,增加蔬菜供應量,帶動農戶穩定增收。
1.1 綠色番茄種植理念
在秉承綠色發展理念的基礎上,推進綠色發展,理念要先行,形成綠色農產品的價值取向和思維導向,引導綠色生產、綠色消費,培育綠色價值取向。
所謂綠色種植,是指在種植期間,不使用超標的化學藥品;同時,所有種植產品都對人體無傷害,植物生長期間不存在污染的種植形式。在綠色種植理念的指導下進行設施番茄綠色種植,一方面是把握設施番茄綠色栽培的一般要求,另一方面要遵循番茄生長發育的規律,以實現番茄資源的長效性調整與發展。
1.2 設施番茄綠色栽培技術應用的意義
通過設施番茄綠色栽培技術的廣泛應用,提高設施番茄種植的產量和品質,對農藥化肥使用進行“雙控”,減少用工量,達到提質增效、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綠色栽培技術的應用,嚴格控制農藥使用量,有效降低番茄農藥殘留,使其果實達到綠色農產品要求,保障番茄食品安全;番茄綠色栽培還減少了農業生產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的污染,環保意義非常重大。
1.3 番茄綠色栽培技術的優勢
1.3.1 提高番茄產量 采用綠色栽培技術,可以提供合適的養分、水分,同時有效控制可能出現的病蟲害,進而提高產量。
1.3.2 改善番茄品質 綠色無公害的番茄更為營養豐富,口感更佳,在市場上也更具競爭力。
1.3.3 節省土地資源 綠色栽培技術主要基于室內或微環境的栽培方式,可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1.3.4 保護生態環境 有機、無公害的綠色栽培方式能夠有效減輕農業生產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低農藥殘留,保護生態環境和人民身體健康。
2 設施番茄綠色種植應注意的問題
2.1 生產地的合理選擇
合理選擇設施番茄綠色栽培區域是第一要素。設施要選擇陽光充足且通風、排水良好的地段。同時,積極開展灌溉和排水工作,保持土壤面不過濕,且疏松。此外,設施番茄綠色種植應符合《綠色食品種植條件》的相關要求。
2.2 品種的合理選擇
在設施番茄綠色栽培過程中,根據土壤特性、自然條件等選擇適合禮縣種植的番茄品種是重中之重,沒有好的品種就生產不出高產優質的番茄。所以優良品種的選擇可有效降低化肥農藥的使用量。特別注意,不得選擇轉基因番茄品種。禮縣種植品種可選櫻桃番茄(圖1)、千禧等品種。
2.3 種前準備
2.3.1 種苗選擇 選擇抗病蟲害、適應性強的番茄品種或優良種苗作為種植材料。禮縣氣候濕潤,多病蟲害,因此選擇抗病蟲性強的品種是非常重要的。
2.3.2 土壤準備 選擇富含有機質、排水良好、肥力適中的土壤進行番茄種植。在種植前進行土壤消毒和改良,避免病蟲的侵害。
2.4 培育壯苗
可采用商品基質培育小苗(圖2),然后通過移栽培育大苗[2]。移苗,在第一真葉期最適于移苗,選擇質量好、無病蟲害的苗進行移植。針對嫩葉早衰癥,可以選用含有微量元素的肥水來保障植株的健康成長。
2.5 種植密度
種植密度是影響番茄生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選擇適宜的種植密度可以達到良好的產量效果。在禮縣種植區域,通常采用密閉式溫室進行番茄生產,植株之間留有一定空間以利于光照的均勻分配,方便空氣流通。在地面上開挖排水溝和種植槽,以便于控制土壤水分,降低病蟲害基數。
2.6 支架栽培
番茄屬于攀援植物,采用支架栽培可以使番茄植株生長有序,便于管理、采摘和通風。常用的支架栽培方法有垂直支架、平行支架等(圖3)。
2.7 遮陽網的使用
禮縣夏季氣溫高,陽光強烈,容易引發番茄果實的曬斑。使用遮陽網可以減輕太陽光的照射,防止果實曬斑的發生。
3 水肥管理
3.1 水分管理
番茄的生長需要合適的水分供應,因此,灌溉技術是番茄栽培中的重要一環。禮縣相對濕度較高,所以在灌溉時需要避免水分過量,以免病菌的滋生,而同樣也要避免水分過少導致植株干旱。在灌溉的過程中,可以用滴灌、噴灌等方式,結合土壤墑情監測,科學合理地供給水分,保證植株所需的水分。合理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過濕,避免積水。
3.2 平衡施用基肥
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實現平衡、精確施用基肥,削減多余的肥料用量。合理施肥,控制肥量,盡量以稀釋肥為主,注意控制栽培溫度。若肥量過少,番茄植株萎蔫,不能正常生長結果;若肥量過大,則可能加速肥料(特別是氮肥)流失,導致果實品質變差。適時施用有機肥和無機肥,特別是中后期加大有機肥的施用,有利于提高番茄的品質。
3.3 水肥一體化
有條件的生產園區可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為番茄整個生長周期提供充足水分和養分,實現水與肥的同頻共振,有效節約生產成本。
4 溫濕度和光照調節
禮縣冬季寒冷但濕度較大,夏季炎熱而潮濕,對番茄生長產生一定的影響。可以采用溫室等措施,合理調節溫濕度,為番茄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
4.1 溫濕度調控
從播種至出苗,為保證種子的出苗率,應以恒溫為主,溫度控制在26 ℃為宜;出苗后至移栽溫度控制在23 ℃。采用全自動除濕機將棚內濕度調控在60%~80%,防止幼苗徒長,同時確保番茄生長,并減少病害發生。
4.2 光照調控
在陰雨天等太陽光照不足時,采用補光燈進行補光,以滿足番茄光合作用的需要,促進植株生長、促進成熟提早上市、提高產量、提升口感和品質[3]。
5 病蟲害防治
在番茄生長過程中,要定期巡視,發現病蟲害及時進行預防和控制。對已經感染病蟲害的植株要及時清除,避免病害擴散。由于禮縣病蟲害較多,因此應采取綜合防治措施進行防治。如采用輪作、間作、混作等方法,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定期進行病蟲害的監測,及時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使用合適的農藥進行噴灑,注意農藥的使用安全和合理用量。下面介紹兩種發生較重的病害的防治方法。
5.1 番茄病毒病(圖4)
5.1.1 農業防治 中耕劃鋤、干旱季節勤澆水、追肥。采用防蟲網栽培,防治蚜蟲、煙粉虱傳毒。選擇抗病品種,如抗TMV兼抗CMV的有中雜12號、11號、中疏5號。
5.1.2 化學防治 高溫干旱季節及時噴藥防治蚜蟲和煙粉虱。定植前后各噴1次混脂酸銅水劑,可抗病增產。還可使用寧南霉素、鹽酸嗎啉胍·乙酸銅三氮唑核銅鋅、三氮唑核苷水、鈍毒360、氮苷·嗎啉胍、病毒傳奇組合、菇類蛋白多糖、菌毒清等,苗期就開始預防,開花期間隔7~10天幾種藥交替噴灑,坐果后10~15天1次。
5.2 番茄晚疫病
5.2.1 農業防治 高壟栽培、合理密植、增施鉀肥、控制氮肥、通風透光。選用抗病品種金鵬一號、分都78、東升1號、百利。
5.2.2 化學防治 用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10毫升加水150~200毫升,混勻拌種3~5千克,包衣晾干后播種。幼苗期用氫氧化銅和代森錳鋅交替噴灑。后期用丙森鋅、惡霉靈、抑快凈、霜脲·錳鋅、氟嗎·錳鋅、唑菌酯、異菌脲·錳鋅、百菌清煙劑、百菌清粉塵劑等交替防治。
6 適時采收銷售
不同品種熟期與市場需求有機結合進行適時采收銷售,實現其更高的經濟價值。
7 結束語
目前,大眾在蔬菜消費上已經將關注的目光聚焦于有機綠色蔬菜。設施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的應用,使種植和管理水平不斷升華,對番茄的高質量安全生產,具有一定促進作用,同時對助推設施番茄產業振興和農民增收致富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史晉鵬,郭玲娟,李躍洋,等.淺談設施番茄綠色標準化生產技術[J].現代園藝,2020,43(9):68-70.
[2] 卞曉東,余漢清,高曉東,等.設施番茄肥藥雙減綠色生產技術[J].長江蔬菜,2020(14):22-24.
[3] 石巖紅,劉云波.聊城市設施番茄肥藥雙減綠色生產技術[J].新農業,2020(1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