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玲, 孫立新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附屬常德醫院 眼科,湖南 常德 415000
先天性白內障是眼科較常見的小兒疾病,會引起視力障礙,早期診斷并及時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治療對患兒視力恢復十分重要[1-3]。目前,臨床多采取手術治療先天性白內障患兒,多數患兒視力恢復較好,但仍存在一定的并發癥,對術后恢復造成負面影響[4-5]。因此,采取何種手術方式,積極預防術后并發癥,提升患兒術后視力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難點[6-7]。有研究報道,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治療先天性白內障患兒具有一定的療效[8-9]。前玻璃體切除術可改善先天性白內障患兒術后瞳孔區混濁情況,利于患兒術后恢復及視力提升,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本研究旨在探討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聯合前玻璃體切除術治療先天性白內障患兒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附屬常德醫院收治的121例先天性白內障患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實用眼科學》[10]中先天性白內障的診斷標準;單眼發病;可接受手術治療;既往無眼科手術史。排除標準:其他原因導致的白內障;存在麻醉禁忌證;合并其他臟器及腦部疾病;合并腫瘤疾病;無法配合研究。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為A組(n=60)與B組(n=61)。A組脫落2例,B組脫落3例。A組中,女性23例,男性35例;年齡3~8歲,平均年齡(5.11±0.43)歲。B組中,女性22例,男性36例;年齡3~9歲,平均年齡(5.10±0.45)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編號202102221)。所有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手術方法 A組行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與人工晶狀體植入術。術前3 d,給予妥布霉素滴眼液,每日4次,每次給藥1滴。術前30 min,給予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療3次,間隔時間10 min,每次1滴。術前10 min,給予愛爾卡因滴眼液(0.1%),治療2次,間隔時間5 min,每次1滴。患兒進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麻醉后在角膜緣后1.0 mm的位置作鞏膜隧道切口,前囊連續環形撕囊(直徑5.5 mm),分離晶狀體、皮質,超聲乳化吸除晶體皮質、軟核,囊袋內置入人工晶狀體,實施玻璃體切除。對前房進行沖洗,手術切口縫合后結膜下注射2.5 mg地塞米松,每日晚上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1次,用藥1周。B組行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聯合前玻璃體切除術。術前處理同A組。行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晶體皮質及軟核后,連續環形撕開后囊膜(直徑3.0 mm),前部玻璃體切除系統切除晶狀體后囊及前部玻璃體,置入后房折疊型人工晶狀體,術后處理同A組。術后1年,對患兒以及延續干預,進行視力恢復訓練指導等。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兒術后視力恢復情況,術后規范驗光,進行最佳矯正視力對比。(2)比較兩組患兒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3)觀察兩組患兒術后的后囊混濁情況,應用Tetz分級標準評估瞳孔區混濁情況[11]:0級,輕微混濁;2級,輕度混濁;3級,中度混濁;4級,極度混濁。等級越高表示患兒術后恢復越差。(4)比較兩組患兒家屬手術滿意率,采取本院手術后滿意度問卷進行調查。(5)比較兩組患兒術后1年視力恢復正常率。

2.1 兩組患兒術后視力恢復情況比較 B組患兒術后視力恢復優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術后視力恢復情況比較/例(百分率/%)
2.2 兩組患兒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兒角膜水腫、人工晶體植入局限性粘連、前房纖維素樣滲出、前房閃輝等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百分率/%)
2.3 兩組患兒術后后囊混濁情況比較 B組患兒術后后囊混濁情況優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術后后囊混濁情況比較/例(百分率/%)
2.4 兩組患兒家屬手術滿意率比較 B組患兒家屬手術滿意率為94.83%(55/58),高于A組的79.31%(46/5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5 兩組患兒術后1年視力恢復正常率比較 B組患兒術后1年視力恢復正常率為96.55%(56/58),高于A組的86.21%(50/5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先天性白內障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若未得到有效治療,將影響患兒視覺發育,造成失明等嚴重危害[12-18]。有研究報道,先天性白內障患兒應盡早采取手術治療,促進視力恢復,若未及時手術,將影響患兒學習與生活[19-20]。手術治療先天性白內障患兒效果較好,相關報道較多[21-22]。
隨著身體的發育,先天性白內障患兒的眼形態會發生變化,人工晶體植入時需重視度數,不能以兒童現有屈光參數選擇人工晶體度數[23]。切除玻璃體時,實施雙撕囊操作,方便人工晶狀體置入,可降低后囊撕裂率[24]。本研究B組切除患兒玻璃體,減少了晶狀體上皮細胞增生,明顯改善了患兒術后后囊膜混濁情況,術后的屈光間質較好,可提供較好視野;B組患兒術后視力恢復情況優于A組,提示B組方案治療先天性白內障患兒效果良好,利于術后視力恢復;兩組患兒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B組方案治療先天性白內障患兒時主要出現角膜水腫、人工晶體植入局限性粘連、前房纖維素樣滲出與前房閃輝等并發癥,患兒可耐受,對癥處理后可緩解;B組患兒術后后囊混濁情況明顯優于A組,提示B組治療方案可有效改善患兒術后瞳孔區混濁情況,對患兒術后恢復具有積極影響;B組患兒術后1年視力恢復正常率高于A組,提示B組方案可改善先天性白內障患兒遠期視力。
綜上所述,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聯合前玻璃體切除術治療先天性白內障患兒效果顯著,患兒術后視力恢復好,后囊混濁情況改善,且并發癥可耐受,獲得家屬認可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