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英玲
髖關節置換術是利用手術方式將人工假體固定在正常的骨質上,取代原有病損的全部或部分髖關節。在髖關節置換術后,給予患者進行良好的康復護理干預,不但有助于保障臨床治療效果,還有助于加快患者恢復,減少不良情況的發生。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于髖關節置換術后康復護理的一些內容。
在髖關節置換術后,康復護理的開展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年紀大的病人,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特別是自己身上是否還伴有其他疾病,如果有,一定要在手術開始前,將自己的情況詳細的告知給醫護人員。在術前,要開始做好自身身體的調理,為術后康復奠定良好的基礎,具體要詢問醫護人員自身的身體狀況,詢問醫護人員如何調整自己的飲食,同時,要開始禁煙禁酒,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也可以提前閱覽一些關于手術的書籍或者內容等,或者詢問醫護人員,術前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術后該如何康復等。
(1)手術完成后,將自己的患肢保持在外展中立位,做好一些并發癥的預防措施。例如,不要長時間不挪動,這樣容易產生壓瘡等。如果不知道怎么預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可以詢問醫護人員,讓其告訴自己預防并發癥的一些方法。這樣做能夠更好的保障自己的恢復。
(2)在飲食方面,病人一定要注意營養的均衡性,同時吃一些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千萬不要因為害怕上廁所而減少日常的飲水量。有些病人在術后動一動,感覺到了疼痛,就不愿意動了,這樣是不對的,尤其是擔心上廁所的問題,更是會不喝水或者少喝水,記住了這樣做也是不對的,是不利于康復的。
(3)術后如果疼痛程度在自己的忍受范圍,病人就可以開始進行一些康復訓練了。可以先對患肢進行肌力訓練,如股四頭肌訓練,每日進行2~3組的股四頭肌靜力性收縮,每組20次,每次保持5秒,同時,也可以在床上進行直腿抬高運動,具體的抬起高度并沒有標準,量力而行就行了,但是要保持5秒左右的滯空時間。另外,還可以做一些抗阻肌力訓練,如抗阻內收肌和抗阻外展等長肌力訓練,每日2~3組,每組20次,每次每個動作保持5秒左右的時間。
(4)術后三四天左右,病人就可以進行患肢肌力訓練和器械練習,可在助行器協助下做站立練習,如外展和屈曲髖關節;在助行器協助下,進行行走練習,即雙手撐住助行器,先邁健肢,用健側下肢負重,身體稍向前傾,將助行器推向前方,用手撐住助行器,將患肢移至健肢旁。
(5)病人可根據自己的恢復狀況,逐步加強髖部活動度的練習,在做髖關節外展的同時做屈曲和伸展活動,并根據自己的耐受程度,逐步增加練習強度和時間,更快的恢復髖關節功能。
(1)髖關節置換術后8周內應避免易致假體脫位的體位,髖關節屈曲不應超過90°,關節內收不超過中線,關節內旋不超過中立位。8周后經評估,方可解除禁忌。
(2)髖關節置換術后,避免盤腿坐、交叉腿、翹二郎腿,繼續進行俯臥位髖關節伸展練習。
(3)繼續進行直腿抬高及單腿平衡、殘余髖屈拉伸練習,并逐步提高其抗阻力強度,延長訓練時間以提高肌肉耐力。
(4)加強肌力、關節活動度、平衡、患肢負重練習。
(5)持續使用拐杖,達到無疼痛及跛行時方可棄拐。為了減少人工關節磨損和防止跌倒和長距離行走,部分患者最好終生使用單手杖。
(1)及時隨診,若出現手術后關節異常,應及時就醫。如需接受其他治療或手術,應告訴醫生曾行髖關節置換術。
(2)注意預防和及時控制感染,以防細菌血運傳播造成關節感染。
(3)避免在凹凸不平或過于光滑的路面上行走,家居地面干爽,無雜物堆放以防跌倒;鞋底宜用軟膠,不穿高跟鞋或鞋底過滑的拖鞋等,座椅高度要適中,不宜坐矮椅或跪下。還要注意適當控制體重,減輕關節負重。
(4)避免重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
(5)告誡患者術后6~8周內避免性生活,性生活時要防止下肢極度外展,避免受壓。
(作者單位:深圳市大鵬新區南澳人民醫院骨關節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