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超 賀中

好人就在身邊,模范就在眼前。2月23日晚,2023年度“感動青島”道德模范發布儀式暨頒獎典禮舉行,揭曉2023年度“感動青島”道德模范,11名個人和1個團隊獲表揚。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升勤、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韓守信、市政協副主席陳大維出席頒獎典禮。
按照從嚴把關、優中選優原則,經過嚴格規范的評選程序,青島市公安局市北分局興隆路派出所社區民警馬懷龍、青島真情巴士集團公交駕駛員于義睦、膠州市稅務局組織人事科四級高級主辦徐云功、萊西市院上鎮朱東新村村民李士存、某部軍人周臣、平度市大澤山鎮三山東頭村村民劉元九、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李滄巴士公司駕駛員董述飛、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心血管外二科主任劉高利、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船長劉建港、嶗山區北宅街道燕石村居民喬元敏、城陽區紅島街道前韓社區居民張茂花榮獲2023年度“感動青島”道德模范稱號;“競展青春”青年志愿者團隊榮獲2023年度“感動青島”道德模范團隊稱號。王俊霞、傅玉娟、翟元敏、周思奇、于丹、王京京、劉大海、汪傳生、劉翠華、張婷榮獲2023年度“感動青島”道德模范提名獎;“煤改氣”能源綠色轉型團隊榮獲2023年度“感動青島”道德模范團隊提名獎。
在這份名單中,有用46把鑰匙串起愛民“連心門”的基層民警,有播撒文明火種帶動一城好人共生的好司機,有兩度入海舍命勇救落水母女的平民英雄,有41年家國一諾將農民賬本化為“國家記憶”的誠信典型,有45年無怨無悔照顧臥床大伯哥的好弟媳……他們以平凡的善舉書寫不凡的感動,讓精神的力量處處閃耀。
據介紹,所有獲得2023年度“感動青島”道德模范以及提名獎的個人和團隊事跡,都將被存入青島市檔案館,成為這座城市永久的記憶。
46把鑰匙連著群眾的心
馬懷龍常年身揣46把鑰匙,走街串巷,為社區孤寡老人、殘障人士提供幫助。 作為一名直接與群眾打交道的社區民警,馬懷龍肩負著維護社區穩定、保障群眾安全的重任。
馬懷龍從警16年來,始終堅守基層工作一線,總結提煉出“老馬調解工作法”,先后為社區群眾做好事4850余件,幫扶困難家庭32戶,救助危難群眾50多人次,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700余件,始終保持零投訴。轄區群眾稱他是“孤寡老人的好兒子”“孤兒的好爸爸”“困難家庭的好幫手”“社區居民的知心人”。
2022年,馬懷龍牽頭組建“馬懷龍金盾志愿服務隊”,吸納360余名隊員,共同為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援助、醫療救護、心理疏導等服務。馬懷龍先后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獲得齊魯最美警察、全省優秀社區民警、青島市崗位學雷鋒標兵、青島市“十佳金牌調解人”、青島市最美退役軍人等榮譽。
馬懷龍,以他那顆滾燙的心,踐行著自己的初心,用行動詮釋了為民服務的真諦。他相信只要用真心傳遞關懷,就能打破冰冷的壁壘;他發動300余名志愿者,共同奉獻力量,讓身邊的故事熠熠生輝!
平凡崗位 堅守承諾
“公交車是島城流動的服務窗口,而我作為一名公交車駕駛員,當得知自己榮獲‘感動青島道德模范稱號時,心中除了喜悅,更多的是感動,來自廣大市民、乘客的認可讓我倍感溫暖。”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李滄巴士公司302路線駕駛員董述飛說,回顧自己成為一名公交車駕駛員的點點滴滴,他更加體會到道德與責任的重要性。“這個榮譽不僅僅是對我個人的認可,更是對整個公交行業的認可。我將以此為動力,繼續努力,不斷追求卓越,在平凡崗位上,堅守服務市民美好出行的承諾。”
十幾年前,他是一名汽車連戰士,曾開著軍用卡車進入兇險的川藏線,歷時21天翻越19座海拔4000多米的大山,圓滿地完成了運輸任務。后來,他脫下軍裝換上工裝,進入城運控股公交集團李滄巴士成為一名駕駛員,開著青島市青年文明號302路公交車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工作中的董述飛注重鉆研駕駛技術,積極創新服務形式,主動總結工作方法,探索出了自己的一套安全行車操作辦法和車廂服務法,并在班組內推廣。在302路公交車服務的8年時間里,董述飛安全行駛里程約15萬公里,以零違章、零事故、零責任投訴展現出自己的專業素養。
工作之余,他積極參與志愿服務:主動認領兒童微心愿,為困難學子點亮希望;與班組成員堅持每周到瞿塘峽路星河愛心素食餐廳“上崗”,為社區老人做飯送餐,4年時間里愛心志愿服務超千次,與周邊社區的老人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十米車廂 一城美景
于義睦是青島真情巴士集團有限公司駕駛員。從業24年,他以公交十米車廂為原點,書寫助人為樂的精神豐碑。2012年,于義睦發起成立了“義睦創新工作室”,130位同事率先加入。2013年,“義睦服務”變為21支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務隊,一個由1460人組建的“聚真情”志愿服務聯盟應運而生。十年來,在于義睦的帶領下,“聚真情”志愿服務聯盟每年有1.5萬余人次投身“五為”志愿服務,長期照顧空巢、獨居老人100余人,愛心陪伴6家敬老院400余位老人,幫扶60余名兒童、對接2所特殊教育機構,常態化為40余所學校開展義務護學和文明交通志愿服務,每年產生好人好事近2萬件次。他組織帶動超15萬人次開展各類志愿活動,長期幫扶160余個家庭和8所機構,帶領團隊累計募集150余萬元用于公益項目,個人投入13萬余元。他累計宣講事跡600余次,受眾超12萬人。
農民賬本成“館藏珍寶”
劉元九是平度市大澤山鎮三山東頭村村民。“只要國家需要,我一定會記到拿不起筆為止!”這是劉元九作為一個普通農民對國家許下的承諾。鄉村的巨變、祖國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在他自1982年開記的一筆一劃、字里行間中躍然眼前。41年的不懈堅持凝結著執著如初。對于僅上過幾年小學的他來說,記賬不是個簡單活兒。他說,“我沒有半途而廢,是因為我有三大法寶:決心、恒心和耐心。”剛開始去做,想的是為后人留點資料,讓后輩看看自己這一代人是怎么走過來的,這是決心的前提;后來發現能為社會做點貢獻,雖綿薄但能為世人所用,這是恒心的理由;當社會的期許與自己的執念重合,自我賦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便化作一個理想:為國家記錄滴滴點點,為家庭記錄一針一線。國家博物館于2007年、2017年分兩次收藏了他累計34年的賬本,這也是國家博物館目前唯一收藏的農民家庭賬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