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鄉村反饋上來的具體問題以及提出的需求提供針對性地幫扶,是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的主要方式之一。通過幫扶解決求助對象生存發展中的困難,激發內生動力,提升發展能力,撬動社會資源,是大多數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的出發點。
社會組織對外提供幫扶有四個基本原則:第一,符合社會組織章程宗旨和業務范圍。法規政策規定社會組織要按照章程宗旨和業務范圍開展活動,所以,社會組織很難“跨界”幫扶。第二,屬于政策保障不到位的領域。社會組織幫扶主要起到對政府社會保障、社會救助拾遺補缺的輔助性作用,類似于最低生活保障、學雜費減免等,政府已出臺相關政策的領域,社會組織通常不會予以資助。第三,資金幫扶項目針對性較強。社會組織往往是針對某一具體事項提供支持(具體事項可以大如整體村容改造、產業扶持,也可以小如資助學生文具,幫助困難家庭兒童治病;可以如消費幫扶,一次性完成,也可以如打造產業園,持續數年),一般不對含糊不清的綜合性事務進行幫扶,如希望促進村莊整體發展。第四,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的長處更多地在于其專業性。除了上述要求外,如果申請幫扶能夠聚焦社會組織的特長優勢(技能培訓、品種改良、生態建設等),而不是泛泛地“要錢要糧、修路建房”,那么,將更容易得到社會組織的支持。
一、社會組織資助幫扶的主要方式
社會組織資助幫扶的主要方式大致可以分為直接審核實施、通過合作單位篩選實施和提供尋求資助的平臺服務三種。
直接審核實施,是指社會組織已明確資助幫扶內容和求助對象條件,符合要求的求助對象直接向社會組織提出申請,經審核批準后,由社會組織直接給予幫扶的方式。
通過合作單位篩選實施,是指社會組織與某一單位(通常為村委會、學校、縣政府等)合作,由該單位審核篩選求助對象申請,再給予幫扶的方式。這一方式效率高、工作成本低、社會綜合效果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政社關系。社會組織在某一地域、某一行業實施項目時通常會采用這種做法。比如,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母親水窖”公益項目,主要是與地方婦聯合作篩選符合條件的村莊再予以支持。
提供尋求資助的平臺服務,是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和相關法規政策,求助對象與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經認定為慈善組織的社會組織合作,將求助信息、內容等告知該組織,由其開展公開募捐并管理募得的款物,從而得到幫扶的方式。這種方式使社會組織、求助對象和社會力量“三位一體”,幫扶需求直觀明了,社會動員及時便利,幫扶資源對接高效,因此越來越多地被社會組織采用。
二、個人申請社會組織幫扶
一般情況下,社會組織會要求求助者提供求助事由確證(疾病診斷書)、求助對象身份確認、家庭收入等個人信息或相關證明材料,有的材料可能還需要加蓋村委會或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教育、民政、殘聯等)印章。如有經辦人,則要求提供委托書、經辦人身份證明等材料。如果資助幫扶是通過合作單位篩選實施的,除遞交社會組織直接審核實施方式需要提供材料外,合作單位還會結合本地情況(發展規劃、地域遠近)提出附加個人條件(年齡大小、在校時間等)。
當材料齊備、篩選結束后,有的社會組織可能還會進行實地走訪,核實比對相關信息。
上述程序履行完畢后,社會組織還要履行內部審批手續。之后,會與求助者簽訂協議,再實施幫扶。
需要注意的是,法律法規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私分或者挪用社會組織的資產,接受的捐贈、資助必須根據與捐贈人、資助人約定的期限、方式和合法用途使用,不得在發起人、捐贈人以及組織成員中分配。因此,凡要求求助者自身進行捐贈,均是違規行為,應當特別小心。辨別是否屬于詐騙的一種方法,是看該社會組織要求捐贈的款物是否進入該組織法定賬戶,如果不是,基本可以定性為詐騙。近期,在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9958兒童大病緊急救助項目”河北省負責人卷走了千萬元救命錢的新聞報道中,就是受騙的求助者將資金打給柯某孝的個人賬戶。
三、村集體申請社會組織幫扶
村集體申請社會組織幫扶,有社會組織既有項目的申請和村集體自設項目的申請兩種情形。
社會組織既有項目的申請。社會組織設立幫扶項目時會對申請對象的資格作出限定,經常性的資格條件有村集體收入水平、困難村民所占比例、能夠提供的支持保障等。對此,應當提供有數據支撐、權威可信的證明材料。如果涉及產業幫扶,則要盡可能多地提供產品特色、產量規模、物流交通、發展潛力、技藝傳承、人才儲備等方面的信息。在這方面,相關政府部門(鄉鎮政府、民政局、發改委等)的材料佐證,往往有一錘定音的效果。
村集體自設項目的申請。自己設計項目去爭取社會組織支持的難度相對更大一些。這實質上是把村集體或村民的共性幫扶需求以項目計劃書的形式表達出來,找到有資源、有能力的社會組織,說服社會組織資助的過程。除與項目相關的村情、民情概述外,應當著重闡釋希望獲得哪方面的支持,具備什么樣的工作基礎,可以提供哪方面的保障配套,項目實施后可能取得怎樣的效果,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哪些風險等內容。如果能夠深刻說明自設項目的示范創新性意義、輻射帶動性效果,以及成功論證項目復制推廣的可能性,那么社會組織就可能會很感興趣。對于一般村集體來說,僅通過自身力量找到與自身需求匹配的社會組織有一定難度,建議與縣民政部門取得聯系,通過他們尋找合適的社會組織,也可以發揮本縣、本鄉、本村在外工作的鄉賢作用,請他們幫助推薦對接。
除上述的篩選形式外,社會組織會進行實地考察,一般包括村干部的座談調研、上級部門的走訪了解、村民群眾的訪問調查、村貌地理的現場勘查等。如一切順利,社會組織會與村委會簽訂協議,然后正式開展資助。
(北京? ?羅軍? ?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