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四:掌握正確應對進食沖動的方法
當身體出現饑餓感、面對可口的食物或有強烈的情緒時,2型糖尿病患者都容易產生進食沖動。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進食沖動,就容易多吃,導致體重增加、血糖波動大,甚至會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如果2型糖尿病患者能做到以下三點,一般就能較好地維持2型糖尿病逆轉的成果。
一、減少饑餓感的產生
饑餓感的根源在于大腦和胃腸道。當大腦的能量供應不足時,人們會產生饑餓感;當胃腸道菌群缺乏能量時,人們也會有進食沖動。減少饑餓感的產生可以采取以下膳食方法:
(1)適當增加蛋白質和健康脂肪的攝入量
人體對蛋白質和健康脂肪(在室溫下呈液態的不飽和脂肪)的吸收、代謝速度較慢。適當增加蛋白質和健康脂肪的攝入量可以讓2型糖尿病患者產生較長時間的飽腹感,有利于減少饑餓感的產生。同時,蛋白質、健康脂肪對胰島素的分泌影響較小,有利于維持血糖的穩定。優質蛋白質來源主要有瘦肉、魚類、豆制品、雞蛋和低脂乳制品等。健康脂肪的來源主要有鱷梨、堅果、種子、橄欖油和魚油等。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適當多吃這些食物。
(2)適當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
膳食纖維可以減緩食物由胃進入腸道的速度,并能吸收水分。2型糖尿病患者攝入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后通常會有飽腹感,從而減少能量的攝入,有助于控制體重和減肥。此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對維持消化系統健康、控制體內血糖水平、降低心臟病發生風險等都非常有益。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不妨適當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素的食物,比如木耳、裙帶菜、海帶、蘋果、梨、橘子、紅薯、胡蘿卜、甜菜、秋葵、芹菜、燕麥,以及黑豆、紅豆、綠豆、鷹嘴豆等。需要注意的是,建議逐漸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同時增加水分的攝入量,以便讓消化系統有時間適應。
(3)保證充足的飲水
身體干燥或饑餓,其實都是大腦能量缺乏所發出的兩種類似的信號。所以,有時候不少人將口渴誤認為是饑餓,以吃東西代替喝水而導致肥胖。因此,保證充足的飲水能預防身體因為缺水而產生的虛假饑餓感。建議在白天多喝水,每日喝水1500~2000毫升,晚上7:00以后盡量少喝水,以免造成水腫。
(4)盡量避免攝入高糖、高碳水食物
高糖、高碳水食物會刺激胰島素的快速分泌,2型糖尿病患者攝入此類食物后,體內血糖快速上升的同時也會快速下降,容易引起低血糖反應,從而產生強烈的饑餓感。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要盡量避免吃高糖食物如奶油蛋糕、糖果、紅糖、白糖、蜂蜜等,以及高碳水食物如小米、玉米、小麥、燕麥、高粱、土豆、芋頭等。
(5)控制饑餓引起的進食沖動
當2型糖尿病患者感到饑餓時,體內低血糖水平可能導致患者出現憤怒或焦慮等情緒,進而出現報復性飲食的情況,引起血糖飆升,長此以往對身體很不利。此時,可嘗試通過除進食之外的其他方法,如聽音樂或做一些輕松的運動,分散注意力,在幫助2型糖尿病患者暫時忘記饑餓感的同時,也可減輕因饑餓引起的情緒負擔,從而控制進食沖動。
二、食不過飽
為避免攝入食物過多,引起血糖異常波動,建議2型糖尿病患者踐行“未飽先止”的飲食理念,即在感到飽腹之前就停止進食。以下方法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進餐期間的過度攝食沖動:
(1)慢慢吃
人的飽腹感是由大腦控制的,從開始進食到大腦接收到飽腹信號需要20分鐘左右。因此,細嚼慢咽可以給大腦足夠的時間感知飽腹感,從而減少食物的攝入量。
(2)設定進食心理預期
每次進餐前,要設定一個進食心理預期,即大概預估自己所要攝入食物的量和種類,并將食物一次性添加到餐盤中,吃完餐盤中的食物之后,不要再添加任何食物,要堅定地離開餐桌,停止進食。
(3)專注飲食
專注飲食是指進食時全神貫注于吃時的體驗。專注飲食可以幫助2型糖尿病患者更好地享受美食帶來的快樂,并在感到適度飽腹時停止進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2型糖尿病患者應做到專注飲食,即不要邊進食邊看電視、玩手機或閱讀等,因為這樣會分散2型糖尿病患者對食物的注意力和對飽腹感的感知力,導致無意識地進食過量。
三、培養健康的飲食心理
很多人把吃好、吃飽當作人生一大樂趣,不少人甚至認為,如果不能隨心所欲地吃,生活將失去意義。有研究表明,不健康的飲食心理與糖尿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因此,要逆轉2型糖尿病,患者應培養健康的飲食心理。
(1)抵御美食的誘惑
在面對美食的誘惑時,2型糖尿病患者要理性地認識到食物對血糖的影響,養成健康的飲食心理,很多時候要少吃甚至不吃,以控制好體內血糖水平,從而有助于2型糖尿病的逆轉。
(2)提升認知層次
2型糖尿病患者要不斷充實精神世界,提升認知層次,可通過閱讀、冥想、打坐、練瑜伽等方式使自己達到“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的境界,降低物質欲望,識別進食沖動產生的原因,自覺遠離美食的誘惑,養成健康的飲食心理與習慣,從而達到長期逆轉2型糖尿病的目的。
(江西中醫藥大學? ?查青林? ?郵編:33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