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市廣豐區是江西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14個試點縣(市、區)之一。東陽鄉是廣豐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典型,在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市場化和專業化運營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探索出了一些可推廣的成功經驗。東陽鄉生活垃圾分類的經驗可以簡單概括為“群眾主體、政府主導、專業運營、有序推進、干濕兩分”。
第一,廣泛宣傳動員,打好群眾基礎。村民對垃圾分類的理解是垃圾分類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東陽鄉采取了多種手段和途徑,讓全體村民充分認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例如:采取櫥窗宣傳、網絡微信、入戶講解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讓垃圾分類知識進入當地中小學的課堂;召開垃圾分類動員會,介紹垃圾分類方法;播放垃圾分類宣傳電影……通過開展全方位的宣傳和動員,營造政府重視、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使垃圾分類得到村民的廣泛支持和深度認同。
第二,發動鄉村干部,政府強力主導。首先,鄉黨委和政府積極推動,成立了以鄉長為組長、各村支書為組員的東陽鄉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其次,發動鄉、村兩級干部深入一線,指導村民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垃圾分類啟動初期,村干部要跟著垃圾收運車輛挨家挨戶上門,當面教村民如何分類,糾正投放錯誤,直到全村家庭實現90%以上的垃圾分類準確率。再次,健全監督考核機制。對于垃圾分類,可將村民分為四大類:10%左右非常積極主動,80%左右在不提醒、不監督的情況下容易懈怠,5%左右屬于不配合的釘子戶,還有5%左右由于特殊原因無法分類。政府需要做的是針對中間的80%左右的村民進行長期有效的管理,這需要一套有效的監管和考核體系。鄉政府制定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考核管理實施方案》,規定每月對各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行考核,并計入全年考評成績。考核結果全鄉通報,全年考評獲得前三名的村,分別予以8000元、6000元、4000元獎勵,倒數第一、倒數第二的村則分別予以6000元、4000元的處罰。倒數第一的村還會被取消全年各項評先評優資格。對于村民,鄉政府制定了《清潔家庭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農戶評比指導方案》,根據各戶垃圾分類效果制定的“紅黑榜”張貼在村里顯眼位置,對黑榜農戶予以“垃圾拒收,衛生費按鄉指導數雙倍執行”的懲戒。
第三,引入專業機構,保障專業運營。首先,有專業的指導團隊手把手地教村干部、村民正確分類。東陽鄉引入“零廢棄村落”公益組織,聘請垃圾分類專家駐村指導,使東陽鄉推行垃圾分類的前三個月,源頭分類準確率就達到80%以上。其次,有專業的服務公司負責垃圾收運、堆肥及后續處理。東陽鄉在全區率先將環境衛生保潔服務外包,綠潔物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承包了東陽鄉所有的農村垃圾清運業務。因垃圾分類而產生的堆肥場、垃圾桶、清運車等費用均由政府承擔,調動了物業公司的積極性。垃圾分類后,垃圾的外運量及處理費用大大減少,為公司節約了運營成本,物業公司對于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大為提高。
第四,由點到面鋪開,分步有序推進。垃圾分類切忌一哄而上,必須有序推進。東陽鄉在前期調研、外地取經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推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深入開展。首先,抓調研、出思路。組織鄉村干部赴浙江等沿海地區實地考察,明確“示范先行、典型引路、以點帶面、逐步鋪開”的工作思路,為全鄉開展農村垃圾分類工作奠定基調。其次,抓試點、立標桿。選取龍溪村作為東陽鄉第一個垃圾分類試點村,邊實踐邊探索,邊創新邊總結。再次,抓延伸、穩鋪開。組織全鄉村干部赴龍溪觀摩,召開多輪工作交流會,協調解決各類問題,做到“成熟一個,推廣一個;成熟一批,推廣一批”。
第五,簡化分類方法,實行干濕兩分。農村生活垃圾有自身的特點,不宜照搬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做法。根據當地農村生活垃圾以菜葉子、季節性的柚子皮等易腐垃圾為主的特點,東陽鄉采用干濕兩分法,即將垃圾分為不腐爛的干垃圾和會腐爛的濕垃圾(廚余垃圾),這樣村民就容易理解和操作。東陽鄉撤掉大型垃圾桶,每戶村民的門口都擺放黃、綠兩個顏色的小垃圾桶,一個裝干垃圾,一個裝濕垃圾。每天收運員挨家挨戶檢查、清運兩個小桶里的垃圾,并對投放錯誤的垃圾進行分揀。收運員將干濕垃圾分別放在兩個大桶里,把干垃圾運到垃圾中轉站,把濕垃圾運到堆肥場堆肥。在堆肥場,堆肥員對混雜其中的少數啤酒瓶蓋、酸奶瓶等垃圾做二次分揀。會腐爛的濕垃圾經過好氧堆肥,一般40天左右就可以成肥,免費供村民用作農業肥料。
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東陽經驗”簡易可行,在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上成效顯著。推廣“東陽經驗”有助于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江西? ?王潮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