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

當陽光逐漸變得熱烈而奔放,雨水開始變得充盈而歡快,作物肆意生長且日趨成熟,天地間呈現出的那一片鮮活景象,無不暗示著充滿生機的小滿已經來臨。
小滿,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四月中,小滿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到大飽滿,所以叫小滿。
小滿雖然是節氣的時令,但給人以小滿即滿、知足常樂的聯想。二十四個節氣中,小暑、小雪、小寒之后,都有大暑、大雪、大寒與之相對應,唯獨小滿之后沒有大滿。有的解釋認為前者劃分的依據是溫度,而小滿則是從農作物生長到成熟角度來設置的。但也有的認為,小滿的設置符合傳統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小滿者,滿,但不是太滿;盛,但不是極盛。滿而不損也,滿而不盈也,滿而不溢也,小滿就是恰到好處,就是圓滿。這既是自然之道,也是生存之道,如此看來,小滿還是一個頗有禪意和哲理的節氣。
古人根據不同時段的物候特征把小滿分為三候:一候苦菜秀,指苦菜逐漸露出繁盛的枝葉;二候靡草死,喜陰的一些枝條細軟的草類因抵抗不了炎熱而逐漸萎落枯死;三候麥秋至,此時的麥子已經成熟可以收割了,雖然時間還是夏季,但對于麥子來說,卻已是成熟的“秋”了。農諺說得好:“小滿三天見麥黃。”小滿節氣后,雨量豐沛,氣候催熟小麥生長。在草木叢深之處,嫩綠的麥穗已經抽齊。夏風輕輕掠過,田野如海浪般此起彼伏,那飽滿的麥穗,就是沉甸甸的收獲,因此,小滿更多的是表達了一種收獲在即的喜悅。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小滿時段,麥浪泛金,榴花似火,桃李新熟,被綿綿細雨洗得剔透的天空顯得格外藍,田野里呈現出初夏時草木茂盛、農作物生機勃勃的一派迷人景致。清風吹過,綠影婆娑間掩映著美麗鄉村的動態景象。沾著濃濃的鄉村泥土氣息的小滿是收獲的前奏,是一個耕作勞動的好時節。夏收、夏種、夏管,“三夏”大忙的序幕從此時開始拉開,農時農事如火如荼。勤勞的農民們從莊稼的小滿里憧憬著豐收的富足,在廣袤的田野中進行著謀篇布局。
小滿時節,萬物郁郁蔥蔥,古人為此留下了很多詩歌。宋代詩人鞏豐《晨征》有云:“靜觀群動亦勞哉,豈獨吾為旅食催。雞唱未圓天已曉,蛙鳴初散雨還來。清和入序殊無暑,小滿先時政有雷。酒賤茶饒新而熟,不妨乘興且徘徊。”詩句描寫了早晨在鄉村路上的見聞,既點明了初夏的特點,又襯托出作者的濃厚興致,表現了作者熱愛生活的情趣。宋代翁卷的《鄉村四月》,詩人以白描手法寫出了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畫面淡遠清幽,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達了詩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在描寫小滿時節農家生活情狀的古詩中,宋代歐陽修的《歸田園四時樂春夏二首·其二》是最著名的一首:“南風原頭吹百草,草木叢深茅舍小。麥穗初齊稚子嬌,桑葉正肥蠶食飽。老翁但喜歲年熟,餉婦安知時節好。野棠梨密啼晚鶯,海石榴紅囀山鳥。田家此樂知者誰?我獨知之歸不早。乞身當及強健時,顧我蹉跎已衰老。”詩人用寫意的筆法描繪出一幅初夏閑趣的畫面,描寫了小滿時節農家生活情狀,最后詩人發出了歷盡滄桑的感慨,將自己的情懷放置在山水田園之間,呼吸自由的空氣,感受生命的真實。
小滿,是一個充滿生機和希望的日子,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時節,世間一切都已變得生機盎然、欣欣向榮;它飽含著人們對豐收的滿足,也蘊含著人們對新生的憧憬和期待;它在人們欣喜地守望著五月孕穗的小麥時,吹響了夏收的集結號……
(源自“川觀新聞”)
責編: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