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以良 羅碧儒
湖南省瀏陽市沙市鎮秧田村的博雅湖畔,有一棟古色古香的農家書屋。與書屋遙相呼應的,是一面書寫著“知識改變命運,文化孕育美德”的“博士墻”。從恢復高考至今,這里先后走出28位博士、170余名碩士、上千名大學生,秧田村因此得享“博士村”的美名。
深厚的人文底蘊積淀了村莊的獨特韻味,秧田村農家書屋依此而建,續寫著這里勤耕重教、尚學進取的傳統。而十多年前,這里還只是一個簡易的讀書角。
2012年,秧田村在村部辦公室設立了一個圖書角,后來改到了村部大廳。隨著村民們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長,秧田村開始四處尋覓,為讀書角找一個“新家”。最終,這個“新家”選定在張秋香老人的老宅“三志堂”。
從小渴望讀書的張秋香因為家境貧寒,從沒上過一天學,但她堅信讀書改變命運,“重知識”的家風一代傳一代,這個大家庭陸續走出了12名大學生、2名博士。
2019年,得知村里想將自家老宅建設成書屋,張秋香的兒子征得母親同意后,爽快地答應了,并從海南回到家鄉,花費了30余萬元,將老宅改造了三次,把地面、墻壁、樓板、屋頂全部翻新裝修了一番。
在此基礎上,秧田村也對農家書屋進行了提升,設置了兒童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學習交流室、書法室等多個功能室,并探索“農民點單,書屋買單”的服務模式。最多的時候,上架的各類圖書有三萬多冊,全部由政府配送和愛心人士捐贈。
農家書屋與秧田小學僅一墻之隔,每到放學時分和周末,這里總是人氣旺盛。村里組織了一支二十多人的志愿者隊伍,為孩子們答疑解惑。書屋還根據村民需求,定期開展文學作品、詩歌創作等文化沙龍或主題講座活動;同時充分發揮“博士村”人才資源優勢,舉辦耕讀傳家系列主題活動。
為進一步激勵學子奮發進取,立志成才,秧田村還成立了農家書屋教育基金,獎勵考取大學以及獲得碩士、博士學位的村民家庭,并授予其“書香家庭”牌匾,鼓勵學子們保持刻苦勤奮的學習態度,將來學有所成、報效國家。
每年春節后,秧田村會邀請博士們回村,給孩子們上開學第一課,教育他們樹立遠大理想。博士們也很愿意回來,給后輩帶來榜樣的力量。出生于20世紀80年代的屈婷博士回憶:得益于村里濃厚的讀書氛圍與學校尊師重教的環境,作為“留守兒童”的她才能認真讀書,長大有所成就。
2019年下半年,依托耕讀文化底蘊,秧田村推出了博士村研學實踐項目。如今,每個周末都有來自瀏陽、長沙等地的學生前來開展研學活動,逛農家書屋,了解“博士村”背后的故事,體驗插秧、種菜、抓魚等農事活動……熱鬧的時候,研學基地一天要接待近3000名學生。
“儒風代代傳,博士輩輩出。”書香環繞著秧田村的農家書屋,激勵著秧田村的青少年們繼續奮斗,將“博士村”的美譽代代延續。
(選自《放學后》,張甫卿薦稿,有刪節)
責編: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