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紅艷 郁玉兵



摘 要:數字化轉型如何影響企業創新績效是值得探討的重要話題。構建“數字化轉型(數字化策略、數字化能力)→供應鏈彈性→創新績效”的概念模型,基于PLS-SEM對210家中國制造企業的問卷調查數據進行研究發現,數字化策略對數字化能力、數字化轉型對供應鏈彈性、供應鏈彈性對創新績效均有積極影響,且供應鏈彈性在數字化轉型與創新績效的關系中發揮中介作用。研究從理論上揭示了數字化轉型通過供應鏈彈性提高創新績效的作用路徑,為企業更好推行數字化轉型以構建供應鏈彈性,從而提高創新績效提供實踐指導。
關鍵詞:數字化策略;數字化能力;供應鏈彈性;創新績效
中圖分類號:F274文獻標志碼:A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08.026
Abstract: How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ffects 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s an important topic worth discussing.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conceptual model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digital strategy, digital capability) →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uses the Partial Least Squar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o analyze the questionnaire data of 210 Chines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t is found that digital strategy positively impacts digital capability,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ositively impact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positively impact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plays a medi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theoretically reveal the path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o improv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rough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and provide practical guidance for enterprises to better implement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o build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to improv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Key words: digital strategy; digital capability;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0 ? ?引 ? ?言
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創新已然成為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對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制勝具有重要意義[1]。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然而,在貿易全球化的社會背景下,企業創新面臨高度不確定性,周期長、風險高等問題日益突出[2]。據國家統計局《中國創新指數研究》課題組測算,2021年,我國創新產出指數和創新成效指數分別為353.6和189.5,說明創新產出與創新成效之間還存在一定差距。為此,如何提高企業創新績效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隨著數字化轉型日益成為企業的主流趨勢,其已經成為提高創新績效的重要力量[3]。據《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3年)》顯示,2022年,我國的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3%,已連續11年顯著高于同期GDP名義增速,已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也指出,要堅定數字化轉型之路,到2025年,數字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完備,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基本形成。然而,已有研究對數字化轉型影響創新績效機制和路徑尚未達成共識。例如,余菲菲等(2022)[4]研究發現,數字化轉型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呈倒U型關系。而且,數字化轉型對創新績效影響的研究多以直接效應為主,探討促進路徑上對其他因素所起作用的實證研究還較少[5]。因此,數字化轉型提高企業績效的機制和條件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得到探索,如何推動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進而賦能創新績效,成為諸多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作為數字化轉型賦能企業創新的重要媒介,供應鏈彈性是企業在遇到突發狀況時,采取各種活動使供應鏈快速有效恢復到原有或理想狀態的能力[6],即企業抵御供應鏈風險的核心能力。數字化轉型有助于提高供應鏈應對潛在風險的事前準備能力、鏈條中斷時的快速響應能力以及供應鏈重建能力,保障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具備優勢,最終提高企業創新績效水平[7]。盡管如此,現有研究對供應鏈彈性在數字化轉型影響企業創新過程中所扮演角色的認識還不夠清晰。例如,有學者認為,在構建彈性供應鏈的過程中,企業可能會產生過度防范意識,從而導致創新效率降低。因此,如何利用數字化轉型提高供應鏈彈性來幫助企業積極應對風險,值得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本研究以我國制造企業為樣本,將供應鏈彈性作為中介變量,探索數字化轉型對創新績效的影響機制,從而為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供應鏈彈性構建以及創新績效提高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啟示。
1 ?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1.1 ? ?數字化策略對數字化能力的影響
數字化轉型是利用數字技術構建并完善組織的業務模式進而改變價值創造方式的過程,需要構建集技術、戰略、能力于一體的組織架構[8]。參考王海花等(2022)[9]的研究,本文從數字化策略、數字化能力兩個維度描述數字化轉型。其中,數字化策略是指導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能夠幫助企業從全局角度整合、協調、配置數字資源以實現高效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能力是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其核心是利用數字技術快速感知和響應客戶需求,以實現企業與客戶的共贏,二者聯系密切。
其一,數字化策略根據企業的業務需求和現有的數字化能力,明確數字化能力的目標與方向。劉洋等(2021)[10]研究認為,數字化能力依賴于組織在業務層面戰略的整合和部署。其二,通過明確資源配置、優化數字資源,數字化策略保證數字化轉型的高效和可持續性,從而為數字化能力的構建提供支持。侯光文等(2022)[11]分析指出,高層管理者必須尋求新方法優化戰略布局,發展其數字化感知、獲取及轉型能力。綜上,本文假設H1如下。
H1:數字化策略對數字化能力具有正向影響。
1.2 ? ?數字化轉型對供應鏈彈性的影響
1.2.1 ? ?數字化策略對供應鏈彈性的影響
一方面,制定數字化策略,有助于優化組織決策方式、完善供應鏈管理,進而提高供應鏈效率和供應鏈靈活性。例如,美的集團“科技領先、用戶直達、數智驅動、全球突破”的數字戰略,為其優化訂單管理和庫存管理、提高訂單處理能力提供戰略支持。另一方面,數字化策略本質上反映公司創新與變革的經營理念,其實施能夠幫助企業保持警惕意識,為預防供應鏈中斷等風險做好充分的應對措施。朱新球(2021)[7]研究發現,數據可視化的策略能夠幫助企業構建供應鏈風險管理文化,提高其環境適應性。宋華(2020)[12]研究認為,企業在供應鏈中斷期間,數字化策略為復原供應鏈起到重要作用。綜上,本文假設H2a如下。
H2a:數字化策略對供應鏈彈性具有正向影響。
1.2.2 ? ?數字化能力對供應鏈彈性的影響
首先,在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的監管下,企業可以實時跟蹤供應鏈全流程以發現薄弱環節并提前制定應對措施,從而有效控制風險的影響,由此提高供應鏈的彈性。例如,聯想通過采用智能物流系統、智能倉儲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測供應、生產、銷售及售后等各環節,并及時對供應商和生產計劃進行規劃和部署,這大大提高了機動性。陶鋒等(2023)[13]研究表明,下游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主要通過優化供需匹配、穩定供需關系、提高供應商創新能力三個層面增強供應鏈彈性。而且,數字化能力能夠幫助企業實現單據數字化,這在提高企業運營效率的同時,也減少了人為干預和誤操作風險,保障供應鏈的穩定性與彈性。綜上,本文假設H2b如下。
H2b:數字化能力對供應鏈彈性具有正向影響。
1.3 ? ?供應鏈彈性對創新績效的影響
首先,當出現原材料短缺、物流中斷等問題時,具備較高供應鏈彈性的企業可以更快調整供應鏈策略和資源分配以快速滿足客戶需求,進而提高創新績效。盧強等(2022)[14]通過文獻綜述指出,在供應鏈中斷的情況下,企業仍可以通過發展彈性克服供應鏈中斷威脅,持續為客戶提供創新服務。其次,具有較高彈性的供應鏈可以靈活應對技術、法律、商業等方面的各種風險,實現供應鏈中斷的及時反饋,減輕風險造成的影響和損失。劉曉暉(2023)[15]實證分析發現,供應鏈彈性可強化市場要素配置、防范生產風險,能夠顯著提高流通企業的績效水平。綜上,本文假設H3如下。
H3:供應鏈彈性對創新績效具有正向影響。
2 ? ?樣本選取與研究設計
2.1 ? ?數據來源和樣本
本研究以中國制造企業為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收集數據。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而重慶、天津、上海和廣東的地理位置與經濟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國制造業的現狀。因此,本研究以上述四地制造企業為調查對象,并由熟悉公司整體狀況的中高層管理者填寫。
通過委托專業的第三方機構,本次調查累計發放問卷489份,回收397份,在剔除缺失值較多和填答明顯有問題的問卷后,獲得210份有效樣本,有效回收率為42.9%。210家制造企業主要集中在8個行業,27.6%來自金屬、機械與工程行業,26.2%來自電子產品與電器行業,均勻分布于重慶、天津、上海和廣東四地。96.19%的答卷者來自中高層管理崗位,62.37%的答卷者工作時間在5年以上。綜上,此次獲得的樣本數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國制造企業的實際狀況。
2.2 ? ?變量測量
數字化策略主要衡量數字化在企業戰略中的制定、執行等情況,包括“我們公司了解數字化的最新趨勢和發展前景、數字化項目是我們公司的重要業務、我們公司不斷更新和完善數字化戰略”3個題項。借鑒董釗(2021)[16]的研究,數字化能力主要衡量企業掌握、利用數字技術推動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能力,包括“我們公司能夠識別新的數字機遇、我們公司能夠進行數字化轉型、我們公司掌握先進的數字技術、我們公司能夠利用數字技術開發新產品”4個題項。
參考朱新球(2019)[6]的研究,供應鏈彈性主要衡量企業在應對供應鏈中斷時的快速響應能力,包括“我們公司能夠應對供應鏈中斷引起的變化、我們公司能夠適應供應鏈中斷、我們公司能夠對供應鏈中斷作出快速響應、我們公司時刻保持危機意識”4個題項。
借鑒王才(2021)[17]的研究,創新績效主要從技術競爭力、利潤增長率和新產品開發等方面測量,包括“我們公司的技術競爭力提高了、我們公司推出大量的新產品、我們公司的利潤增長率提高了、我們公司新產品開發速度變快了”4個題項。
3 ? ?數據分析與假設檢驗
3.1 ? ?無應答偏差和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本研究通過多種渠道收集未收回問卷所在企業的基礎信息,進而對已收回和未收回問卷企業的企業規模、運營年限和員工總人數等基本特征變量進行T檢驗。結果表明,兩組數據無顯著差異,說明本研究中無應答偏差問題不嚴重。
本研究采用Harman單因素檢驗法來檢驗是否受到共同方法偏差問題的嚴重影響。結果表明,未旋轉的最大因子僅能解釋總方差的23.746%,低于40%的標準,說明本研究并不存在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問題。
3.2 ? ?信度和效度檢驗
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α和組合信度評價信度,從表1可以看到,各變量的 Cronbach's α均大于0.7,組合信度(CR)大于0.8,大于0.6的臨界值,說明量表信度較好。
效度包括內容效度、聚合效度和區分效度三個方面。首先,本研究所用量表題項均根據權威期刊成熟量表進行修訂,這可以有效保證量表的內容效度。其次,絕大部分題項在其對應因子上的載荷值都大于0.7,平均提取方差值(AVE)均大于0. 5,表明量表的聚合效度較好。最后,表2中AVE的平方根均大于潛變量間的相關系數,說明區分效度良好。
3.3 ? ?假設檢驗與結果
3.3.1 ? ?模型評估
表3列出解釋方差R2、預測相關性Q2以及適配度指標的值。本研究中R2值均大于0.26,表明模型解釋力較強;本研究的Q2值均大于0,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預測相關性;本研究的SRMR為0.081<0.1,NFI為0.729,較接近1,RMS_theta為0.190,均可接受,說明模型的適配度良好。
f2值可以評估外生變量對內生變量的影響,0.02、0.15、0.35分別代表低、中、高的影響。表4顯示f2的值都在0.15以上,說明外生變量對內生變量的相對影響在中度效果以上。
3.3.2 ? ?模型檢驗
3.3.2.1 ? ?路徑分析
路徑分析結果表明,數字化策略對數字化能力(β=0.794,P<0.001)具有正向影響,H1得到支持;數字化策略(β=0.329,P<0.01)、數字化能力(β=0.325,P<0.01)對供應鏈彈性具有正向影響,H2a和H2b得到支持;供應鏈彈性對創新績效具有正向影響(β=0.481,P<0.001),H3得到支持。
3.3.2.2 ? ?中介效應檢驗
Bootstraping(n=5 000)分析結果表明,數字化策略通過供應鏈彈性對創新績效的間接影響為0.158,其置信區間為
[0.06,0.277];數字化能力通過供應鏈彈性對創新績效的間接影響為0.156,其置信區間為[0.048,0.272],以上區間均不包含0,由此說明供應鏈彈性在數字化轉型與創新績效之間具有中介作用。
4 ? ?結論與啟示
4.1 ? ?主要結論
本研究構建了數字化轉型(數字化策略、數字化能力)、供應鏈彈性與創新績效的理論模型,并借助210家中國制造企業數據,運用偏最小二乘法結構方程模型進行假設驗證。主要結論如下。
首先,數字化策略對數字化能力具有積極作用。本研究發現,制定和實施數字化策略能夠為構建數字化能力提供戰略指導,從而幫助企業提高數字化技術應用、數據分析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其次,數字化轉型對供應鏈彈性具有積極作用。一方面,準確、及時的數字化策略可以幫助企業靈活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及未來可能出現的危機,提高供應鏈彈性。另一方面,基于自身構建的數字化能力,企業可以通過數字化技術與供應商、客戶等供應鏈不同節點形成高效連接,構建彈性供應鏈。再次,供應鏈彈性對企業創新績效具有積極作用。彈性供應鏈能夠幫助企業實現高效的資源配置和創新管理,從而便于更好地開發新產品和服務,由此提高企業創新能力與績效。最后,供應鏈彈性在數字化轉型與創新績效之間具有中介作用。得益于數字化策略的實施與數字化能力的構建,企業能夠有效應對外部沖擊,最大限度降低風險事件對企業經營的影響,為創新績效的提高營造良好環境。
4.2 ? ?管理啟示
4.2.1 ? ?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
第一,將數字化轉型納入企業戰略規劃。從經營戰略目標入手,根據企業的資源基礎、戰略地位,對數字化投入、數字化人才、數字化能力進行系統規劃,以有效支撐企業數字化轉型成功。第二,重視數字化能力的構建。企業可以借助集體培訓、主題講座等形式,組織全體員工系統學習數字化基礎理論知識及數字化工具使用,并且員工要借助數字化工具及時快速地反饋一線的需求變化。
4.2.2 ? ?構建供應鏈彈性
第一,在供應鏈上下游之間建立穩定、可靠的關系網絡,在出現供應鏈中斷風險時,各方可協同制定危機管理計劃和行動方案。第二,建立供應鏈風險管理機制,對供應鏈各環節進行監管,在出現危機事件時,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
4.2.3 ? ?充分利用數字化轉型提高供應鏈彈性
首先,企業可以通過加強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對供應鏈進行規劃和預測,提高供應鏈智能化水平,全面提高供應鏈彈性。此外,也可以通過建立數字化平臺將供應商、生產商和消費者等各方連接起來,實現物流信息的實時交換,提高對市場的響應速度和準確性,促進企業創新績效的提高。
4.3 ? ?研究局限與未來展望
本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未來值得進一步探討。一是本文的樣本僅來源于中國四地的制造企業,未來可拓展到其他國家或地區以及其他行業,以提高研究結論的普適性。二是本研究主要借助橫截面的問卷調查數據進行假設檢驗,未來可以采用二手數據進行縱向研究設計。三是本研究主要探討“數字化轉型→供應鏈彈性→創新績效”的影響,未來可以從更多的視角深入探討潛在調節變量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劉啟雷,張媛,雷雨嫣,等.數字化賦能企業創新的過程、邏輯及機制研究[J].科學學研究,2022,40(1):150-159.
[2] 安同良,聞銳.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對創新的影響機制及實證[J].現代經濟探討,2022(5):1-14.
[3] 賈建鴻,葉春明.數字化轉型對物流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影響[J].物流科技,2022,45(18):105-109.
[4] 余菲菲,曹佳玉,杜紅艷.數字化悖論:企業數字化對創新績效的雙刃劍效應[J].研究與發展管理,2022,34(2):1-12.
[5] 馮檬瑩,陳海波,郭曉雪.大數據能力、供應鏈協同創新與制造企業運營績效的關系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
2023,37(3):51-59.
[6] 朱新球.供應鏈彈性如何影響供應鏈績效:可持續性的中介效應[J].中國流通經濟,2019,33(12):42-54.
[7] 朱新球.大數據分析能力如何影響供應鏈績效——基于供應鏈彈性視域的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21,35(6):84-93.
[8] 朱秀梅,林曉玥.企業數字化轉型:研究脈絡梳理與整合框架構建[J].研究與發展管理,2022,34(4):141-155.
[9] 王海花,李燁,譚欽瀛.基于Meta分析的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績效影響問題[J].系統管理學報,2022,31(1):112-123.
[10] ?劉洋,應震洲,應瑛.數字創新能力:內涵結構與理論框架[J].科學學研究,2021,39(6):981-984,988.
[11] ?侯光文,高晨曦.數字化轉型能力視角下企業網絡結構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1):106-111.
[12] ?宋華.新冠肺炎疫情對供應鏈彈性管理的啟示[J].中國流通經濟,2020,34(3):11-16.
[13] ?陶鋒,王欣然,徐揚,等.數字化轉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企業生產率[J].中國工業經濟,2023(5):118-136.
[14] ?盧強,王懷博,鄧揚.供應鏈彈性國內外研究熱點比較——基于2007-2021年國內外文獻的CiteSpace可視化分析[J].價格
理論與實踐,2022(4):76-79,205.
[15] ?劉曉暉.數字化轉型、供應鏈彈性與流通企業經營績效[J].商業經濟研究,2023(2):161-164.
[16] ?董釗.新創企業數字能力對商業模式創新的影響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21.
[17] ?王才.數字化轉型對企業創新績效的作用機制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21,43(3):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