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熠
(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隊溧水區消防救援大隊,南京 211299)
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空間資源日趨緊張,為緩解建筑用地問題,一些商業建筑選擇拓展地下空間,由于地下建筑出入通道較多,結構布局復雜,在規劃建筑結構時需加強消防監督管理。 本次研究按照2020 年國家對消防質量回訪中收集的消防設施缺陷24 041 處樣本,分析消防缺陷分布特點,以及因聯動控制系統、消防門設置問題造成的消防漏洞,結合某地下建筑的實際情況提出火災預防措施。
按照《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令第106 號), 消防質量管理總體分為12 個大項,60 個小項,消防評定需滿足單項評定合格的規定,且子項不合格項目不得多于3 處,為此,通過代碼抽樣調查法分析某地下項目消防缺陷樣本。
某地下項目涵蓋3 個地塊,為高層建筑和裙房的結合,地下建筑總面積約6.3 萬m2,建筑定位為大型綜合性建筑。 建筑地下部分共4 層,采用樓板分隔,室內不設置通道口。 二期工程地下室建設項目面積約2.6 萬m2, 連接商場通道及廣場外置走廊。 商場地下空間大,各期空間既獨立分布,又聯系密切,地下格局極為復雜, 在該類平面布局劃分防火區域存在一定難度,需進一步細分消防分布點,規劃防火區域,保證地下空間連通,且確保消防區域沿橫向、縱向延伸[1]。
為抽查地下建筑樣本缺陷分布點, 事先將樣本導入樣本統計圖,比對數據庫中24 041 處缺陷點,劃定地下建筑消防建設缺陷的樣本范圍。 此次抽樣調查工作共調查二期地下建筑消防點位200 處,地下1 層消防點位分布105 處,地下2 層消防點位28 處,地下3 層消防點位分布53 處,地下4 層消防點位分布14 處,共發現消防質量缺陷158 處,占總消防點位的66.3%,施工類缺陷42 處,占總缺陷總數的13.2%。多功能型地下建筑屬于單一產權建筑,缺陷數量已超出消防安全規定。
基于上述對地下建筑樣本的抽樣調查,利用SPSS 軟件分析樣本數據,對比平均缺陷值和缺陷比率,發現地下1 層由于外廊懸挑在外鋪面,遮擋了下沉廣場的消防通道,導致39 處消防布置點位失效。 而為滿足地下建筑功能性要求,地下3 層被分割成2 個區域,且與地下1 層通過連橋連接,使部分電氣線路被埋設在吊頂中,導致防火門24 處缺陷,聯動控制裝備被遮擋無法感應火災。 地下4 層發現施工方在建設建筑時存在私拉電源插座的不規范行為,線路保護無法發揮作用,共發現13 處線路可能起火點。
基于上述建設工程消防缺陷特點, 分析消防缺陷形成原因,并根據消防缺陷可能造成的后果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此完善建設工程消防系統,實現消防監督管理目標,保證該地下建筑的安全性。
防火門分隔單項中包含多個子項, 如防火門設置、 卷簾門、防爆防堵設備等(見圖1)。根據建筑地下1 層的調查結果,防火單項缺陷有45 處,地下1 層防火門缺陷24 處,卷簾門缺陷12 處,防爆防堵缺陷9 處,按照子項缺陷值公式計算(子項平均缺陷值=子項缺陷分值之和/子項缺陷總數),地下1 層防火門子項缺陷值n 為:

圖1 防火門單項
式中,β 為缺陷值系數,防火門計算結果為0.30,卷簾門缺陷值為0.30,防爆防堵缺陷值為0.05。
聯動控制系統主要是指消防工程用于預警火災的維護系統,如圖2 所示。 根據對地下建筑地下3 層調查,火災預警設備缺陷處為12 處,聯動設備缺陷32 處,報警設備缺陷13 處,關閉系統、火災探測與線路保護共23 處。 根據上述子項缺陷值n。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建筑地下2 層的聯動設備滅火系統與壓力開關也未達到工程建設標準(見圖2),其中,單項缺陷值占缺陷值的17.6%。

圖2 聯動控制系統
按照地下建筑施工質量標準對比, 本次地下建筑工程施工類缺陷42 處,占總缺陷總數的21%。在調查中發現,部分施工設施質量系數在0.3~0.9。根據施工質量規定,施工質量系數在0.5 以下表示不合格,0.5 以上為合格。按照上述施工建設要求,對比地下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點位,不合格有13 處,合格有10 處,但是即便施工質量檢測合格,依照消防工程建設標準,處于0.3~0.9 質量系數范圍內的施工點位仍存在消防缺陷。
裝修材料和防排煙系統為內部裝修子項。 根據地下建筑消防點位調查, 在內部缺陷中, 裝修材料的平均缺陷值為0.06,占單項缺陷值的21%,防排煙系統缺陷值為0.36,占內部裝修缺陷值為49%[2]。 就整體地下建筑裝修情況而言,消防缺陷比例較高, 消防建設主體單位并未落實消防設計、 監管責任,且在內部施工時未考量內部裝修對于消防工程的影響,導致地下建筑內部空間的防控火災能力無法得到保障。
為保證地下建筑消防工程建設質量,基于防火門缺位、聯動系統控制等問題,重新規劃消防邊界,優化布局消防線路,并實現各部門聯動, 完善消防系統, 以減少地下建筑安全隱患,即便發生火災也能有效防止火災蔓延。
在規劃地下建筑防火區域時, 基于二期工程建筑總面積2.6 萬m2,按照正常防火區域劃分標準,在空間內部決定劃分出7 個防火分區。
1)考慮到動線對卷簾門的影響,決定在卷簾門原定位置預留出獨立的防火區間,并在此基礎上疊加2 個防火層。 在防火分區內部再布設卷簾門,將制冷系統遷移至建筑中庭北側,實現跨區防火的目標,預留出10.3 m 卷簾門防火區域。
2)由于防火區域向橫向延伸,在地下2 層位置制作防火門隔間, 將影響廣場與防火區域連通的連橋規劃在地下2 層室內,仍采用上下層疊加的方式,確保地下廣場上下層防火層得以相互連通。
3)在防爆防堵區域設置獨立的消防地塊,連接消防地塊與外廊,預留出火災人流疏散空間,并以防火層為單元,在地下樓層內部設置2 個以上安全出口。
根據商場地下建筑消防設置標準, 計算得出地下建筑的總疏散寬度為應當為10.0 m,且每層容納疏散人群應超百人,因此,每個出口的最小凈寬應達到0.75 m。 另外,在安全疏散出口位置要預留出聯動系統安裝空間, 確保出口的防火級別達到A 級。并且在同一防火區域內,聯動系統占據空間不應小于凈寬的35%,滿足“聯動設備系統+安全出口”的建設要求。通過對聯動控制系統的補充建設, 地下建筑出口的總疏散寬度為89.3 m,在每個安全出口都預留出聯動設備安裝空間,數量與安全出口的比例為1.4∶89.3,取整數值50 座[3]。 在實際操作中,每個安全出口安裝5 個聯動設備系統,以便在商戶入駐時,可滿足聯排商戶的防火要求。
排煙設施、噴水設備及制冷設備均屬于消防系統范疇。 基于各防火區域的建設標準,一個防火區至少需要3 個排煙口,且每個排煙口的排煙量需達到56 m3/(h·m2)。按照防火區域的建設標準,排煙口與防火區域之間的距離應小于40 m,且與噴水設備與制冷設備聯動。 在該建筑項目建設中,根據地下空間布局,決定應用快速響應設備,將排煙設備與噴水設備安裝在防火區的東北角,以便在系統接收到防火信號后可迅速響應,啟動排煙口和噴水設備。 為保證火災時地下建筑能按照規定供水, 事先確定供水閥門位置, 連接噴水設備與供水閥門末端,以高位供水方式自動噴水。
根據消防工程監督管理要求, 每年對地下建筑的消防工程進行評估,提高商場火災防控的重視程度。 例如,每季度公示該建筑消防核查結果,充分發揮公眾監督作用,按照消防核查程序,提示地下建筑所應承擔的消防工程建設責任,以便商場管理人員做到對消防工程的審查。 一方面,建立消防工程機制,每季度、每年度跟蹤監督消防設備、消防設備的運行情況,安排第三方檢測機構審查消防工程達標與否。 另一方面,踐行維護制度,若發現消防出現漏洞,則要及時更換消防設備,保證消防設施運行的穩定性。
1)基于建筑工程消防維修事項,分發消防工程維護基金,用于檢修、更換消防設施。
2)與建筑相關單位多方溝通交流,尤其是使用建筑設施主體, 明晰消防防護責任, 自覺遵守建筑消防管理標準和條例,履行消防相關規定。
該商業建筑地下建筑布局結構復雜, 地下1~4 層均有具體的防火要求, 為有效預防火災發生, 根據地下建筑布局特點, 劃分防火區域, 并基于現代化地下建筑消防工程建設標準,分析現存防火點位缺陷,以合理規劃布局消防設備、疏散通道及安裝消防系統,全方位監控地下建筑火災點位,落實消防管理對策,提高建筑防火防災能力。 另外,通過加強人員的火災演習,提升人員應急反應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由火災引起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