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甘肅公航旅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蘭州 730000)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我國的高速公路總里程已經位居世界前列, 對經濟發展和人們的社會生活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隨著高速公路使用年限的增長,在外部環境侵蝕和交通壓力增大的情況下,日常養護作業工作量急劇增加,作業安全事故發生量也呈上升趨勢, 需要加強對典型事故案例的分析研究,找到主要危險源,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正確應對安全風險。
高速公路養護作業是對高速公路的維護和保養工作,在工程建成通車后,需要通過養護作業維持路面使用性能,延長道路使用壽命,防止道路病害的產生和擴散,減少建設資源的浪費。 根據作業規模、內容等方面進行劃分,高速公路養護作業可以分為預防養護、修復養護、專項養護、應急養護。 對于日常養護而言,一般是指預防性養護、修復性養護、應急性養護,針對路基、路面、隧道、橋梁及沿線設施進行清理、修繕、填補、檢查等工作,提前采取主動性措施,針對影響道路運行質量的情況及時進行處理,并在突發情況下開展的搶通搶修工作。 根據施工流程、工藝要求、通行需求,高速公路日常養護作業一般不采用斷道封閉施工的組織方式, 可以采用不改變交通流方向的占道養護作業方式,能夠保證高速公路的正常運行,也可以采用改變交通流方向的占道養護作業方式, 同樣不會中斷交通流,但是會影響交通通行效率,應根據實際情況,通過科學評估,采用合適的作業組織方式。 從總體上看,高速公路日常養護作業具有作業范圍廣、作業點分散、管理難度高、安全風險大等特點。
在高速公路日常養護作業施工過程中, 影響作業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交通組織方式只是其中的一種,如果養護作業導致交通通行能力下降,產生擁堵現象,會提高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直接威脅著養護作業安全。 高速公路線形變化較大路段及長直路段都會對駕駛員的視覺、心理反應造成一定的影響,很容易由于視覺疲勞、駕駛慣性或馬虎大意引發交通事故。
高速公路日常養護作業安全風險對安全管理的要求也比較高,如果安全管理意識薄弱、環境復雜、資源不足、手段單一、現場布置不合理、技術運用不規范、安全措施不到位都會產生施工安全隱患,因此,要加強對人員、機械、材料、技術、環境等綜合因素進行管理。 根據相關統計分析,高速公路日常養護作業常見的安全事故類型有交通安全事故、墜落事故、機械傷人事故、物體碰撞事故、觸電事故等。 其中,交通安全事故是最常見、最主要的類型,產生的后果也相對嚴重,輕則發生剮蹭、碰撞,重則會造成人員傷亡;墜落事故主要發生在隧道口上方維護、高邊坡處治、橋梁養護等方面工作。 這些事故的產生既存在客觀原因,又存在主觀原因,需要針對不同養護作業類型、環節、內容及作業環境進行全面準確的風險隱患識別,科學評估風險水平,采取相應的防控處理措施[1]。
高速公路日常養護作業安全風險評價可以分為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對而言,定量評價更加直觀,可以更為準確地衡量風險因素的危害程度,而定性評價則會相對粗略。 不管哪種方法都有不足之處,一般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以定量評價為主。 風險評價是在風險識別和風險估計的基礎上進行的,在風險識別后,需要對各個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和影響程度進行估計,可以采用專家評分法、德爾菲法、蒙特卡洛模擬法、層次分析法、故障樹分析法、模糊綜合評估法、人工神經網絡法等多種方法,每種方法都有一定的適用性,可以通過結合運用, 盡可能提高風險估計的準確性。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很多風險因素都難以準確地定量化描述,應用模糊數學理論中的綜合評估法,能較好地解決問題,人工神經網絡法是一種相對智能的評估方法, 能夠模仿人類大腦處理信息的方式解決復雜問題,實現有效的風險評估和預測,但需要大量的樣本數據進行訓練。 根據風險評價基準,確定安全風險等級,一般情況下,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越大;影響程度越大;風險量越大,風險等級越高,需要更加重視,采取更為嚴格的措施。
公路養護生產單位應持續加強自身安全管理水平, 結合養護工作實際強化對協作方的資質及安全準入管理, 全方面考察協作方安全管理水平、人員、設備等安全投入情況,并將這些方面作為重點考核指標,引入信用評級機制,根據協作方的履約情況、信用情況、違規施工情況、安全事故情況等方面,綜合評定信用等級,及時將評級差的列入黑名單,實施動態監管效果。
在日常養護作業前,要嚴格按照工作程序提交相關資料,包括具體的養護作業方案和交通保障方案, 不但要包括基本的施工內容,而且要明確安全管理措施,根據道路線形、沿線設施、車流量等綜合因素,科學制定交通控制方式,并經過相關部門審查批準后才能組織實施。
落實基本保障經費,嚴格檢查各種安全防護設施,避免不合格產品流入施工現場,按照規范要求簽訂施工安全合同,明確相關責任人,為現場作業人員辦理保險,保證員工的合法權益。
高速公路日常養護作業人員一般年齡較大、 安全意識薄弱、專業知識欠缺,容易引發各種安全風險事件,所以,必須加強養護作業人員安全教育培訓工作, 根據養護作業類型和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專題教育培訓內容,包括基本法律法規、交通安全常識、職業安全素養、疲勞作業危害、技術操作規程、應急防護措施等, 不斷提升作業人員的安全防控意識和專業技能。 靈活采用專家授課、視頻教學、微信交流、現場演練、競技比賽等多種形式,降低理解難度,理論結合實踐,提高教育培訓效果,同時,加強安全教育培訓考核管理,所有人員必須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 并針對具體作業中的表現進行評估和考核,將考核結果與個人待遇相掛鉤,以起到一定的約束激勵作用[2]。
高速公路日常養護作業現場的布置效果也直接關系到安全防控效果。 根據相關規范標準,養護作業控制區主要包括6個部分,依次為警告區、上游過渡區、緩沖區、作業區、下游過渡區、終止區,嚴格按照要求設置各個區域的長度。 最前面的警告區非常重要,需要起到充分的警示提醒作用,根據最高限速車流量情況,警告區的長度一般不小于1.5 km,可以設置為2 km 左右。 上游過渡區的長度一般控制在65~100 m,如果處于隧道區域,一般控制在95~150 m,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延長,保證車輛有足夠的合流距離,降低合流時的安全風險;緩沖區的長度一般控制在80 m 左右,在下坡、彎道等危險路段,需要適當延長作業區的長度,充分考慮作業過程中的車輛進出問題;下游過渡區的長度一般不小于30 m,起到平穩過渡的作用,便于及時分散車輛,保持道路通暢;終止區的長度也要超過30 m,解除交通限制,恢復正常通行。 在科學布置養護作業交通控制區的基礎上,合理運用安全警示標志,按要求設置渠化引導標志。 上游過渡區渠化設施的起點不能設置在坡頂、下坡、彎道等視線不佳的地方,在規范要求位置設置前方施工標志、車道變窄標志、限速標志、導向標志、解除限制標志等標牌。 在能見度較差的天氣條件下,需要規范使用施工警示燈,提高作業路段警示提示效果。 夜間作業時,按規定布置照明燈,照明強度要滿足作業需求。 為了保證作業現場安全防控水平,可以安排專門的交通引導員人工引導指揮交通,并負責相關安全設施的檢查維護工作。
3.3.1 施工人員管理
在日常養護作業現場, 除了要根據施工內容合理配置施工作業人員, 還要安排現場安全管理人員和安全設施維護人員。 所有人員都要嚴格按照規范要求佩戴安全防護裝備,不得隨意離開作業區,嚴禁嬉戲、打鬧等行為,根據施工方案組織施工活動,規范技術應用。 在中間休息時,需要切斷機械電源,檢查周圍環境,不得在中央分隔帶內或者兩側護欄上休息,應該在護欄以外靠近作業區的邊坡休息,需要繼續工作時,必須在安全的情況下才能重新進入作業區。 施工過程中,現場安全管理人員要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安全檢查,減少違規作業情況,做好相關工作記錄。 如果發現違章作業的現象,要立刻現場整改,并對相關責任人進行懲處,提高違規成本,整改達到要求后才能繼續作業。
3.3.2 施工機械管理
日常養護施工機械在進入作業區前必須做好安全檢修工作,不得使用安全裝置失效或缺失的故障機械。 合理調配施工機械資源,通過組合施工提高安全生產效率。 組織維護搶修小組,在發生機械故障后,能夠第一時間恰當處理,保證正常施工需求。 在施工過程中,要嚴格監控機械作業環境,如果附近存在架空電線,需要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機械工做運動軌跡與架空電線的安全距離必須滿足規定要求。 嚴禁帶故障作業或超負荷作業,做好檢修養護管理工作,各類機械設備的檢查維修必須停機作業,保證機械和人員安全。 日常養護作業車輛需要規范安裝施工警示標志,在進出施工區域時,注意觀察避讓正常通行車輛, 不能在施工區域外隨便停車, 不得違章駕駛,同時注意路面污染問題。
3.3.3 施工信息管理
在高速公路日常養護安全事故中,交通事故是最常見、最危險的事故類型。 對于這種風險防控,不但取決于現場管理水平, 而且需要大眾參與和配合, 必須建立有效的信息溝通渠道,能夠讓社會大眾從各種途徑獲取施工作業信息,在行駛到相關路段時,能夠提高注意力,合理避讓,達到安全風險防控的目的。 除了在控制區域設置標志標牌,還可以通過微博、微信、交通廣播、車載終端、手持終端、地圖導航等方式,發布各種養護施工信息,讓人們提前規劃最佳出行路線。 尤其是遇到突發搶修作業時,必須實時準確地發布信息,防止信息滯后導致的安全風險。 同時,提高日常養護作業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工程基礎數據、日常監測數據,加快日常養護作業管理系統建設,開展智能檢測、信息化管養、無人巡查、自動化作業等方面工作,減少現場作業程序,降低安全風險水平[3]。
綜上所述,通過高速公路日常養護作業,能夠及時發現并有效解決公路運營通行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問題, 維持道路使用性能,延長使用壽命。 然而,日常養護作業需要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而且對現場組織管理要求比較高,存在著各種安全風險隱患,需要加強安全風險分析,有效識別風險因素,正確認識危險程度,采取針對性的應對措施,避免引發安全事故造成更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