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丹
(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港城產業園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建設分局,河北滄州 061113)
建筑市場監管信息化是我國建筑行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解決建筑市場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比如,信息不對稱、監管效率低、長效信用機制不完善等。 在簡政放權、服務市場的時代背景下,完善監管信息化建設,不但能夠提高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決策、服務水平,而且還能為建筑企業的轉型升級、良性競爭營造市場環境。
建筑市場監管信息化涵蓋了行業誠信管理信息化、 用工實名制信息化、電子招投標等基本內容,可以分為國家級、省級、省級以下單位3 個層次,收錄了企業、項目、人員、誠信等方面數據信息。 其中,企業信息包括企業資質資格、工程項目、注冊人員、變更情況、良好行為、不良行為等信息;項目信息包括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合同備案、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備案等信息;人員信息包括專業技術人員執業注冊信息、個人工程業績、變更情況、良好行為、不良行為等信息;誠信信息是基于其他3 類信息形成的信用檔案庫,針對企業、人員、項目監督管理的公示。這4 類數據信息就構成了4種數據庫。 在縱向數據傳遞上,基層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以及相關企業將數據通過電子政務平臺上傳, 上級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核數據的全面性、合理性、準確性。
2.2.1 區域發展不平衡
雖然全國31 個省份及地區均已經建立了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公共服務平臺, 但不同省份及地區的監管信息化建設水平存在較大差異。 東部經濟發達省市的監管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早,發展較快,已經充分利用新興信息技術進行了監管創新,通過應用監管平臺加快便利型、服務型監管模式改革,在資金持續投入支持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而且吸納了大量的人力資源,獲得了持續發展的動力。 而在一些欠發達地區,資金投入較少,創新發展動力不足,軟硬件設備較差,在信息采集、分析處理、傳遞共享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許多監管平臺只具備信息發布的基本功能; 電子招投標平臺數量不足;建筑工人實名制平臺覆蓋范圍有限;各地監管信息系統信息標準存在差異;信息流動和共享水平較低等。
2.2.2 橫向數據傳遞不暢
數據及其傳輸通道是監管信息化的基礎, 數據不全或傳輸不暢都無法發揮監管信息化的作用。 縱向數據傳輸從國家級到省級,然后到省級以下單位采用了統一的數據對接模式,能夠相對穩定地進行數據上傳與交換,保證數據的全面性、準確性與及時性。 在橫向數據傳遞方面, 受制于信息化標準不同、數據接口端不匹配等問題,跨部門、跨區域的監管數據傳輸容易出現缺失、失真、滯后等現象,全國建筑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平臺尚未有效連接跨部門的工程項目數據通道, 如果需要跨部門、跨區域開展項目審批、核準、備案,會造成許多麻煩,導致工作效率較低,信息孤島問題比較突出,嚴重限制了數據的橫向傳遞共享, 不能充分發揮部門聯合開展信息化監管的效果。
2.2.3 動態性和時效性不高
長期以來,建筑市場與施工現場都存在著割裂的現象,兩者之間的聯動缺乏一定的時效性和動態性。 有些施工現場沒有充分落實實名制管理要求, 在現場監管系統中已經發生的企業、人員信息變更不能及時反饋到市場監管信息數據庫中,存在著信息更新滯后、信息不對稱、信息不準確等問題,形成了一定的監管漏洞,存在著許多市場風險。 同時受資金、技術、人力資源等方面限制, 相關部門與企業在工程項目全壽命周期的動態監管方面能力有限,效率不高,導致監管數據不能實時有效地采集上傳,降低了信息化監管水平[1]。
2.2.4 監管數據利用率低
在大數據時代,數據挖掘是實現數據價值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推進管理模式改革創新,加快行業轉型升級。 建筑市場規模比較龐大,信息化程度比較低,相關從業人員能力有限,在進行監管數據信息管理時,沒有予以充分重視,導致監管數據的整合度,綜合利用率較低。 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數據分析處理, 需要采用先進的分析工具和技術手段, 但是目前比較欠缺,不能合理處理和應用數據信息,在宏觀政策制定、輔助科學決策等方面不能發揮參考作用。 另外, 在公共數據服務方面,向社會公開的數據和信息標準體系并不完善,欠缺公共服務性質的產品,在公共服務領域監管數據利用程度也不高。
建筑市場監管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 需要根據實際需求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參考國際先進經驗,促進國內建筑市場與國際建筑市場的融合發展, 將制定信息化管理法律法規作為重要任務,以滿足建筑行業信息化發展的需求。 融入整體性治理思想,建立信息化監管平臺建設指揮中心,將此作為協調管理各地區各部門參與平臺搭建、 數據傳送的重要機構,不僅能夠有效協調各層級的上下溝通關系,全面參與到信息化平臺建設運營過程中, 為改正設計缺陷、 統籌數據收集、完善平臺搭建、修正數據誤差提供基礎保障,還能避免出現各自為政、盲目發展的情況,給出科學、統一、明確的改革方向。 統一技術標準、明確信息格式、保證信息采集的精確性和嚴謹性,使其具備可采集、可融合、可剝離、可使用的功效,針對信息采集門檻、信息質量檢測加強控制。
建筑市場監管信息化數據需要為行政管理部門的相關工作開展提供支持,這是其中的一種橫向數據傳遞方式,在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時,需要統一建設標準,結合建筑市場監管實際情況,構建符合需求的標準化管理體系。 同時,加大建筑市場監管信息化基礎設施整合力度, 充分利用原有信息化設備設施,并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優化資源配置,發揮信息化設施的最優價值, 做好建筑市場監管信息化基礎設施的日常維護工作。 信息化建設具有長期性、復雜性、系統性等特點,需要持續投入建設和維護資源, 如果缺乏持續性將會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 使許多設備設施在運營過程中出現問題, 最終形同虛設,所以,要保證基礎設施的安全穩定運行,實時監控設備運行狀態,做好應急處理預案,在發生緊急情況時能夠科學合理的應對。 以上這些措施有利于保障四庫一平臺、電子招投標平臺、建筑工人實名制平臺持續發揮高效的數據傳遞處理功能,與建筑行政管理部門的電子審批系統、監督管理系統、輔助決策系統、信息服務系統等平臺實現順暢的數據傳遞。 而市場監管信息化平臺與其他部門信息中心的數據交流是另外一種橫向數據傳遞方式,在聯合審批、聯合監管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對于不同部門之間存在的信息孤島現象, 不可能一下解決,除了在數據標準制定方面下功夫,還可以搭建部門間的數據共享平臺,建立一套標準化的數據共享庫,對其中的內容進行共建共享、統一管理。 制定標準化業務流程,滿足不同業務之間的數據流通共享需求, 完善數據共享機制, 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充分發揮各部門聯合監管優勢[2]。
數據采集是監管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性工作, 面對建筑市場與施工現場分離的情況, 要充分重視建筑市場監管信息的直接采集和間接采集,積極融入信息化、智能化監管理念,創新監管模式和技術手段,實現由漫灌式監管向精準監管、被動式監管向主動式監管轉變。 利用BIM 技術、智慧工地系統、VR技術、無人機、物聯網、傳感器等信息技術,實現遠程監管、預防性監管、精準監管的效果,讓監管工作更加智能高效。 同時,不斷拓寬監管數據來源, 不能僅局限于相關部門及建筑企業的信息采集,而且還要從其他市場經營主體、消費渠道獲取更多數據信息,充分發揮群眾監督作用,打造協同共治體系。 明確不同渠道來源數據的重要性等級,用于科學決策、修正誤差等不同方面, 實現多元化數據采集管理, 打破信息不對稱壁壘。 針對惡意封鎖消息、信息更新不及時、弄虛作假等行為要依法依規嚴厲處理,記入企業不良行為信用檔案,并對不良行為進行公示,提高企業違規成本,嚴格按照規定實時更新企業及人員信息。
大數據中蘊含著巨大的應用價值, 如何將監管數據應用到建筑市場發展中、擴寬應用渠道成為關鍵,在大數據技術的思想指導下,更加追求在海量數據中挖掘出規律性本質,而不是追求個體數據精確性,對此可以采用機器學習、統計方法、神經網絡、數據庫等多種數據挖掘技術,基于各種算法展開計算分析。 同時,積極采用數據網絡挖掘、特異群組挖掘等新型數據挖掘技術,經過萃取、提煉后,在雜亂無章的數據中找到有用的信息,突破監管數據應用瓶頸,使其在平臺建設、數據采集、證據固定、互動互通、投訴舉報、檢驗檢測等方面都能發揮作用,使各級監管部門能夠高效履職。 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加強風險預測,綜合評判企業信用情況,精準識別和預警判斷市場發展風險,及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針對風險較高、違法失信的企業,應加大抽查頻率,集中對監管資源進行嚴格監管。 對于嚴重違法失信的企業,應進行專項檢查、集中整治、重點查處。 積極推出公共服務性質產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場治理格局,發揮不同市場主體的監管功能,彌補政府監管資源有限的問題,通過良好的協同合作關系,提高建筑市場監督管理水平。
綜上所述, 加強建筑市場監管對行業發展和經濟建設意義重大, 有利于保證建筑工程的建設質量、 提高公共管理水平。 面對建筑市場粗放式發展、無序競爭的情況,采用信息化監管手段,能夠打破市場監管瓶頸,轉變相關部門工作職能,正確認識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規劃設計、制度建設、技術手段、人才培養等方面著手,發揮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優勢。